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人為本,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全力促進社會和諧。上海市勞動保障局透露,截至11月底,全市今年新增就業崗位69.4萬個,提前超額40%完成年初定下的50萬目標;非農就業人數達13.7萬人;新安置困難人員3.2萬人。
上海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由於企業轉軌、社會轉型,難免會出現下崗失業人員,加上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高峰期的到來以及農村大量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比較嚴峻。有關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説,能否妥善地為這些人群提供就業崗位,不僅授之以魚,而且授之以漁,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上海在直面難題、破解難題過程中,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從加大促進就業資金投入、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逐步構建起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社會就業責任體系。
微觀操作,上海從解決困難人群就業、新增就業崗位、擴大非農就業三方面入手,推動擴大就業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
探索困難群體就業新機制,是本市就業工作的重點。各區縣勞動保障部門就制定了170多套個性化職業指導服務方案,通過送補貼、送培訓、送崗位等形式,幫助本市3501個“雙困人員”家庭告別零就業,使他們家中至少有一個人上崗。截至11月底,全市新安置雙困人員3.2萬人。浦東新區還向“雙困”人員發放了政府補貼培訓卡,這張“免費培訓卡”除了可以選擇市裏補貼培訓的124個項目外,還可參加由新區推出的綠化工、保育員、母嬰護理等多個新增培訓項目。
創業貸款門檻降低、稅收減免、社區合議制度……一條條鼓勵創業的新政,帶來了大量的新增崗位。據介紹,目前享受開業貸款擔保的對象已由原先的失業、協保人員及農村富餘勞動力,擴大到在職人員,今年以來,已有90名“在職老闆”先後獲得了開業貸款。面對經營場地緊缺,全市新辟了10萬平方米創業園區,吸納近1000家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進駐。而開業貸款放寬範圍、社區合議制度免除創業失敗者貸款等一系列新政的推出,降低了百姓的創業風險。(記者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