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直觀地反映社會公眾的節能減排潛力,9月1日,科技部將六大類36種日常生活方式換算成節能減排的量化數據,向全社會公佈了《全民節能減排手冊》,提倡人們在不降低現有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選擇科學合理、節約能源的綠色生活方式。
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國家對此高度重視。與此同時,節能減排與我們每一個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參與節能減排也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義務。
為推動全民參與節能減排工作,科技部組織專家開展了《全民節能減排潛力量化指標》研究。研究工作由“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全球環境變化應對技術研究與示範”重大項目“全球環境變化人文因素的檢測與分析技術研究”課題組承擔,該研究成果已于近日通過了專家論證。
該研究選取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六個方面的36項日常行為,研究了每一項日常行為指標的節能減排潛力。日常行為指標的選取遵循以下原則:一是量大面廣,二是貼近百姓生活,三是具有可操作性,四是不降低現有生活水平。研究的結果表明,個人生活點滴中的節能減排潛力巨大,如果大家都積極參與,36項日常生活行為的年節能總量約為7700萬噸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約2億噸,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十分顯著。
根據這項研究成果,科技部編制了《全民節能減排手冊——36項日常生活行為節能減排潛力量化指標》。希望通過這本手冊的發佈,向全社會宣傳普及節能減排的科學知識和方法,提高全民的節能減排意識和能力,推動全民參與,提倡崇尚節約、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的社會風氣。
科學節能,大有技巧,全民減排,貢獻不小。讓我們每一個公民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點滴著手、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積極參與節能減排,為實現國家的節能減排目標作出自己的貢獻,共同創造更加節約、更加潔凈、更加文明的可持續的美好生活。
科技行動:36條“錦囊妙計”
“在不使用時關閉飲水機的電源,全國每年可以節電140億度;在農村地區推廣普及農戶沼氣池,可以使我國每年節約900多萬噸標準煤。”曾多年致力於電動汽車研究、推崇節能環保的科技部部長萬鋼,9月1日在人民大會堂當起了節能減排“宣傳員”。
為直觀地反映社會公眾的節能減排潛力,科技部將六大類36種日常生活方式換算成節能減排的量化數據,向全社會公佈了《全民節能減排手冊》,提倡人們在不降低現有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選擇科學合理、節約能源的綠色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關乎節能減排
記者在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相關負責人辦公室採訪時注意到,這裡的文件材料採用的都是雙面打印,電腦下面的櫃子裏塞滿了單面用過的A4紙,這些紙將被重復使用。
這位負責人説,紙張雙面打印、複印,既可以減少費用,又可以節能減排。如果全國10%的打印能做到這一點,那麼每年可減少耗紙約5.1萬噸,相當於節約100億張A4紙,算下來將節能6.4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6.4萬噸。
看來,不能小看這些日常小事,其背後蘊藏的是節能減排的巨大空間。“對於許多人來説,這可能只是一個日常生活習慣,以前不知道對節能減排的貢獻有多大,現在有了量化指標,能自覺地把日常行為與國家的節能減排目標結合起來了。”這位負責人説,此次36條節能減排行為發佈,從數字的角度“量化”日常生活行為,在全國還是頭一回。
國家“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了2010年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的約束性指標,節能減排已經成為我國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我國以煤和石油為主的能源消耗是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或許有人對日常生活能耗不以為然,認為工業、農業才是耗能排碳“大戶”。
其實不然,隨著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不斷增長,空調、電腦、汽車數量的急劇增加,生活消費總量迅速上升。2003年至2005年,生活直接能源消費量較上年的增長幅度依次為13.1%、7.3%和9.9%。2005年我國生活消費消耗的能源總量達5.3億噸標準煤,佔能源消費總量的24%%,2006年這一數字提高約10個百分點。
“在正常的生活消費不斷上升的同時,我國居民生活消費還存在著高消費、過度消費甚至奢侈消費的現象。據權威專家估計,我國目前的糧食浪費比例高達18%,由此帶來的糧食在種植、加工、運輸、烹飪、消費等一系列環節中的能源浪費極其嚴重。”這位負責人説,36項行為從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六方面入手,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同時,引導公眾從生活點滴做起,轉變不合理的消費模式,提倡崇尚節約、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的社會風氣。
根據對使用節能燈、減少待機能耗等36項全民節能減排行為潛力測算,全國每年累計節能可達7700萬噸標準煤,可用來創造GDP約6400億元,相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億噸。
科學測定,量化36項指標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糧食是我們從小就知曉的道理。但是,你可知道省下1斤糧食能節能多少、減排多少?
