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李學舉:充分發揮民政部門在抗震救災中職能作用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17日   來源:求是

充分發揮民政部門在抗震救災中的職能作用

李學舉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芮氏8.0級地震,地震的強度、烈度、波及範圍和破壞程度超過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特大地震。黨中央、國務院在災情發生的第一時間迅速作出反應。胡錦濤總書記當即作出重要批示,並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緊急會議,研究部署抗震救災工作;國務院立即成立以溫家寶總理為總指揮的抗震救災指揮部,並啟動一級響應預案;溫家寶總理在災害發生不到4小時即趕到災區前線,落實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部署,指揮抗震救災;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全面啟動應急機制,十幾萬官兵開赴抗震救災一線開展抗震救災;國內外專業救援隊日夜兼程緊急馳援災區;全國各族人民、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廣泛行動,紛紛向災區人民送溫暖、獻愛心;災區幹部群眾臨危不懼,奮起自救。一場規模空前、氣壯山河、感天動地的抗震救災鬥爭由此有力、有序、有效地展開。

    一、災區民政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力以赴抗震救災

    在這場抗震救災鬥爭中,民政部門的主要職責是確保受災地區人民的基本生活,在保障受災群眾吃、住、穿等方面發揮職能作用。民政部門迅速、堅決地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抗震救災的決策部署,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體動員,全力以赴投身於抗震救災的偉大鬥爭,充分發揮各級民政部門在抗震救災中的職能作用。當前,抗震救災工作已由救人搶險為重點轉到以安排受災群眾生活為重點,恢復災區正常生産、生活秩序,全面展開救災。

    確保受災群眾有住處,有飯吃,有衣穿,有乾淨水喝,傷病得到治療。住所、飲水、食品、衣被、傷病是受災群眾的急難,切實解決這些急難,是當前抗震救災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也是全體民政幹部職工的感情所繫、職責所在。民政部門的同志以“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政治態度、更加頑強的戰鬥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動、更加密切的配合,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以確保受災群眾有處住,有飯吃,有衣穿,有乾淨水喝,傷病得到治療。國務院在震後第一時間即決定向地震災區困難群眾每人每天發放1斤口糧和10元補助金,制定出臺了一系列保障受災群眾生活的政策,並組織生産90萬頂帳篷、80萬間簡易棚、100萬間簡易房,解決受災群眾安置和生活困難。民政部門要做好有關政策落實、受災群眾口糧、補助金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發放工作。還要根據城市與農村、異地和就地安置的不同情況,分類研究安置措施,採取多種方式,逐步改善受災群眾的生活條件,結合災後重建,逐步解決受災群眾長期住帳篷、吃方便食品和集體食宿的問題。

    妥善安置災區的孤兒、孤老和孤殘人員。地震造成大量新的孤兒、孤老、孤殘。他們的身心遭受重創,需要得到撫慰救助;他們是特殊群體,需要給予特別關愛。必須抓緊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對做好“三孤”安置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儘快摸清地震造成的孤老孤兒孤殘的底數,抓緊研究制定解決“三孤”問題的政策措施,制定安置方案。在臨時安置點上要儘量將“三孤”人員與其他受災群眾分開供養,給“三孤”人員每人每月發放600元生活補助,確保“三孤”人員得到特殊照顧。還要把妥善安排基本生活與心理、教育、康復等專項救助結合起來,在積極妥善安置震災孤老孤兒孤殘的同時,組織專業力量進行心理安撫和治療,儘量減輕失去親人和身體傷殘造成的心靈傷害,讓他們能夠盡可能地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長。

    切實管理好救災款物的使用和發放。“多難興邦”。汶川大地震,考驗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英雄本色,激發了中國人民患難與共的同胞之情。災害發生後,全國人民踴躍捐贈,救援款物從全國各地源源不斷地送往災區。救援物資款項的數量、品種,以及來源渠道,在今後一個時期將會不斷增加。災區民政部門要抓住援助款物的接受、調配、運送、分發、使用等諸多環節,把工作做細、做實、做好,及時把黨和政府以及全國人民的關懷送到受災群眾中去。捐贈款物的接收、管理、分配和發放,要嚴格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主動接受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確保每一筆善款、每一件善物都不被亂用,每一份愛心都不被玷污。

    做好遇難者的遺體處理和善後工作。遇難者遺體處理是件大事,不但關係到使遇難者得到安息和使遇難者家屬得到安慰,也關係到衛生防疫。要認真落實民政部、公安部、衛生部三家共同出臺的《關於“5·12”地震遇難人員遺體處理意見》,抓緊進行遇難者遺體識別、認領和處理工作,切實做好遇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安撫,實行火化和喪葬費用全免,儘快把國家給每名遇難人員5000元撫慰金髮放到其家屬手中,確保遺體處理工作快速、安全、順利完成,讓死者安息、讓生者安慰。對於失蹤人員,仍然要盡力尋找。

    發揮好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社會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抗震救災過程中,發揮基層組織和志願者作用十分重要。要建立災區黨委、政府與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密切配合、良性互動機制。指導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動員居民群眾參與抗震救災、維護社會治安;組織受災群眾開展互助互救、生産自救,儘快恢復災區正常秩序;引導和組織志願者與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尤其是社會工作領域的專家到災區,對受災群眾實施人文關懷、心理疏導和社會支持,幫助受災群眾重建社會關係、調適社會心理、恢復社會功能,幫助災區重建生活秩序、增進社會和諧。

