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江蘇省舉辦領導幹部學習會 專題研討新農村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7日   來源:新華日報

    8月2日至6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在南京舉辦第6次領導幹部學習會,圍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問題通過講座、交流、自學等形式,組織領導幹部進行專題學習研討,深入領會中央要求,把握江蘇實際,進一步明確加快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思路和重點。省委書記李源潮在講話時強調,江蘇作為東部沿海發達省份,必須把握好中央提出的20字總要求,堅持“三化”發展思路,牢固樹立城鄉統籌的理念,突出工業對農業、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探索出一條符合江蘇實際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道路。省委副書記、省長梁保華作學習動員並講話。

    應江蘇省委、省政府邀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科技部副部長尚勇、農業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研究員錢克明、建設部村鎮建設辦公室主任李兵弟、中國聯想控股弘毅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趙令歡在學習會上先後作了五場專題報告。這些報告視野開闊,信息量大,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大家普遍感到,通過學習,進一步拓展了眼界,熟悉了政策,增長了知識,明確了思路,增強了信心。學習會期間,還安排了2次大組交流,20多位同志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暢談了學習體會和研討心得。

    李源潮在學習會上作了《走“三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講話。他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江蘇“兩個率先”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五”以來,江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農村的生産、勞動、收入、消費等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村生産結構不斷優化,勞動結構日趨合理,收入結構逐步改善,消費結構明顯升級,江蘇省農業和農村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李源潮説,全省“三農”工作雖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在“兩個率先”大局中,“三農”仍是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農民增收緩慢,農業勞動效率不高,農村社會保障薄弱,農村環境惡化,農村建設散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任務必須而緊迫。

    李源潮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複雜的農村現代化發展過程。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向前推進,江蘇省農業和農村的各個方面必將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到2010年左右,全省將在總體上實現全面小康,蘇南一些地方率先向基本現代化邁進。全省高效農業種養面積將達到30%以上,農業從業人員的比重將降到20%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可望達到8000元,農村恩格爾系數可能降到40%以下,村莊佈局散亂的狀況將有所改觀,農村生態環境逐步好轉。到2020年,江蘇的新農村將基本呈現生産方式先進、家庭收入寬裕、生活健康文明、保障體系健全、空間結構合理、環境優美宜人、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的面貌。

    李源潮指出,必須從實際出發確定江蘇省新農村建設的思路。一是全面落實中央要求。要堅持“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方針,要體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特色,要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工業發達、城市密集是江蘇的重要優勢,人多地少、南北差距大是江蘇的基本省情。要充分利用已經具有的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發展基礎,反哺農業、支持農村、回報農民。二是堅持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以城市化帶動農村、以産業化提升農業的發展思路。要把多數農村勞動力變成工人,讓農村人口收入的主體來自工業。實行以工帶農、以工投農、以工改農,創新農業經營模式,改進農業生産方式,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根本轉變。要發揮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通過減少農民來致富農民,通過加快城市化來繁榮農村。促進城市就業市場向農村開放,城市優質生産要素向農村流動,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城市服務業向農村拓展,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傳播。要利用江蘇農業科技發達的優勢,大力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培育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農産品深加工,進一步提升農業産業化的層次和水平。三是建設安排、分配政策、財政開支都要向“三農”傾斜。要把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轉向農村,加大財政性建設資金對農村的投入力度,政府徵用土地出讓收益的使用也要向農村傾斜,同時引導全社會投資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分配政策要著眼于支持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加強農民培訓、加大對糧食生産的補貼力度、保障農民的土地收益權,拓寬農民直接增收的渠道。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從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入手,新增財力、基本建設投資以及教育、文化、醫療保障等公益性投入,要向農村傾斜,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全省農村。增加信貸資金對“三農”的支持,切實解決農業和農村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

    李源潮要求,“十一五”期間,要紮實做好新農村建設十大工程。一是高效農業規模化工程。要以實施百項工程為抓手,把高效農業規模化更大力度地幹起來。二是500萬農民大轉移工程。堅持異地輸出、就地轉移和自主創業三策並舉,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轉移對象、領域、範圍“三個拓寬”,繼續推進農民轉移。三是百萬農民培訓工程不僅要培訓就業技能,而且要培訓務農本領,還要培訓創業知識。四是城鄉規劃全覆蓋工程。儘快組織開展村莊建設規劃的編制。在村莊建設中,要注意尊重農民意願,不強迫命令;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建設要循序漸進,不急於求成;保護文化特色,不隨意破壞。五是農村道路通達工程。進一步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把鄉村公路延伸到規劃的農民集中居住點。六是農村清潔工程。全面推進“六清六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重點在清潔水源、清潔村莊、清潔生産和綠化造林“三清一綠”上下功夫。七是農民健康工程。著力抓好兩件事:第一件是加強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第二件是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八是農村文化工程。要以先進思想建設、精神文明創建和文化事業發展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村文化建設。九是農村保障工程。要在全省農村構築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農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四道保障線。十是“千村萬戶幫扶”工程。做好規劃編制,改善發展條件,發展特色産業,落實脫貧項目,確保如期完成脫貧目標。

