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青海省政府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會議精神,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總結上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安排部署下半年政府工作。省委副書記、省長宋秀岩作重要講話,省委常委、副省長徐福順主持會議,省委常委、副省長馬建堂,副省長鄧本太、駱玉林、吉狄馬加、王令浚、高雲龍、馬順清出席會議。
宋秀岩在講話中全面客觀冷靜地分析了形勢,總結了工作,強調要客觀估價上半年工作,正確把握髮展變化的基本態勢。對上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她著重講了三個觀點:一是成績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二是形勢不容樂觀,務必保持清醒;三是把握髮展新情況,做到未雨綢繆。
宋秀岩説,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是環境變數增多、突發事件頻發、形勢錯綜複雜的一年。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內經濟運行趨緊的宏觀環境和背景下,上半年我們經歷了歷史罕見的低溫冰凍災害、特大地震災害等事件的嚴峻挑戰和考驗,全省經濟呈現速度加快、質量提高、結構改善、後勁增強、協調發展的勢頭,生産總值、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明顯高於去年同期,財政收入、企業效益、鐵路運輸、電力供應、金融存貸額、城鎮就業等均保持較高增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好于預期、來之不易的新成績。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經濟發展實現速度與效益同步提升。預計上半年完成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3.6 % ,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5.9%。二是投資與消費的雙重拉動作用得到增強。上半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9.07 %,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非國有投資活力增強;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0.7%。三是重點項目建設與城鄉發展統籌推進。全省重點項目建設方面,蘭青鐵路蘭州至西寧增建二線工程、柴達爾至木裏地方鐵路建設工程、三江源巴塘民用機場建設工程、750千伏西寧至官亭輸變電工程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等可在年內建成。在城鎮建設方面,西寧西過境高速路、兒童公園及泉水整治工程、青海科技館、青海大劇院等項目進展順利。在農村牧區,新農村建設八項實事工程順利推進。四是對外開放“走出去”與“引進來”實現新突破。“大美青海—香港行”活動,收到了宣傳、展示、推介青海和招商引資的良好效果,打響了“大美青海”品牌,在“走出去”上邁出了可喜步伐。青洽會暨鬱金香節、藏毯國際展覽會等經貿活動和國際唐卡藝術與文化遺産博覽會、青海湖國際沙雕和大地藝術節、國際水與生命音樂之旅音樂會、國際搶渡黃河極限挑戰賽、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文化體育活動多形式、多層次、多方位地宣傳推介了青海,擴大了青海的開放度和美譽度。五是社會事業發展與民生改善相互促進。“兩基”攻堅、寄宿制學校建設等教育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城鄉衛生體系建設向前推進,在促進循環經濟、生態經濟、新能源經濟與資本的結合上組織和爭取實施了一批科技項目。就業和各項社會保障政策得到落實。年初確定的改善民生十件實事進展順利。
宋秀岩指出,分析當前形勢,一方面我們要肯定成績、堅定信心;另一方面我們要正視不足,不能盲目樂觀。分析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有:投資和工業較快增長的要素制約因素明顯增多;旅遊業受到較大衝擊;物價高位運行對生産生活形成雙重衝擊;農牧業生産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金融信貸等體制性的瓶頸制約還比較突出。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要全面地認識,辯證地看待。只有勇於正視這些問題,下決心逐步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保持又好又快發展的好勢頭。
對於下半年的工作,宋秀岩強調,要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目標,突出工作重點,抓住關鍵環節,細化工作措施,力促工作落實,確保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她從八個方面提出了要求:
(一)認真貫徹省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會議精神,紮實推進政府系統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思想認識,尋找差距不足,完善發展思路,轉變政府職能,堅持兩手抓、兩促進,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動各項工作的落實,用全面完成目標任務的實際行動來體現和檢驗大討論活動的成果,用大討論的成效促進政府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確保農牧業和農牧區經濟健康發展。要著眼于加快發展生態畜牧業,進一步優化調整畜牧業的區域結構、畜群畜種結構和産品結構。要加大蔬菜溫棚和畜用暖棚建設力度,積極推進標準化改造,加快實現農區戶戶有溫棚、牧民戶戶有暖棚的目標,逐步提高土地産出率,改變季節性農畜産品短缺的現狀。同時要積極探索農牧業生産經營方式的轉變。要繼續以牛羊肉、毛絨、奶業、中藥材等為重點,建基地、扶龍頭、擴市場、創品牌,提升龍頭企業的加工能力、帶動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政府扶持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帶動農牧民增收的格局。要積極做好勞動力的組織、協調、引導、培訓工作,繼續改善農牧民外出務工環境,保持農牧民外出務工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
