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傍晚,記者在錦屏縣偶裏鄉寨先村的山上看到到處都是植樹的農民。村民楊梅桃正與從外地打工趕回來的丈夫挖溝壘坎,今冬要栽種10畝油茶。她説:“如今林地屬於自己的,誰先栽樹誰就先致富。”
一路上,記者還見到很多村民扛著苗木上山栽種。村支書龍玉蘭告訴記者,林改後,村民早出晚歸忙著植樹造林,連午飯也是帶到山上吃。
從10月10日起,貴陽市白雲區、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分別向林農發放林權證,全省9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縣相繼進入林權證發放階段,標誌著貴州省林權改革試點基本完成。
通過林權制度改革,農業發展政策得到進一步完善,農民造林護林積極性空前高漲,林農紛紛加大投入發展林業生産,再現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土地承包到戶時農民起早摸黑髮展生産的場面。
去年12月初,貴州省在錦屏縣等9個縣(市、區、特區)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就是在保持林地集體所有制不變的前提下,把林地的使用權交給農民,讓農民依法享有對林木的所有權、處置權、收益權,是把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從耕地延伸到了林地。此次林權改革試點共涉及138個鄉鎮的1758個村,涉及林地1098.3萬畝。
一年來,各試點縣、鄉鎮都成立了林改領導小組,籌備了充足的林改經費,抽調精兵強將參與林改工作,層層落實責任;廣泛宣傳,深入動員,使林改政策人人皆知;財政、國土、檔案等部門密切配合;並緊緊依靠群眾,充分發揮農村老黨員、老幹部、寨老“三老”的協調作用,使林改工作得以穩步推進。
為使林改工作深入人心,各試點縣都抽調業務素質好的人員深入村寨解答農民提出的疑難問題,解釋林改的意義,使廣大農民都能積極配合併投入到林權改革中來。
苦累對林改人員來説是家常便飯。6月13日中午,烈日炎炎,在余慶縣涼風村的一片山林裏,村委會副主任田洪軍與4名林改技術員在樹叢中跑來跑去,指界、丈量。中午,5個人席地而坐拿出自帶的乾糧就著從山間打來的泉水吃得有滋有味。他告訴記者,由於林權糾紛多,一上午才對三家人的林地進行了勘界確權。為了早日完成林改工作,外業人員出門、進家兩頭黑,從縣林業局來的兩名技術員一個月未回過一次家。
為了確保林改工作順利進行,併為全省下一步全面林權改革總結經驗,黔東南州、銅仁地區從其它縣林業部門抽調精兵強將參與林改試點。黔東南16個縣林業局副局長分別挂職錦屏縣鄉鎮黨委副書記專門協助林改工作,還抽調100余名政治思想好、業務能力強的同志充實錦屏縣林改力量,不但加快了該縣勘界、勾圖等工作,還為各縣積累了經驗。
至9月底,全省共完成勘界確權林地1063.2萬畝,成功調處縣內林權糾紛4453起、縣際林權糾紛248起,勾繪林地64萬宗,二、三榜公示和計算機錄入基本完成,並陸續進入發放林權證階段。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增強了農民造林護林積極性。林改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的宗旨,確立了林農在經營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廣大農民造林護林的積極性。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但增加了農民收入,還為現代林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林改使林農真正做了山林主人,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生産資料,提高了農民經營林地的積極性、主動性,敢於投入、舍得投入林業生産,“把山當田耕,把樹當菜種”,提高了林地單位面積産出率,林農收入明顯增加。
六枝特區墮卻鄉郎節壩村農戶鄧祥光家分到刺竹林13畝,今年僅編織竹笆和採摘竹筍出售,就收入2600元,今年家庭人均收入比去年增加20%。他説:“林改為我家找到了一條增收新路”。大用鎮黑曬村辦證採伐林木40畝,預計收入30多萬元,農戶和村集體都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朱邪 岑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