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草案給各地試點留下了巨大的探索空間。作為改革前沿,廣東醫療改革將有何作為,將給老百姓帶來哪些實惠?
記者15日從廣東省衛生廳獨家獲悉,廣東省正在根據國家醫改草案,積極準備試點方案。其中一些措施已經基本考慮成熟、近期有望實施。比如省財政每年1億元補助欠發達地區薄弱鄉鎮衛生院建設、每年5000萬元補助欠發達地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改造建設,三年內實現每所鄉鎮衛生院至少有3名以上本科畢業生,緩解農村看病難。
將選幾家大醫院試點,探索“醫藥分開”
省衛生廳黨組書記、副廳長黃小玲表示,在當前深入開展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衛生部門的最重要任務就是要推動醫療改革,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目前,省衛生廳正在規劃《健康廣東2020戰略》,計劃到2020年城鄉居民公平享有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均等化,全省基本實現衛生事業現代化,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公立醫院的管理機制改革是難點。據透露,廣東將選擇幾家大醫院開展試點,取消藥品加成,探索“醫藥分開”管理體制,逐步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推行醫療服務全行業屬地化管理,逐步實現管辦分離。
如何實現醫改草案提出的“社區首診制”?針對社區醫院“破廟沒菩薩”的問題,廣東計劃啟動欠發達地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改造建設,每年100所,每所補助50萬元。加強社區衛生人才培養,改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規範管理和考核,提高服務能力。
明年農民住院可報銷四成,封頂線5萬元以上
“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醫院抬”,“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這是農民“看病難”的形象説法。據統計,全省特困群眾中有33%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超四成農民有病住不起醫院。
3年來廣東先後使出三招:每年補貼村醫1萬元、鄉鎮衛生院“吃公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紓解農民看病難,在全國影響很大。據透露,近期還將出臺三大舉措:
一是每年1億元建設鄉鎮衛生院,緩解看病難。到2010年前,每年100所,每所100萬元補助經濟欠發達地區薄弱鄉鎮衛生院建設。爭取到2010年,鄉鎮衛生機構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人次佔總服務人次的40%以上。
二是定向免費培養農村適宜衛生人才,讓農民“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鎮”。籌集專項補助經費,公開招募醫學專業全日制本科及以上畢業生到欠發達地區鄉鎮衛生院工作。三年內實現欠發達地區每所鄉鎮衛生院有3名以上本科畢業生的目標。對基層單位特別是欠發達地區鄉鎮衛生院的衛生技術人員,在職稱評審、工資待遇上給予特殊優惠政策。
三是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水平,緩解看病貴。建立穩定的籌資機制和財政扶持資金增長機制,提高籌資標準和保障水平。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鞏固在95%以上,2009年人均籌資達110元以上,參合農民實際住院總補償水平不低於40%,封頂線達到5萬元以上。
2010年,民營醫院佔全省醫療資源15%以上
醫改草案提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適度降低公立醫療機構比重”。這一政策其實不新,早在10多年前國家就鼓勵興辦民營醫院,試圖引入“市場鯰魚”,作為公立醫院的補充力量,通過競爭促使公立醫院改進管理和服務。但由於政府支持和監管的“雙缺位”,絕大多數民營醫院發展“先天不足、後天不良”,陷入“廣告騙人”和“虧損宰人”的惡性循環。
在新醫改進程中,民營醫院能否“浴火重生”,引起關注。作為民營經濟活躍的廣東,正在制訂出臺促進民營醫院發展意見。據透露,該意見將對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實行同等對待,在職稱評比、科研、業務管理上與公立醫院一視同仁,並加強行業監管。允許民營醫院自主選擇經營性質,對目前已定為營利性醫療機構可以申請轉為非營利性機構,已確定非營利的也可自願轉為營利性醫療機構。爭取到2010年,民營醫院資源達到全省醫療資源的15%以上。(記者 陳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