(三)著力提高工業質量,確保實現速度效益同步提升。要繼續壯大提升特色産業,加快發展優勢産業,整合提升傳統産業,不斷增強鹽湖化工支柱産業實力,推動有色金屬工業向生産新型材料轉型,提高煤炭資源的精深加工度和綜合利用水平,促進民族紡織業、手工業、現代中藏藥等産業向規模化、集群化、現代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推進冶金、機械和建材産業的結構調整。要堅決落實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政策,嚴格實行節能工作問責制和節能減排一票否決制,要綜合利用行政、法律、技術和經濟手段,抓緊實施節能降耗技術改造項目,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要加大控制總量、淘汰落後、改造升級和環境保護的工作力度,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目標。要進一步加快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和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大力培育清潔型生産,加快企業循環工藝的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從産業結構上實現節能減排的突破。要密切關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市場走向,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特點,加強跟蹤分析,積極應對政策和市場變化,及時提出調控和應對措施,減少各種制約因素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利影響。
(四)加快重點項目建設進度,確保完成固定資産投資任務。當前,青海省已經進入施工的黃金時期,要強化時間觀念和效率觀念,排工期,定責任,抓協調,促進度,千方百計提高項目的開工率、進度率、竣工率和投運率。要積極做好項目資金的籌措和落實工作。繼續加強項目前期工作,抓緊落實明年重點項目的篩選和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儲備好後續項目,保持重點項目的有序接替。
(五)力促旅遊業止降升溫,確保高原旅遊名省建設紮實推進。要認真抓好第三次全省旅遊發展大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圍繞打造高原旅遊目的地、培育旅遊品牌、塑造“大美青海”形象等七個方面取得新進展的目標要求,力促高原旅遊業升溫,帶動服務業發展和消費增長。
(六)全力解決民生領域的重點問題,確保社會和諧穩定。一是繼續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要深入推進創業帶動就業戰略,落實好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開發更多適合中低勞動技能人群的就業崗位。要繼續鞏固“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的成果,認真落實促進復轉軍人、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有關政策措施,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社會保障工作,重點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的擴面工作,加強城鄉低保和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醫療救助等制度的動態管理,加快城市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建設和破産企業危舊房改造進度,使各項社會保障事業協調推進。二是統籌推進以農牧區為重點的社會事業發展。抓好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寄宿制學校建設等教育工程質量,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加快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落實好重大疾病防控措施,牧區開展流動衛生服務;加大醫藥收費和價格的監督,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進一步加強計劃生育、科技創新工作。三是加強社會穩定和安全生産工作,為北京奧運會和省內其他重大活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四是加快推進為民辦實事工程,兌現政府對全省人民的承諾。同時,重視研究在民生方面存在的其他困難,尤其是研究農牧民困難家庭的危房改造,在調研的基礎上拿出具體意見,穩步推進。
(七)加強價格監測和調控,確保市場供應和價格秩序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方面,要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加強對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商品和服務價格的監測、監管,防範和遏制消費品價格的異常波動,並抓好各類物資的儲備工作,保證合理的儲備規模。生産資料價格方面,要大力引導和鼓勵省內有關生産企業加快生産,增加省內産品有效供給,緩解價格壓力。
(八)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推進機制體制創新。各地各部門要以解放思想大討論為契機,認真研究當前面臨的諸多不利因素,突出重點領域,以更加紮實的工作、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推進改革開放,以機制體制的創新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增添活力。
徐福順就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提出四點要求:一要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各級各部門要把貫徹這次會議精神同落實省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會議精神結合起來,切實把各族幹部群眾的思想認識統一到省委、省政府對當前形勢的分析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把幹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上來,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繼續解放思想、加快改革開放,全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二要尋找差距,明確任務。各部門、各單位要對照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認真總結分析,再分解、再細化,拿出具體管用的解決辦法,做到一層比一層實,一級比一級細,毫不鬆懈地抓好各項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三要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各級、各部門要著眼重點工作的突破,把搶抓機遇落實到抓具體、具體抓的工作進程中,同時進一步強化全局意識,強化創新意識,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摒棄不合時宜的觀念和做法,進一步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不斷加快改革、擴大開放,努力構建推動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四要改進作風,振奮精神。各級領導幹部要始終深入一線、深入基層,千方百計做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滿腔熱情地解決群眾生産生活中的困難,積極主動為群眾排憂解難,在推進改革發展中讓全省各族人民得到更多實惠。徐福順還強調要加強社會穩定和安全生産工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朱文平 解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