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全國自然災害災情會商會分析評估5月份自然災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5日   來源:民政部網站

    6月2日,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召開5月全國自然災害災情會商會,民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統計局、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等部門有關人員到會,對5月份自然災害進行分析和評估,並對6月災害趨勢進行了預測。

    2006年5月份,我國自然災害以颱風、旱災、洪澇和風雹為主。據統計,5月份全國受災人口5451.4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24.7萬人,因災死亡96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1671.4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387.5千公頃;倒塌房屋4.6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28.7億元。災情較近五年來同期偏重。

    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災害信息部主任李保俊説,5月份全國自然災害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今年第1號颱風“珍珠”登陸,福建、廣東、浙江、江西等省損失嚴重。颱風“珍珠”登陸時間比常年初臺登陸時間提早40余天,是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最早的颱風之一。二是東北地區西部、甘肅、寧夏等地旱情持續發展。5月份,華北北部、東北地區西部和北部以及內蒙古中東部、甘肅、寧夏等部分地區基本沒有有效降水,旱情持續加劇,群眾生産生活困難突出。三是南方暴雨天氣頻繁,局部地區發生洪澇災害。暴雨日數僅次於1973年,為1960年以來次高值。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貴州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同程度遭受洪澇災害。四是中東部地區風雹災害頻發,死亡人口較多。全國有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8個地市的113個縣(市、區)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8個師的36個團場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40人。五是南方地質災害高發,發生頻次為近6年來之最,但由於各地減災救災措施得力,因災死亡人員明顯減少。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高級工程師唐燦説,6月份,是我國地質災害發生最嚴重的月份之一,將比5月更為嚴重,重災地區將在廣大南方山區和陜西、東北部分地區,尤其是東南沿海、四川、貴州和雲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

    農業部種植業司調研員蔣湘梅説,5月份的降水,使內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以及華南西部和西南地區的乾旱逐步得到緩解或緩和。但東北地區西部、內蒙古東部降水偏少,旱情發展,部分地區無法播種,已播的作物出苗不全,長勢較差,可能對秋糧收成造成嚴重影響。

    中國地震局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預報部副主任張永仙指出,青藏塊體小震轉為平靜,華北、東北地區地震趨於活躍。5月份,青藏塊體無5級以上地震發生,4級以上地震1次,華北地區有3次4級以上地震。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影響評估室副主任高歌説,預計6月份,內蒙古東部、東北中部和北部降水仍將偏少,部分地區的旱情可能持續或發展。因此,上述地區應採取有效的抗旱措施,以保證春播作物正常生長;由於風乾物燥,林區應繼續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華南、華北、黃淮、長江中下游及雲南等地的部分地區降水將可能偏多,要注意防禦暴雨洪澇及其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等災害。6月份,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將有2—3個熱帶風暴或颱風生成,下旬可能有1個熱帶風暴或颱風登陸我國,沿海地區要密切注視天氣變化,認真做好防臺工作。此外,夏季,是我國局地雷雨大風和冰雹、雷擊多發時段,有關部門要做好防雷宣傳和防雷設施安全檢測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産安全。

    中國海洋局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研究員葉琳説,5月東南沿海雖然遭遇強颱風“珍珠”襲擊,廣東、福建沿海出現了最大增水188厘米的風暴潮,並伴隨著6米的狂浪。但由於颱風影響廣東、福建時沿海正值天文小潮期,並且颱風又在當天的低潮時段登陸,因此沿海絕大多數潮位站均未超過當地警戒潮位,僅廣東海門站、福建東山站的高潮位略超過當地警戒水位。

 
 
 相關鏈結
· 民政部出臺應對自然災害工作規程 設4個響應等級
· 今年世界氣象日活動主題——預防與減輕自然災害
· 河南將建立重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
· 我國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體系建設取得長足進展
· 民政部公佈2005年我國災情、救災和社會捐助情況
· 我國初步建成自然災害“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