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加快農墾現代農業建設步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02日   來源:農業部網站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現代農業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和關鍵。加快農墾現代農業建設,充分發揮農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特別是現代農業建設中的示範帶動作用,是時代賦予農墾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農墾現代農業建設總體上已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五十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全國農墾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在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發揚艱苦奮鬥、勇於開拓的農墾精神,積極探索我國現代農業建設之路,取得了顯著成效。從總體上看,農墾現代農業建設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這主要表現在:

    農業現代物質裝備水平不斷提高。農墾系統基本建成了適合墾區實際、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機電排灌設施及農田水利工程體系,營造起能有效保持水土的綠化屏障,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大大增強。農業生産普遍實現了機械化,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0.7%,比全國農村高出一倍以上。用現代物質裝備武裝起來的農墾農業,具有較高的勞動生産率,主要農産品生産能力達到較高的水平。2005年,全國農墾糧豆總産達到372億斤,單産達到每畝734斤,比全國平均每畝的619斤高出18.6%,商品量313億斤以上,商品率達84.3%,用約佔全國3%的耕地生産了約佔全國8%的商品糧。

    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05年,全國農墾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2.7%,比全國農村高出近5個百分點。大宗農産品的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奶牛冷凍精液佔全國市場的60%以上,良種奶牛群佔全國的50%。先進適用技術得以廣泛運用,一大批優質栽培技術、標準化飼養技術、高效節水技術等在農業生産中全面推廣,特別是現代生物、信息等高新技術,如牲畜的胚胎移植、基因診斷技術,精準農業技術、GPS遠程跟蹤定位技術,奶牛信息化管理技術等的運用,在墾區形成了常規技術、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相互促進的農業生産技術體系。

    農業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經營的格局基本形成。在種植業方面,農墾糧、棉、糖、膠等主要農産品基本實現規模化經營。2005年,全國農墾農業從業人員人均經營土地達23.01畝,人均産糧5700公斤。黑龍江墾區人均産糧2.9萬公斤,是全國農村的17.4倍。農墾棉花總産量佔全國的21.9%,人均産棉370公斤,是全國農村的16倍。農墾家庭奶牛場平均每戶飼養45頭,規模場或養殖小區平均飼養380頭,與農村相比,具有明顯的規模優勢。農墾的種子的生産經營,在黃淮小麥優勢區、東北大豆優勢區、西北棉花優勢區、東北和長江中下游水稻優勢區、西北雜交玉米制種優勢區,都形成明顯的區域優勢。黑龍江墾區已經成為東北糧食主産區的主要生産基地,新疆兵團已成為西北優質棉的主要生産基地,廣東、廣西墾區已成為蔗糖的主要生産基地,海南、雲南、廣東墾區已成為天然橡膠的主要生産基地。

    農業標準化水平處於領先地位。各墾區依託規模經營、科技、機械化和組織化程度高的有利條件,嚴格按照標準規範進行全過程的生産和管理。農墾種植業、養殖業、農産品加工業的標準化水平都處於全國領先的地位。如黑龍江墾區在生産上實施全作物、全面積、全過程、全方位“四全標準”,在管理上實行種子生産、農藝措施、農機管理、田間作業及人員素質標準化的“五項要求”,在小麥、大麥、大豆、玉米、水稻五大作物上進行的“模式化栽培”等,使墾區標準化覆蓋率達100%,年節本增效10億元。農墾利用先進信息網絡技術,建立無公害農産品質量追溯系統,在全國率先建設了100家“農業部無公害農産品示範基地農場”,將信息化與標準化結合起來,使農産品産地環境、農業投入品、農業生産過程、包裝標識等環節得到有效監控,在更廣闊領域提高了標準化水平。

    農業産業化企業逐步形成集群。目前,農墾糧、棉、糖、膠、乳和種等支柱産業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産業鏈,建立了種養加、産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格局,主要農産品加工業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稻米加工、非轉基因大豆油脂加工企業已建成為全國同行業最大的龍頭企業,大米、大豆整體加工技術水平接近發達國家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末期水平。在48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和近百家省級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整合墾區內外資源,促進優質資産向優勢企業集中,組建産業公司,打造專業集團,産業集群特徵逐步顯現,效果明顯。雲南、海南農墾在2004年和2005年完成了天然橡膠産業公司的組建,實現了橡膠産業的集群發展;廣西墾區打造五大産業集團,整合了墾區內外的優勢産業和優質資産,農墾糖業集團規模位居全國第三位。特別是近年來農墾産業化發展領域已經走出了國門,戰略性農業資源境外綜合開發項目、綠色能源項目建設等都取得了顯著進展,黑龍江、廣東、新疆兵團、江蘇、雲南等墾區已走在了全國同行的前列。

