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作為全國首批發展循環經濟試點城市之一,承擔著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併發揮示範作用的光榮使命,日前,重慶市確定分三步走發展循環經濟。
第一步,以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治理為重點,加快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到2007年,大幅度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供需矛盾初步緩解,形成一批資源開發和加工産業群。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為3噸標煤。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和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95%、80%和85%。循環型産業快速發展,建成一批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示範工程和清潔生産示範企業,長壽化工園區初步建成生態工業園區,綠色消費成為時尚;初步建立循環經濟法規體系框架,全民生態意識明顯提高。
按照規劃,今年該市將累計投資上百億元,對廢水、固體廢棄物等進行回收再利用,這些項目完成後,每年可處理城市生活垃圾122萬噸,減排工業廢水2.5億噸。此外還將在煤矸石發電站、水泥、化工和化肥等行業,投資20億元推動清潔生産。
第二步,以資源節約和生態建設為重點,建成循環經濟基本框架。
到2010年,資源消耗水平明顯降低,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為2.5噸標煤;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60%。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和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100%、100%和95%。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一批小城市達到生態城市標準。大部分區縣推行無公害化農業生産;規模以上企業廣泛開展清潔生産,北部新區、涪陵太極工業園區初步建成生態工業園區;生態旅遊比較發達,基本建成綠色消費體系。
到那時,該市生態法規體系已經比較完善,在全社會將形成全民愛護生態、保護生態的社會風尚。
第三步,該市將以建設循環型社會為重點,樹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綠色消費理念,健全循環型社會組織管理體系與運行機制,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發達的循環經濟,建成10個左右生態工業園區,10個左右生態農業示範縣,完成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形成以科技為先導、資源節約、清潔生産、生態保護相結合的循環經濟。生態建設大見成效,森林覆蓋率達到45%。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生物多樣化得到恢復;50%左右的城市逐步實現生態化、園林化,建成山川秀美新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