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第八屆全國礦床會議披露,首批500余座礦山資源潛力調查表明,礦山總數的3/4為資源型危機礦山,近200座礦山具有進一步尋找接替資源的潛力。
調查表明,近200座礦山中,預測資源量達到大型規模的佔26.6%,達到中型規模的佔50%,達到小型規模的佔23.4%,超過20%的礦山經接替資源找礦勘查,有望取得重大找礦突破,平均可延長服務年限18.6年。
具有找礦潛力的近200座調查礦山主要分佈于長江中下游、南嶺成礦區帶,其次為揚子地塊西緣、華北地塊北緣、小秦嶺和西秦嶺等地區,其中80%的礦山位於相應的資源産業基地內,表明接替資源勘查工作與前期地質勘查工作具有良好的銜接性。調查還顯示,接替資源勘查的主攻礦床類型主要包括矽卡岩型、砂岩型、變質改造型銅礦等,沉積型鋁土礦,沉積改造型鉛鋅礦等,高溫熱液石英脈型鎢礦,接觸交代型鐵礦等,花崗岩型鈾礦等,石英脈型金礦等,沉積型和沉積變質型磷礦等。
資料還表明,陜西、內蒙古、山西、安徽是資源接替條件較好的省(區),危機礦山少,接替區資源可靠程度高,陜西除了銅川等開採石炭—二疊係煤層的礦區外,其他礦區接替資源條件均較好,安徽省淮南比淮北好,産煤大省河南、山東、河北等雖然可以找到接替資源,但埋藏深,新地層厚,開採技術條件比較複雜。(李曉明 郭傳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