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和省委副書記歐廣源、副省長李容根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韶關進一步做好救災救濟和重建家園工作。隨著粵北寒冬即將來臨,如何確保災區群眾無饑寒成了當務之急,而災區重建過程中仍存在著建材價格抬升、建築工人匱乏、防寒物資緊缺等一系列新問題,目前韶關各地政府正緊急出臺相應措施加以應對。筆者15日了解到,韶關將於本月20日再次召開全市重建家園工作會議,對重建工作進行再檢查、再動員和再部署。
解決19萬受災群眾3個月口糧
據介紹,從7月15日至10月31日,廣東省市縣三級民政部門已運往樂昌等5個災區的救災物資折款總值5108萬元。這些救災物資包括:帳篷2337頂、衣物90.3萬件(套)、棉被(毛巾被)3萬床、大米2600噸、餅乾1.7萬箱、飲用水7.8萬箱,確保了53.1萬災民的基本生活。
而在今年8月份,韶關安排了1.35萬噸糧食解決了災區27萬災民8至10月的口糧,受災群眾每月憑糧卡到供應點領取糧食,確保了每個災民有飯吃。災區群眾的生産生活秩序正常、情緒穩定。
針對韶關尚有19萬受災群眾過冬口糧未解決的情況,韶關及時出臺幫扶措施,救濟解決這部分群眾今年11月至明年1月的口糧問題,所需資金2800萬元已基本落實。
據統計,韶關各災區政府採取搭建簡易工棚安置災民2萬多人,救災帳篷安置6800多人,村委會安置4000多人,投親靠友3萬多人,共安置災民6.8萬多人,沒有出現災民流離失所的現象。
但由於受災面廣人多,雖然已安排了大量的救災物資,但隨著冬季來臨,部分災民棉被等防寒物資還有一定困難。為此,韶關市決定按21177戶全倒戶每戶再發放2床棉被、共42354床棉被的費用來籌措災民的冬令保暖資金。目前,有關棉衣、棉被發放工作已經全面鋪開。
每戶重建成本增加5000元
據不完全統計,韶關目前已累計投入重建家園建房資金4.5億元,其中省投入1.06億元,市投入6353.1萬元,縣投入3134.5萬元,群眾自籌1.95億元,銀行貸款3157萬元,社會各界捐助1900萬元。至此,平均給予每戶建房款將近2.1萬元。而據最新的統計數據,目前韶關災區21177戶全倒戶房屋已全部動工,其中封頂、竣工的有9490戶,佔44.8%;已住進新居的有1943戶,佔9.2%。
造成部分災區重建工作進度慢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員嚴重不足。如乳源桂頭鎮楊溪白塘寮村規劃152戶,工程隊進場後,只有少數工人在施工,目前只有30戶安門上窗,其餘都因施工人員不足而等待施工。據了解,目前災區建築小工和大工每天的工錢普遍上漲了20元左右。
而樂昌重災區有34萬人受災,倒塌房屋25594間,損壞45877間,全倒戶及重危房戶達12060戶,重建家園的建材需求量尤為大,導致大多數建材尤其是紅磚價格升高。據調查,目前樂昌大部分地區的主要建材價格為:紅磚每塊0.28—0.3元、河沙每立方55—60元、石灰每立方34元、水泥每噸215元,與洪災前的價格相比,紅磚每塊增0.06—0.08元、河沙每方增5—10元、石灰每方增4元、水泥價格基本持平。
另據韶關市物價局10月底調查,韶關市目前建材市場整體價格已較9月初出現緩慢回落,特別是農民建房需求量較大的“沙、石、磚”整體降幅達10%,鋼材、水泥、木材價格較穩定、貨源充足。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建材價格再降遇到了支撐,今後一段時間建材市場價格將在目前價格上下徘徊。
據業內人士估算,受建材價格和建材運輸成本、建築人工成本的影響,目前韶關災區重建家園成本增加,80平方米的房比災前增加5000元左右的建造成本。
樂昌補助邊遠山區全倒戶2000元運費
據樂昌市負責災後重建家園工作的市委常委劉紹夏介紹,洪災造成樂昌許多重災區“無路不垮、無山不倒”,雖然目前災區公路已經全部通車,但仍有180多條通往自然村的道路因崎嶇難行而影響了建材運輸。
據了解,目前樂昌中部林區以及山區個別偏遠山村,主要靠人工肩挑搬運建材,如中部的兩江、九峰、大源等鎮的個別山村,每塊紅磚包運到工地需0.35—0.45元。運費較高是導致部分邊遠山村建材價格偏高的主要原因。據調查,如果建造80平方米的新房,農民重建家園僅運輸費用平均每戶增加2000元左右。
為此,樂昌市委近日決定對部分邊遠山區全倒戶建材運輸費給予補貼2000元的補貼政策。該市正認真調查核實個別邊遠山村的建材價格,對運費偏高的村莊及全倒戶進行調查摸底、造冊登記。
筆者還了解到,針對韶關市目前重建家園的實際情況,韶關市委、市政府為確保全倒戶在2007年元旦前搬進新居,擬再追撥一筆資金,對全倒戶、殘疾戶、低保戶和邊遠山區因建材價格上漲出現建房困難的農戶實行傾斜扶持。
韶關市同時要求價格部門繼續加大對建築原材料的監管力度,要求交通公路部門儘快修復災區道路、橋梁、增強通車和載重能力,降低運輸成本。對有條件的地區,要考慮動員社會車輛幫助全倒戶運輸建築材料,減輕運輸費用,甚至動用地方財力全額或部分補貼運輸費用。(記者谷立輝 特約通訊員 黃雲伍 呂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