    農業生産的組織化優勢日益明顯。和農村相比,農墾農業生産的組織化程度較高、社會化服務體系較健全、資源動員能力較強,特別是資源的國有性有利於它的合理配置,形成較高的資源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加之職工素質較好,有利於現代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和手段以及其他各種要素的推廣應用。目前,農墾系統農業生産經營基本上實行的是以家庭農場承包經營為基礎、大農場套小農場的雙層經營體制,國有大農場為承包經營的家庭小農場統一提供社會化服務,充分體現了“統”與“分”的有機結合,體現了家庭承包經營加上社會化服務的農業雙層經營體制。

    新形勢對農墾現代農業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是我們黨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深刻分析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三農”發展實際,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著眼于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新時期加快“三農”發展的重大舉措。這一重大任務的提出,進一步指明了“三農”工作的方向,明確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目標,也對農墾加快現代農業建設,進一步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根本的任務是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産力,其中的關鍵又在於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現代農業建設是實現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根本保證,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工程,也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願望。當前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穩定發展糧食生産,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加快發展循環農業等等。中央明確要求農墾要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發揮示範作用。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的歷史條件下,農墾肩負著雙重任務: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快推進農墾現代農業建設,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另一方面,要在我國現代農業建設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長期以來,農墾系統一直致力於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成為我國農業先進生産力的代表,被譽為農業中的“國家隊”、農業現代化的“排頭兵”。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農墾現代農業建設還有較大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適應市場經濟和新形勢的要求,不斷探索建設現代農業的途徑和方法,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同時,積極探索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的途徑和方法,為推動全國的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加快農墾現代農業建設 更好地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現代農業建設是伴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過程的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對農墾來講,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是:建立並完善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農業經營體制和運行機制;做強一批優勢産業,培育一批特色産業,構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産業集群;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進一步提高資源産出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尤其是現代農業建設進程中發揮更大的示範帶動作用。工作的著力點是:

    加快科技進步,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加強農業技術研發工作,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加強科研人才隊伍建設,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開展超高産攻關和技術推廣活動,採取農機、農藝、良種、良法相結合的措施,大幅度提高農作物單産水平;轉變養殖業增長方式,提高養殖業科技含量、飼料轉化率、牲畜出欄率和勞動生産率;加強農業實用新技術培訓,提高實用新技術的普及率、到位率和入戶率;進一步發展精準農業技術,運用現代高新科技手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跟蹤國外現代農業發展的最新技術和最新成果,積極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管理方法、技術裝備、良種良畜,加快消化吸收和研發,實現先進技術和設備的本土化。提升種業創新能力,選育出一批有自主知識産權、優質高産的新品種、新種畜(苗),建設一批育繁銷一體化新型種業集團。用農業標準化引領生産各環節,對農田環境、投入品、生産過程、産品加工和銷售等實行全過程控制,從種植業向畜牧業、水産業、林業、加工業等行業擴展,從産中向産前、産後擴展,把農業標準化的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抓出成效。通過農業科技進步,加快農業增長方式轉變,不斷提高農業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優化農業結構,增強優勢産業競爭力。保持和提升種植業優勢,穩定發展糧、棉、膠、糖、種等優勢産業和基地,提高農墾在國家農産品基地建設中的戰略地位;重點發展北方優質粳稻,保持非轉基因大豆的優勢,擴大棉花、糖料和橡膠等在優勢産區的面積,提高優質糧、棉、膠、糖、種的商品率;突出發展適應市場需求的地方特色水果、熱帶水果、雜糧雜豆、啤酒原料、時鮮蔬菜、名貴藥材等特色作物,增加特色農産品的附加值。大力發展養殖業,從規劃、資金、生産、技術和銷售的結合上制定政策和辦法,兼顧農場和職工利益,調動各方面發展養殖業的積極性;合理利用草地、水面、秸稈和勞動力資源,調整畜群和水産結構,提高名特優新産品的養殖比重。積極發展農産品加工業,通過集成創新,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逐步實現農産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轉變。發展現代農業服務業特別是現代物流業,建立以集中採購、統一配送、電子商務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為發展現代農業服務。加強對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農墾小城鎮建設和場部社區建設,拓展就業門路。採取有效措施,鼓勵農業勞動力跨産業、跨地區流動。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加強基本農田保護,提高農田水利建設標準,做好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工作,建設渠成網、樹成行、田成方、土肥沃的高産穩産標準化農田。綜合規劃墾區和農場道路建設,提高場區道路等級和田間道路質量,增強農産品運輸能力。切實保護森林、濕地、草原和荒漠等資源,繼續建設水土保持、水源涵養、防風林和治沙林為主的生態林和農田防護林。加強以水、草、料為中心的草原基礎設施及火情監測設施建設,完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基礎設施、規模化養殖小區及養殖場配套設施,提高良種化水平和供種能力,促進養殖小區及養殖場可持續發展。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快速應急反應體系和動物疫病檢測體系,使動物疫病的綜合防治技術達到或接近先進國家的水平。進一步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完善農機“三場一庫”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作物各生産環節的農機裝備更新換代速度,重點提高水稻、玉米、棉花、甘蔗、馬鈴薯、熱帶水果等作物全程機械化水平,積極發展配料、飼喂、除污、防疫等工廠化養殖機械。增加農業航空、精準農業設施等高新前沿裝備,提高農業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加強服務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以農場為單位的服務體系,加強良種繁育、科學施肥、植物保護、疫病防治、氣象預報、人工增雨、防雹減災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電話、電視、電腦“三電合一”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增強農用投入品和産出品的倉貯、保鮮和運輸能力。