《全民節能減排手冊》中提到,節約1斤糧食可節能約0.18千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47千克。如果全國有11.65億人平均每人每年減少這些糧食浪費,共節能約21.6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54.8萬噸。
36項行為各個實用,36項行為逐一都有節能、減排量,量化指標的科學計算讓節能減排變得“看得見,摸得著”。這些指標的測算是由“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全球環境變化人文因素的檢測與分析技術研究”課題組承擔的。
在巨大的能源壓力面前,許多公眾希望參與到全民節能減排中來,但因缺乏科學指導而往往無從著手。課題組負責人、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葛全勝説,當前急需制定一套簡單易懂、便於理解與接受的科學指南,從而將公眾的熱情轉化為巨大的節能減排效益。
葛全勝的另一個身份是“國際全球環境變化人為因素計劃”中國國家委員會秘書長。他説,目前,國外已開展了一些關於居民生活節能減排措施及其潛力的研究,並公佈了相關的指標體系。然而,這些研究成果並不完全適合我國的國情。“生産力水平、生産工藝不同,耗能也不盡相同。”因此,只有建立基於我國國情的全民節能減排潛力量化指標,才能使全民節能減排行為有的放矢、高效實用。
葛全勝告訴記者,節能減排量化指標包括全民節能減排基本指標值、單體效益值和全國效益值。基本指標值確定了基本生産生活資料的能源消耗量與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根據全國能源消費總量與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估算兩者的轉換指標值計算得出,生産1度電消耗0.4千克標準煤,排放1千克二氧化碳。單體效益值即個人或家庭節能減排行為産生的效益。如每戶每年種植1棵樹、夏天每台空調溫度調高1攝氏度等行為産生的能源節約量和二氧化碳減排量。全國效益值即各種節能減排行為的全國總體效益。
“36項行為看似簡單,但最難的是這些行為節能減排的指標測定。”葛全勝説,得到這些數據顯然並不容易,課題組近40個人花了2個多月的時間,研究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生活及生産統計數據以及國內外相關研究中關於生産和消費活動節能減排效益數據,匯總並計算出這些結果。
他介紹説,課題組在經過上千份調查問卷的基礎上,先期篩選測定了100項日常行為的節能減排潛力。然後,又在遵循量大面廣、貼近百姓生活、具有可操作性、不降低現有生活水平的原則上,選取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六個方面的36種日常行為,形成了目前的全民節能減排“寶典”。
誠然,區區1度電、1噸水本身並不能承載更多的企望,但是當我們把“從我做起、從細節做起,從現在做起”的節電節水習慣放在全社會範圍去考量,它的意義就不同尋常了。
據專家測算,按照每個家庭每月節約10度電計算,全國每年可節約用電450億度,相當於三峽水電站半年滿負荷的發電量,可減排二氧化碳4500萬噸。
“我國是個13億人口的大國,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字乘以13億都將是十分巨大的。”萬鋼用“科學節能,大有技巧,人人減排,貢獻不小”來表明全民參與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記者在《全民節能減排手冊》上看到,此次提出的是“潛力量化指標”。葛全勝説,之所以用“潛力”兩字,就在於這些日常行為真正做起來,才能變為現實。
20來頁的手冊是用再生紙印製的。專家稱,用原木為原料生産1噸紙,比生産1噸再生紙多耗能40%%。使用1張再生紙可以節能約1.8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4.7克。如果將全國2%的紙張使用改為再生紙,那麼每年可節能約45.2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16.4萬噸。
“勿以善小而不為”,在工作和生活中,只要你在生活細節身體量行,就會積沙成塔,集腋成裘。
———重拎布袋子、菜籃子。雖然少生産1個塑料袋只能節能約0.04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1克,但由於塑料袋日常用量極大,如果全國減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那麼每年可以節能約1.2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3.1萬噸。
———提倡“綠色客房”。床單、被罩等的洗滌要消耗水、電和洗衣粉,而少換洗一次,可省電0.03度、水13升、洗衣粉22.5克,相應減排二氧化碳50克。如果全國8880家星級賓館採納“綠色客房”標準的建議(3天更換一次床單),每年可綜合節能約1.6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4萬噸。
———及時拔下家用電器插頭。電視機、洗衣機、微波爐、空調等家用電器,在待機狀態下仍在耗電,加在一起相當於開一隻30—50瓦的長明燈。如果全國3.9億戶家庭都在用電後拔下插頭,每年可節電約20.3億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197萬噸。
———每月少開一天車。每月少開一天,每車每年可節油44升,相應減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全國1248萬輛私人轎車的車主都能做到,那麼總共可以節油5.54億升,減排二氧化碳122萬噸。
……
這些日常小事,你我都能做得到。只要留心留意,每個人都能成為節能減排的行家裏手。綠色生活方式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省錢實惠,而且有利於節能減排,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