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一揮間,大連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走過了三年半的歷程。
2003年10月,黨中央提出把大連建設成東北亞重要國際航運中心,遼寧省委、省政府著眼于遼寧振興和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全局,也明確提出舉全省之力推進大連東北亞重要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來自國家和省領導的殷切期望和巨大支持令大連人激情涌動,希望升騰。
三年半來,大連人把這種激情和希望化作動力,以只爭朝夕的幹勁,加快大連東北亞重要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步伐,收穫了一串串沉甸甸的果實——“兩區一帶”港口格局初步形成;港口集疏運體系日趨完善;臨港工業迅速崛起……國際航運中心的基本框架已清晰可見。
大連人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業績向世人證明:大連完全可以擔得起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託付的重任。
碼頭泊得天下船
港口是國際航運中心最基本的硬體,是航運中心核心競爭力最直接的表現。以港立市的大連經過百年的發展,已成為區位優勢、港口優勢和城市功能優勢明顯的幹線港,但隨著城市的擴張、經濟的發展,毗鄰城市的老港區港口功能相對不足的矛盾也日漸顯露,與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很不相稱。大連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首先謀求在港口的功能結構優化上取得重大突破。
適應東北經濟振興對港口發展的需要,大連市科學制定航運中心建設規劃,瞄準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定位,確定了以 “兩區一帶”為重點,相應發展其他港區的發展思路,並在此基礎上相繼完成了“一島三灣”核心港區規劃、長興島港區規劃、大石化港區規劃等7項重點發展港區的規劃,為大連在新一輪港口競爭中加快發展,整合港口資源,促進港口佈局和功能調整提供了優秀“腳本”。
2004年以來,大連市累計投入超過210億元的鉅額資金,用於推進事關航運中心未來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核心港區新增泊位33個,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1億噸,相當於再造一個大連港。堪稱全國之最的大窯灣二期、30萬噸級原油碼頭、30萬噸級礦石碼頭、汽車碼頭等一大批大型專業化深水碼頭陸續投入運營,使大連港的功能結構實現了重大突破,樞紐港地位和競爭力明顯提升。
目前,以“一島三灣”核心港區和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為主體的大連 “兩區一帶”港口格局基本形成。“一島三灣”核心港區形成陸域面積8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420平方公里,聚集港口泊位149個,其中萬噸級以上專業化深水泊位72個,港口通過能力1.56億噸。長興島公共港區陸續建成。
“世界有多大的船,我們就要有多大的碼頭!”這是大連港的豪邁誓言,也是大連國際航運中心的港口建設目標。令人振奮的是,這一目標已化為現實。與此同時,大連空港建設也實現了大發展,3年間,完成固定資産投資9.5億元,機場二期擴建、老候機樓改造、停機坪擴建等工程順利竣工,機場三期擴建規劃也制定完成。
口岸連通五大洲
沒有港口,航運中心便無從談起;缺少為港口提供運輸支撐的口岸集疏運體系,同樣難以建成航運中心。大連市在著力建設功能完備的港口群的同時,加緊構建路網密集、現代化程度較高、運輸工具先進、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連接、一體化運作的集疏運網絡體系。
早在1997年,大連港就開通了東北第一條集裝箱班列:大連-哈爾濱雙向班列,拉開了大連口岸與內陸腹地之間海鐵聯運的序幕。目前,大連口岸已開通了通往瀋陽、哈爾濱、長春、長春南、延吉、通遼、滿洲裏7條集裝箱班列線路,擁有大型集裝箱場站14.5萬平方米,初步形成輻射內陸腹地的海鐵聯運物流網絡,2006年完成海鐵聯運量16萬標箱,位居全國第一位。
2006年11月6日,經過兩年多的建設,中國最長的跨海鐵路輪渡工程——— 煙大鐵路輪渡開始投入試運營,標誌著我國東北至長江三角洲地區陸海鐵路大通道正式貫通。隨著擔負金州至大窯灣鐵路運輸、運能提高到1億噸的金窯復線鐵路通車在即,長興島鐵路工程、大連灣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等全面推進,與沈大高速公路連通的土羊高速公路、大窯灣疏港高速公路、沈大與丹大高速公路連接線、大莊高速公路西段等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大連公路鐵路集疏運體系不斷完善,為腹地服務的能力顯著增強。
一端連著腹地,一端連著世界。近年來,大連港與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個港口建立了海上經貿航運往來關係,開闢了集裝箱國際航線75條,基本覆蓋了全球各主要港口,東北地區70%以上的海運貨物和90%以上的集裝箱貨物從這裡進出海。空港方面,截至2006年底,大連機場航線總數達到119條,國際和地區航線43條,與15個國家的35個國際城通航,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國、輻射日韓、連接歐美澳亞的航線網絡,與俄羅斯、日本、韓國通航城市和航班數量均列全國前三位,成為中國連通東北亞地區的樞紐機場。
目前,大連基本構築起比較完善的現代化的港口集疏運體系,通過水運、空運、鐵路、公路、管道等五大集疏運方式,大連將港口的功能逐步輻射到東北腹地、環渤海以及國內外更為廣闊的區域,大連在我省沿海與腹地互動的開放格局中的帶動作用更加突出。
臨港工業千帆競
在黃海岸邊的大連的“甜水套”,一座現代化的裝備製造業企業巍然矗立,這就是大連重工·起重集團重組改造後的泉水重大裝備臨海研製基地。借助臨海臨港的優勢,如今的重工·起重已經成為一個足以讓世界重工行業震驚的企業。
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是大連臨港工業快速崛起的典型代表。臨港工業因港口而興,同時又是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依託。為給航運中心提供良好的産業支撐,大連市以港口為引擎,圍繞支柱産業和優勢産業,加快臨港工業的佈局和調整,先後規劃了300多平方公里的臨港工業區,重點發展石化、裝備製造、造船以及電子信息和軟體四大産業。近幾年來,大連完成了100多戶企業的搬遷改造,其突出特點就是把以重工·起重集團為代表的大型裝備製造業企業和以大化集團為代表的基礎原材料企業佈局在海邊,利用搬遷重建的契機和臨海、臨港的優勢進行技術、産品的全面升級,同時以它們為核心建立功能明確的産業園區,拉長産業鏈條。與此同時,鞍鋼新軋——蒂森克虜伯鍍鋅鋼板有限公司、中國一重加氫反應器製造公司、黑龍江農墾局、齊化集團等腹地的大型企業看中大連臨海、臨港的特殊優勢紛紛在大連建廠。
如今,依託“一島三灣”核心港區,大連已建成了大孤山和大連灣石化、修造船、臨港原材料加工和裝備製造等聚集效益突出的臨港産業基地,成為中國北方臨港産業集聚效應最顯著的地區之一。大連石化和西太平洋石化經過擴能改造已基本形成3000萬噸煉油能力。大連造船重工和新船重工整合重組的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成為中國造船工業的“旗艦”,中遠30萬噸修船塢基本完工。在長興島臨港工業區,隨著今年新加坡萬邦集團等大公司投資20多億美元的修造船項目的啟動,將為大連帶來更大的産業集群效益。蓬勃發展的臨港工業,為港口帶來了大物流,為航運中心提供了重要的産業支撐。(記者 唐成選 楊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