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林業局通報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實施情況及成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06日   來源:林業局網站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是全國生態建設領域一項標誌性工程。工程實施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經過五省區市和有關部門共同努力下,基層幹部和農牧民積極參與,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取得了顯著成效。近五年來(2003—2007年),工程累計完成治理任務16633.54萬畝(含禁牧),其中林業建設任務4839.23萬畝(含營造林2439.23萬畝,退耕地還林1200萬畝,匹配荒山造林1200萬畝),草地治理10954.27萬畝(含禁牧8526萬畝)、小流域綜合治理840.04萬畝、生態移民11萬多人,以及相應的種苗基地、暖棚、飼料機械、水源工程、節水灌溉等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區生態環境改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農牧民收入普遍增加,促進了新農村、新牧區建設。

    一是生態防護功能增強,為舉辦“綠色奧運”做出了重要貢獻。集中連片的林草植被發揮了明顯的防護功能,地表起沙得到有效遏制,風沙危害明顯減輕,京津工程區已經從沙塵暴加強區變為減弱區,為舉辦“綠色奧運”奠定了良好的生態基礎。我國在承辦綠色奧運方面曾向國際社會做出了北京市林木覆蓋率達到50%,基本建成山區、平原地區、城市三道綠色生態屏障,完成山區綠化10萬公頃等一共7項指標承諾,到目前為止,各項指標都已達到或高於綠色奧運所承諾的目標。據北京師範大學對京津工程的評估報告顯示:2005年與2001年相比,京津工程區植被蓋度提高了10.5%—20.4%;土壤風蝕、水蝕明顯減輕,五年凈減少1.96億噸,減幅達16.4%;地表向大氣釋塵量明顯減少,凈減少495萬噸,減幅達15.8%;植被凈第一性生産力(NPP)增加1863.4萬噸,增加了10.1%;植被固碳效果逐年增加,增加了1068.3萬噸,提高了10.1%,相當於多吸收二氧化碳3917萬噸。

    二是産業結構得到優化調整,農牧民收入顯著增加。各地在搞好生態建設的同時,充分考慮群眾的切身利益,積極推廣生態經濟型的建設模式,發展龍頭企業,努力培植後續産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林果種植、生態旅遊、養殖、加工等産業建設項目,産業結構得到優化,農民收入增加。河北平泉縣依託工程新造刺槐林,促進了食用菌産業的發展,食用菌年産值已達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近600元。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通過實施“進一退二還三”戰略,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林、草業迅速發展,也帶動了畜牧業大發展,實現了農村産業結構優化調整。通過對6個縣(旗、區)農牧民的調查看,來自工程建設的直接收入人均達302元。

    三是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生態文明意識顯著增強。各地結合工程建設,著力在改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上下功夫,加快了工程區新農村建設步伐。北京、山西、內蒙等省區市財政都安排了專項資金,用於新農村(新牧區)試點建設工作。從村容村貌的生態環境改善、林沙産業發展等多方面進行建設,充分發揮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工程的實施,不僅改善了農牧業生産條件,農牧民的生産、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明顯改變,實現了從遊牧放養到舍飼圈養、從毀林開荒到植樹種草、從廣種薄收到精耕細作的三大轉變,由單純從事第一産業向二、三産業轉移,工程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指數2005年比2001年增長22%,其中增量的四成來自於工程治理的貢獻。同時,隨著農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也帶動了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促進了鄉風文明建設。(治沙辦) 

 
 
 相關鏈結
·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林業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