    李源潮強調,必須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中要注意的問題。一是以發展生産為中心,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産發展是首要任務,生活寬裕是根本目的。沒有農業,就不叫農村;農民不富,農村就難新。把握了生産這個中心、增收這個核心,就把握了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二是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統籌城鄉和工農發展是新形勢下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之策,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最鮮明的時代特徵。江蘇已經進入了以工補農階段,邁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門檻,必須及時有力地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率先探索出具體路徑和機制。三是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體。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抓好規劃制定、政策支持、實事建設和典型示範,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要尊重農民的意願,反映農民的要求,讓農民得益受惠。四是因地制宜,典型示範。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循序漸進。要加強典型示範,探索不同的路徑和方法,為基層提供看得見、摸得著、學得上的典型。村莊建設和整治要先抓好1000個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試點村,以點帶面,指導全省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整體推進。五是協調推進,共同發展。要協調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努力建設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體現全面小康社會發展水準、符合城鄉一體化發展趨勢的新農村。六是加強黨建,培養骨幹。要不斷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鞏固和發展農村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的成果,使所有的村都有一個好的支部,一個好的支部書記。加強縣鄉村三級幹部培訓,使他們開闊思路、開闊眼界、開闊胸襟,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增強本領、避免失誤。

    梁保華在學習會開始時的講話中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又快又好推進“兩個率先”的緊迫任務。我們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扎紮實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梁保華指出,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實行以工業化致富農民、城市化帶動農村、産業化提升農業,認真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充分發揮江蘇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優勢,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發展格局,促進農村與城市協調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走在前列。一是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構築農村産業發展新格局。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發展農業,加快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根本性改變,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形成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新型鄉鎮工業為主體、以新興服務業為支撐的農村産業新格局。二是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實現農民生活水平新提高。加快發展高效、外向農業,提高農業産業化水平,挖掘農業自身的增收潛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支持農民自主創業,鼓勵農民返鄉創業,積極發展民營經濟,拓展農業外部的增收渠道。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培育優勢産業,壯大特色經濟,發展二三産業,為農民就業、增收創造更多機會。三是以深化農村改革為關鍵,增強農村發展新動力。全面推進以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深化農村金融改革,進一步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産品市場體系和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增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四是以貫徹“多予少取放活”方針為重點,建立“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新機制。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各級財政資金安排向“三農”傾斜,新增社會事業支出主要用於農村,做到存量適當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村建設,建立社會各界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參與機制。動員城市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對口幫扶,增強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五是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為著力點,推動農村面貌新變化。重點辦好農村道路、飲水、能源、水利和農田基本建設等農民急需解決的實事,加快發展農村教育、醫療和文化事業,全面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切實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六是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保證,形成民主、文明、和諧的新風尚。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和廣大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推進農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各項工作,弘揚“創業、創新、創優”精神,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梁保華強調,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深入研究和正確處理好四個重要關係。一是建設新農村與推進城市化的關係。我們推進的城市化,是帶動農村發展的城市化,城市要採取多種形式支持農村;我們建設的新農村,是城市化過程中的新農村,農村要接受城市輻射帶動,農民要分享發展成果。二是科學規劃與分步推進的關係。堅持整體規劃與階段性目標相結合、統一安排與分類指導相結合、盡力而為和量力而行相結合,從農民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做起,不斷讓農民得到發展實惠。三是政府引導與農民主體的關係。政府引導主要體現在規劃引導、政策扶持、投入支持、典型示範上,做到引導而不代替,支持而不包辦,示範而不強迫命令,注重工作實效。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農民群眾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真正落到實處。四是建設新農村與培育新型農民的關係。努力提高農民的就業技能、市場意識,提高農民的文明素質,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參加這次學習會的有江蘇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和省有關方面的領導同志,各省轄市市委書記、市長,省各部委辦廳局的主要負責同志。(沈偉 金偉忻)

 
 
 相關鏈結
· 江蘇省將重點支持五大新農村建設工程
· 江蘇常熟蔣巷村建設新農村見聞:強村富民促發展
· 華西村特色農業吸引萬千客
· 江蘇啟動“青春裝點新農村”活動
· 江蘇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建設新農村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