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上海消費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力度繼續增強,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2%,高於全市GDP和第三産業總值的增速,在全國中心城市零售規模中名列榜首。今年“五一”黃金周,上海349家大中型商業企業3000多家營業網點零售額達到41.82億元,這比剛開始實行“黃金周”的2000年“五一”銷售規模增長了3.3倍,因此,無論從橫向還是縱向看,上海消費步入“牛市”的特徵顯露無遺。
雖然上海的消費已經站在了一個較高的起點上,但從拉動經濟,擴大消費的角度看潛力還是巨大的,未來的突破口在於不斷提高老百姓的消費質量。提高老百姓的消費質量是一個辯證的關係,去年以來,各級政府都著力改革分配製度,提高中低階層的收入,保障困難群體的生活,這是打開消費“閘門”的“開源之舉”。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長效機制與減少不合理支出是相輔相成的。現在人們普遍意識到,住房、醫療、教育和養老等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和弊端,已經明顯制約了老百姓的有效需求,上海市正在加大這些領域的調整力度,逐步化解不利因素對有效需求的擠壓,讓老百姓的錢更“經用”,這是消費質量提升的基本目標。
從戰略的眼光關注消費質量,才能奠定消費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石。近年來,上海的私家車比例每年以近10萬輛的數目在增長,今年一季度,上海汽車銷售增長3.8%。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適量發展家庭轎車是可以理解的,但提高消費質量顯然還要顧及環境保護和公共交通的便利,因此,在促進汽車消費時,更要強調節能減排,更有效地利用汽車這一交通資源。同樣,在家電、建築裝飾等市場消費環節,節能降耗和環保都必須牢牢把關。
提高消費質量不僅僅是擴大物質消費的有效需求,服務消費也是重要內涵。上海服務消費的發展勢頭良好,據統計,今年一季度,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長23.2%,其中服務業消費支出同比增長19.1%,交通和通訊、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分別同比增長60.4%和7.6%;服務性消費支出佔總支出的30.4%,服務消費增速高於商品消費增速5.9個百分點。服務消費向兩翼展開:一方面向生産領域延伸,大力發展租賃、服務外包、信貸、保險、物流、設計、採購、會展、仲介、諮詢等生産性服務業;另一方面也推動生活服務業發展,提高都市商業中心、區域商業中心和社區商業中的生活、休閒服務業經營比重,推動傳統服務業的改造轉型,增加現代服務業的“含金量”。
上海消費環境的改善要突破三大“瓶頸”:體制的、機制的和市場的人為障礙。從體制上看,上海正在由過去的生産製造為主的城市向製造業和服務業並重的格局演繹,上海服務業增加值已連續9年保持佔全市GDP50%以上,增長速度從2004年以來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既然擴大消費也是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在今後上海城市發展的戰略坐標中,就必須確立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應有地位,在上海城市功能定位中明確製造、服務和消費“三足鼎立”的特徵;從機制看,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降低他們不必要的開支,這是健全上海城市消費機制的根本之策;從市場看,上海要形成“大消費”的格局,消費,不應再簡單地看作為商業服務、批發零售、餐飲旅遊,而是城市功能的重要一環,所有涉及消費的領域都要深入開掘。
優化消費結構也會增加老百姓的消費慾望。優化消費結構要解決市內與國內、境外消費關係,上海不僅有超過2000萬人的常態消費需求,還有外地、外國遊客的即時消費需求。今年一季度,上海國際旅遊入境人數已超過156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4.2%。據分析,其中70%是商務客人。國內遊客單“五一”黃金週期間就超過480萬人次,這些人群的需求是一塊巨大的增量。為此專家建議,調整有利於擴大居民消費的稅種、稅率,實現國外旅遊者消費退稅,擴大個人小額外匯兌換點試點範圍等;優化消費結構同樣要明晰城市消費和郊縣消費的“級差”,特別要加快構築新城、新市鎮商業網絡體系,滿足郊縣農民新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優化消費結構,更需要有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的戰略考量,既要關注促進住房、汽車、家電等民生消費的熱點,也要重視節能、環保、精神享受等更高層面消費理念的深入引導。(陳惟 陳宇先 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