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吳曉青:建設生態文明 開創生態旅遊發展新局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06日   來源:環境保護部網站

建設生態文明開創生態旅遊發展新局面
——吳曉青副部長在全國生態旅遊發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這次全國生態旅遊發展工作會議,是在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之後,旅遊系統和環保系統聯合召開的一次全國性會議。我代表環境保護部向旅遊和環保戰線上的各位代表表示歡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生態旅遊健康發展是環保和旅遊部門的共同責任,這次會議將重點研究生態旅遊的發展問題,還將對生態旅遊示範區標準進行研討。通過典型交流,推廣先進,加強引導,進一步明確生態旅遊的發展方向,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下面,我就生態旅遊的發展問題,談幾點意見。

    一、旅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一)提升旅遊生態環境保護認識,生態旅遊蓬勃發展

    加強旅遊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社會共識。上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化和旅遊事業的快速發展,生態旅遊的理念在我國日益深入人心。多年來,廣大旅遊、生態、環保工作者在推動旅遊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些科研院所、社團學會等相繼開展了生態旅遊開發建設經驗交流,研討我國生態旅遊的發展潛力與機遇,推動了生態旅遊的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啟動了“生態環境遊”活動。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提高了廣大公眾對旅遊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度。

    生態旅遊蓬勃發展。在世界範圍內,生態旅遊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生態旅遊的年均增長率已高於世界旅遊業的平均增長速度。在我國,以自然生態旅遊資源為主的生態旅遊區主要有自然型世界遺産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和濕地公園等,近年來,依託于這些區域開展的生態旅遊發展迅速。僅以森林公園為例,其遊客的年均增長速度已超過了20%。各地涌現出一批旅遊生態環境保護的先進典型,並在其行業內外和周邊地區産生了良好的示範輻射作用。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社區群眾積極參與、旅遊企業參與開發、強化保護措施,造就了九寨溝舉世無雙的旅遊品牌。河南雲臺山景區開發中始終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可持續發展原則,使雲臺山青山、綠水與紅石相映,實現了資源的永續利用,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的良性發展。西藏林芝地區按照“保護優先、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符合林芝實際的生態旅遊發展路子,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湯旺河國家公園試點將借鑒國際國家公園建設的先進經驗,探索生態旅遊新模式。

    (二)加強規範管理,管護能力得到提高

    出臺政策和標準,加強環境監管。近年來,原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旅遊局先後印發了《關於加強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工作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旅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全國生態旅遊發展綱要》等文件;國家林業局出臺了《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規劃技術規程》;國家旅遊局和我部正在制訂《全國生態旅遊示範區標準》,進一步規範生態旅遊開發行為。

    開展檢查和調研,指導生態旅遊實踐。近年來,我們組織開展了自然保護區專項執法檢查和旅遊環境保護調研,對旅遊區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宣傳教育等提出了對策和建議。國家旅遊局和原國家環保總局聯合授予深圳東部華僑城“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稱號,鼓勵典型示範;最近,國家旅遊局和環境保護部還批准開展湯旺河國家公園試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存在違規審批和建設、總體規劃滯後等問題的部分風景名勝區,給予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整改。這些都有利於指導生態旅遊實踐。

    積極探索體制改革,管護有效性提高。針對旅遊資源多頭管理和無序開發等問題,各地積極探索旅遊管理體制改革。新疆昌吉州黨委和政府為理順天池風景區的管理體制,將阜康市、天池風景名勝區、天池自然保護區整合組成新的統一管理機構“新疆天池管理委員會”,解決了景林矛盾和多頭管理的狀況,提高了管護有效性。內蒙古將“自然保護區覆蓋率”納入盟、市黨政領導班子目標責任考核體系,達裏諾爾保護區總結出“體制一體化、運行市場化、利益共同化、管理規範化、合作國際化”的管理模式,促進了自然保護區事業的發展。

    (三)加強旅遊區環境保護,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近年來,各地普遍加強旅遊開發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和旅遊區生態環境保護的日常監督管理,加大資金投入,實施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工程項目,使管護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景區內減少了燃煤污染,開通環保型客車,減少了汽車尾氣排放對環境的影響;實行遊人“遊在景區裏、吃住景區外”,大大減少了旅遊活動對景區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改變了以往景區內商業店舖林立、環境資源破壞的局面,有效地保護了景區的生態環境。

    總之,旅遊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顯著成效,是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我們旅遊和環保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協同合作的結果。

    二、生態旅遊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一)生態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由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生態保護監管能力不足,生態旅遊發展中的一些環境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生態旅遊發展受到一定影響。其主要表現為:

    一是生態旅遊認識不清,概念泛化。一些地區在制定發展規劃時,缺乏對生態旅遊的完整認識,僅僅將生態旅遊作為一種産品,作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龍頭,這種標簽式使用直接導致把大眾旅遊的開發方式和經營管理方式照搬到生態旅遊區,開發管理不當,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二是相關規劃交叉,環保監管能力不足。一些旅遊開發項目缺乏全面科學的環境規劃,一些自然保護區規劃、經濟發展規劃、企業旅遊發展規劃都在景區內發生作用,規劃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存在相互交叉、衝突的現象。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旅遊發展規劃中也尚未發揮有效作用,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國內旅遊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執行率不到30%。一些景區日常的環境監測和監管能力不足,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時有發生。