    深化改革,為現代農業建設提供體制和機制的保障。完善農業經營機制。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延長土地承包期,規範土地流轉辦法,推進和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發展現代家庭農場和股份制公司,推行家庭農場股份化、專業化,擴大家庭農場經營自主權,儘快把家庭農場培育成規模化、市場化、集約化的生産經營主體;鼓勵和引導職工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和産業協會,提高家庭農場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和完善龍頭企業扶持基地、基地聯動企業,在龍頭企業、基地和農戶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引導戰略投資者、民間資本、非國有機構投資者、基金、外資等投入墾區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和科技開發等領域的建設。進一步優化産權結構,推進集團化、股份化和企業公司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深化國有農場稅費改革,適時適地、積極穩妥地加快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減輕職工負擔。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消除職工後顧之憂。改革人事、分配製度,用優厚的條件吸引優秀企業家、高新科技人才加入農墾團隊,培養種植業、養殖業、園藝業、農機化、農産品加工等專業領軍人物,形成管理、技術、營銷等各類具有開拓創新能力的人才群體。

    在不斷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的同時,切實發揮農墾在全國現代農業建設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重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科技服務,擴大輻射帶動。利用農墾較為健全的技術服務體系、素質較高的技術推廣隊伍和標準化生産條件,加快國家重點推廣的一系列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在國有農場的率先推廣運用,擴大對周邊農民的技術示範和引導。充分利用農場的培訓設施,擴大對周邊農民的技術培訓、技術諮詢。發揮國有農場農業科技人才優勢,積極向周邊農村輸出人才,主動走出去開展服務。

    二是加強示範小區建設,擴大窗口帶動。按照高科技、高效益、新機制的要求,在主要墾區選擇若干個具有典型示範特徵的産業或農場,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以點帶面,全面展示先進的科學技術、標準化的生産過程、産業化的運作機制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模式,使之成為農業新技術研發和展示的創新基地、科技推廣和普及的培訓基地、現代農業示範和擴展的輻射基地,為其他農場和周邊農村提供觀摩和學習的窗口。

    三是加強産業化經營機制建設,擴大産業帶動。以農墾國家級和省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為依託,通過保護價收購、股份分紅、“訂單農業”、價格聯動等方式,與周邊農民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不同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從産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以農墾糧、棉、膠、糖、乳、種業等優勢産業集群為依託,帶動周邊農村産業佈局調整,培育和發展優勢産業,形成區域優勢和品牌優勢。

    四是加強墾地協作,擴大服務帶動。發揮農墾基礎設施、現代化裝備和組織化、社會化服務的優勢,積極為廣大農村提供代耕代收、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動植物疫病防治、天然橡膠更新、航空滅蟲防災等跨區作業服務。利用農墾在糧食、棉花、橡膠、奶牛、生豬、細毛羊、熱帶水果等方面的優質種質資源和良種基地,增加良種向農村的供應量,擴大良種覆蓋率。利用農墾商貿流通企業和逐漸發育成熟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協會和經紀人隊伍,帶動農民進入市場。

 
 
 相關鏈結
· 農業部副部長尹成傑:紮實做好農業安全生産工作
· 農業部獸醫局局長就我國動物狂犬病防控工作答問
· 農業部發佈2006年九月份水産品市場運行情況分析
· 農業部公佈前三個季度全國鄉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
· 農業部部長:推進《農産品質量安全法》全面實施
· 農業部採取四項措施防控重大動物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