我在國際標準研製方面獲突破性進展
2月26日,“‘重要技術標準研究’專項的順利驗收成功,標誌著我國在國際標準研製方面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改變了我國長期以來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能力較弱的被動局面,為我國實質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2月26日舉行的“重要技術標準研究”驗收會議上,科技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李學勇對該專項給予了高度評價。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國家標準委主任劉平均分別代表專項組織部門出席了會議。
會上有關專家指出,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使技術標準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尤其加入世貿後我國産品頻繁遭遇到以標準形式出現的貿易技術壁壘限制,影響了我國綜合競爭力的提高,對我國經濟發展已構成潛在威脅。
面對這種形勢,科技部提出實施“人才、專利和技術標準”三大戰略。2002年,為切實落實技術標準戰略,科技部在“十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專門設立了“重要技術標準研究”專項,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作為組織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劉平均提到,為實現專項總體目標,專項組織部門聯合300多家科研機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70多所高校,50多家行業協會,聯想、海爾等400多家企業的4000多名科研人員,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共研製出國際標準31項,國家標準816項,建立檢測方法175項,獲得專利312項,建立了20多個各類標準化信息服務系統,以及近百個示範基地並培養出了一大批標準化人才。
參加會議的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該專項首次全面研究了我國標準化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制定了中國發展的標準戰略目標和措施,提出了新型國家技術標準體系的建設和實施方案,積極推動了我國現行標準化體制的改革和完善。
該專項積極探索標準研製機制的創新以及運用技術標準維護國家利益的途徑。確立了我國在相關産業技術領域發展的主動權,推動了我國産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從而帶動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全面提高,成為實施“人才、專利和技術標準”三大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舉措。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