    三是社區參與不足,生態旅遊的教育功能發揮不夠。一些當地社區往往被排除在生態旅遊發展之外,不能全過程參與生態旅遊産品的開發和經營,僅僅出售一些簡單的旅遊商品,當地社區受益的比例不高。生態旅遊區的一些導遊、工作人員需要良好的專業培訓,把自然生態等科學知識講解給遊客,從而達到通過旅遊活動,讓遊客認識自然,保護自然的目的。

    (二)生態旅遊發展面臨的機遇

    首先,生態旅遊是提升生態文明理念的有效方式。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産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共同發展。生態旅遊的核心是保護生態環境,遊客在生態旅遊過程中豐富認識、陶冶性情,進而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當地社區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獲得收益,雙方互惠互利,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因此,生態旅遊發展越普遍、越深入,接受生態環境教育的人越多,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就越高,就越有利於提升生態文明理念。

    其次,我國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文化遺産具有發展生態旅遊的廣闊前景。據統計,到2007年底我國共有各類自然保護區2531個,世界文化自然遺産35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87個,國家森林公園660個,國家地質公園138個。這些國家重點保護的區域,生態系統保存相對完好、生物多樣性豐富、植被和地貌景觀多樣,一些地方還同時是自然和歷史文化遺跡相融的區域,這些都為生態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正在編制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規劃》劃定了一批限制開發區域和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這些區域維護著國家生態安全,不允許過度開發,非常適合發展生態旅遊。

    第三,生態旅遊是我國旅遊業發展的現實需要。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旅遊接待國、第四大旅遊客源國。在這個階段,人們的休閒度假旅遊需求將快速增長。生態旅遊能夠在生態環境、社區和旅遊企業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利關係,有利於提高我國旅遊業的整體水平,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同發展。作為環境友好型産業,生態旅遊是旅遊業發展的時代召喚。

    三、努力開創生態旅遊發展新局面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生態旅遊發展的基礎,保護生態環境是生態旅遊的核心,也是生態旅遊區別於其他旅遊方式的主要特徵。我們要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準確把握生態旅遊內涵,通力協作,紮實做好生態旅遊發展工作。

    首先,要完善生態旅遊政策、法規、標準。會前,國家旅遊局牽頭,聯合環境保護部印發了《全國生態旅遊發展綱要》,明確了生態旅遊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與任務,“綱要”對我國生態旅遊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希望各級環保部門認真學習,在實際工作中加以貫徹落實。國家旅遊局還牽頭正在制訂《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標準》,已在今天的會議上作為徵求意見稿印發給大家,會後還將徵求各省(區、市)旅遊和環保部門意見,希望各地認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見,將來作為國家標準印發執行。各地也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研究制定一批地方性政策、規章、標準,以促進生態旅遊發展。環保部門還要研究制定生態旅遊區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及方法,加強生態環境監管,規範生態旅遊活動。

    第二,要加強生態旅遊規劃及其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生態旅遊,要科學編制規劃。應明確規劃審批程序和內容要求,確立規劃的法律地位,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監督。同時,還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特別是世界遺産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等限制開發區域,要根據其不同區域的生態功能定位,對生態旅遊規劃和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防止規劃和項目設計不當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第三,要提高科技含量,推廣試點示範經驗。鼓勵社會各類投資主體開發生態旅遊項目,加強生態旅遊基礎及配套設施建設,推廣應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及污水、垃圾處理回收利用等先進技術,防止生態旅遊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定期開展旅遊區環境監測和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工作。積極開展生態旅遊試點示範,建立一批國家公園和生態旅遊示範區,形成不同類型的生態旅遊發展模式,形成輻射效應,推動生態旅遊健康發展。

    第四,要加強宣傳教育,鼓勵社區參與。生態旅遊專業化程度較高,要加強生態旅遊宣傳、教育,建立生態旅遊從業人員培訓體系,定期舉辦講座、培訓班,提高其專業水平和生態環保意識。當地社區的積極參與是生態旅遊發展的內在目標之一,只有尊重當地的特色,才會有景觀、文化的差異性,才會對遊客有吸引力。我們只有給當地居民持續生存致富的生路,才能夠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雲南省麗江的納西族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古代文化——東巴文化,強烈的環保與生態意識是東巴文化的重要內容,他們開創的“麗江模式”就是社區參與的很好實例。

    第五,要加強協作,嚴格監管。生態旅遊是一項綜合性活動,涉及諸多部門和領域,需要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與合作。要建立聯合監管的長效機制,推動有關政策、法規、標準、制度的落實。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主動做好服務,聯合旅遊、發展改革、財政、建設、林業、國土資源、水利、農業等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共同推進生態旅遊發展。

    總之,人與自然和諧是生態旅遊的根本目標,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美麗的大自然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愉悅,這種人與自然和諧的幸福感是人類最終的精神家園和追求的目標。生態文明是生態旅遊的靈魂,生態旅遊是生態文明的載體,我們要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進取,團結協作,努力開創生態旅遊發展的新局面。 

 
 
 相關鏈結
· 第五屆中國生態旅遊發展論壇在浙江省武義縣舉行
· 大連市大力開展生態旅遊 保障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 國家旅遊局提出要發展生態旅遊促進生態文明
· 旅遊局提出要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