    二、非災區人民大力支援災區,為災區人民分憂解難

    連日來,非災區的人民群眾愛心如潮,踴躍捐助災區,截至5月31日12點,全國共接收捐贈款物計401.02億元。非災區的民政部門時刻關注著災區人民的安危和救災工作的進展,全力組織和接收社會捐贈、調集和運送救災物資,很多地方派出人力增援災區,在財力、物力和人力上為抗震救災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下一步,各地還要繼續加大支援災區的工作力度。

    繼續挖掘潛力,提供受災群眾急需的生活必需品。目前,災區帳篷、活動板房的缺口很大。胡錦濤總書記親自視察帳篷、活動板房的生産情況。國務院專題研究對口支援問題。支援災區,民政部門負有重要職責。當前災區亟須解決的困難,仍然是帳篷、活動板房等安置受災群眾的急需物品,各地民政部門要進一步清倉挖潛,將現有庫存的帳篷火速運往災區。各省安排的新生産帳篷、活動板房也要邊生産、邊運輸,並認真做好組織、調運工作,主動與接收方加強聯絡,搞好銜接。

    動員社會各界,繼續做好救災捐贈工作。要進一步做好社會動員,加強與宣傳、文化、體育等部門的溝通和協作,共同策劃好、組織好義演、義賣、義賽等多種形式的捐贈活動;發揮慈善類、公益性民間組織和城鄉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在發動捐贈、接收捐贈中的積極作用;配合有關部門嚴肅查處、嚴厲打擊以救災捐贈為名的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對募集款物分配、使用的規範管理,民政部和中華慈善總會接受的捐贈款將主要用於幫助四川災區的恢復重建。

    做好必要準備,接收災區孤兒、孤老和孤殘人員。要研究制定“三孤”安置方案,各地要抓緊做好接收安置的準備工作,接到任務後,迅速採取得力措施積極做好接收安置工作。

    三、全國民政系統緊急行動起來,為奪取抗震救災全面勝利作貢獻

    當前,抗震救災工作正處在攻堅克難的緊要關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困難仍在眼前,挑戰還在後頭。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無論是災區還是非災區,抗震救災、支援災區都是大局和中心任務。這場抗震救災鬥爭,無疑是對民政系統廣大幹部職工最直接最現實的考驗。

    民政系統的全體幹部職工務必進一步增強抗震救災的全局意識和責任感。在這關鍵時刻,更需要民政幹部的責任意識,更需要民政幹部的奉獻精神。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關於抗震救災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打贏抗震救災這場硬仗的極端重要性、異常艱巨性和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全局意識和大局意識,進一步增強參與抗震救災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真正急災區之所急,想受災群眾之所想,幫災區之所困,解受災群眾之所難。要切實把抗震救災作為各級民政部門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來安排落實,更廣泛地動員起來,更迅速地行動起來,以腳踏實地的作風、頑強拼搏的幹勁、爭分奪秒的速度全力投身到抗震救災的鬥爭中去,勇於直面困難、主動迎接挑戰,衝鋒陷陣、不畏艱險,努力做到哪有受災群眾哪就有民政人的身影,哪有求救哪就有民政幹部職工的回音。

    各級民政部門務必進一步加強協調配合,增強整體合力。要大力強化協作意識,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協作精神,弘揚“天下民政是一家”的優良傳統,不分業務條塊、不分地域界限,聚全國之力、集各方之智,步調一致、合力克難。要在各級抗震救災工作領導體制中承擔起受災群眾生活保障的綜合協調職責,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落實好受災群眾生活保障的各項工作。要加強災區和非災區之間的聯絡、溝通和配合,災區要及時統計和發佈受災群眾需求信息,非災區要著重圍繞災區的突出困難和受災群眾的急迫需要,快速組織緊缺物資的調配和募集工作,切實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組織好災區生活必需品和救災物資的調運工作,主動加強與鐵路、交通、民航等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分清輕重緩急,以最快捷的方式把政府採購的受災群眾生活必需品和社會捐贈的救災物資運到災區、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要快速報送災情和救災信息,災區各級民政部門必須按照民政部的要求,每日上報當日災情、群眾生活困難和需求情況,以及抗震救災工作進展情況,為黨中央、國務院的救災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為新聞媒體的救災報道提供準確資料,也為日後回顧和總結抗震救災工作留下珍貴史料。要抓緊制訂次生災害應急救助預案,加強與地震監測、氣象預報、水利管理等部門的溝通,科學分析發生各種新災的可能性,週密制訂救災應急救助預案,及時啟動相應等級的應急機制,避免造成新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這次汶川大地震,在極短時間內,造成了千萬人的轉移,出現了大量無家可歸的受災群眾,這在國際救災史上也是罕見的。如何安置好受災群眾,保障其基本生活,是民政部門一項緊迫、艱巨的任務。特別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受災群眾的需求、期望和心理、情緒都會發生新的變化,工作將更加艱巨、更加複雜。但困難壓不倒頑強的中國人民。抗震救災戰鬥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這充分顯現了中國共産黨的執政能力,顯現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顯現了中國人的民族精神。世界在關注中國,中國也正用抗震救災的壯舉感動世界、感動全人類。中國人民在抗震救災中表現出來的精神力量已經證明,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是勇往直前、堅不可摧的。我們堅信,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不畏艱險、排除萬難,黨員幹部衝鋒在前、為民解困,一定能奪取抗震救災鬥爭的全面勝利!

    (作者:民政部部長) 

 
 
 相關鏈結
· 民政部等對四省區暴雨緊急啟動三級救災應急響應
· 民政部與中國人壽就助養地震致孤兒童事進行商談
· 南方暴雨:民政部3級響應|國家防總會商|梧州險情
· 民政部就桂贛湘粵四省暴雨洪澇災害啟動三級響應
· 民政部就社會組織開展救災募捐活動相關問題答問
· 財政部民政部11日下撥災後重建補助資金300億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