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增加成為一種趨勢。我國是世界上受氣象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黨中央、國務院對預測預報氣象災害和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實現對氣象系統的多要素、全方位、高時空分辨率和高精度連續觀測,增強全社會應對重大突發氣象災害的應急保障能力,提高氣象預警服務信息覆蓋面,減少人員和財産損失,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支持。日前,國務院批准實施氣象監測與災害預警工程,僅國家撥款就達19.6億元。工程建成後將實現災害監測超前一小時,災害預警提前一小時,警報發佈覆蓋最後一公里的總體目標。這是記者1月31日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的。
氣象監測與災害預警工程按照一體化、集約化原則,建立由預警指揮發佈、氣象災害監測、信息傳輸、氣象災害預報預測、氣象災害專業服務和技術保障等系統有機組成、相互協調、快速響應的氣象監測與災害預警系統,從而達到綜合觀測更多、預測預警更準、保障服務更廣、信息發佈更快的目標。
中國氣象局通過該工程將實現對大氣氣象要素和大氣成分、海洋氣象、城市氣象、空間天氣等方面形成地面、高空、衛星、移動等組成的綜合、立體、連續觀測,時間、空間和要素上的加密監測,對重點地區局地災害性天氣的監測覆蓋率達到80%以上,監測時效達到分鐘級;對暴雨等災害性天氣預報準確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5%至10%,登陸颱風24小時路徑預報偏差在100公里內,局地強對流天氣預警發佈提前時間在0.5小時以上,數值天氣預報可用時效北半球平均達到6.5天,提前3個月至6月對中國旱澇趨勢、提前15個月至20月對厄爾尼諾事件進行有效預測;初步實現對城市、不同行業的專業化、精細化氣象災害預警服務,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達到受影響地區政府部門和公眾平均提前15分鐘,與氣象相關的突發公共事件的預案啟動時間不超過15分鐘,重大氣象災害發生前預評估、災中評估;重點地區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佈各級政府覆蓋率達到100%、公眾覆蓋率達到95%,運用多種特殊服務手段及時將氣象信息傳遞到高風險區域、高危險人群中。
據悉,該工程除國家撥款19.6億元外,地方政府也將有相應的配套資金投入。預計將在下半年啟動,歷時3年至5年完成。 (中國氣象報 李曄 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