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會見了“中國農民的代言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就如何盤活林業資産、發展林業經濟、如何為林區百姓提供更好的資金服務等話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他們一致認為,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應與國家發展戰略要求相結合,要將林地劃分為不同的林業功能區,不同區域採取不同的金融方式。國有林改革應強化其生態功能,不能市場化;集體林改革可以市場化,但要加強組織制度建設;平原林業可完全市場化,但要注意生産方式。
賈治邦説,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為農村經營制度的又一項重大突破,正在全國積極、穩妥、順利地展開,成效已初步顯現。通過林改,更多的資金和技術集中到林業上來,林地産出率得到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經營林業得到了實惠。但是在中國農村,特別在山區,大多數農民仍然貧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相關措施也有待細化完善。由於抵押問題沒有解決,資本一直不能進入農村市場,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林業發展、農民致富,盤活林業資産,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賈治邦説,建設現代林業實質上是一個不斷深化林業改革,理順生産關係,建立新型體制機制的過程。推進林改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釋放各種生産要素的巨大潛力。我國有130多個國有林業局和4507個國有林場,應該把可用於市場的部分國有林與承擔生態功能的生態林區分開,生態林區完全停止採伐,可用於市場的林區則要提供相應的組織制度保障。平原林業是我們將來解決木材需求問題最重要的渠道,可以實行市場機制,但要注意樹種單一等問題。集體林是盤活林業資本的重點區域,國家林業局正計劃在福建、江西等省,分別找一個試驗點,研究集體林經營組織制度,通過試驗完善採伐管理、流轉交易、抵押擔保等具體措施。
溫鐵軍説,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金融方式。林業功能區的劃分和它的地域分佈,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整個國家發展的戰略要求結合的,因此林改應該區別對待。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要求,林業承擔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責任,其中國有林區承擔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戰略任務,其生態功能已不是簡單的林業管理部門自身的要求,而是林業管理部門為了貫徹國家戰略而必須開展的工作。因此對國有林區要做功能切割,更多地強調其保護生態維護生態的作用,它是最不能市場化的;集體林區可以市場化,但要加強組織制度建設;而平原林業則可以完全市場化,但目前缺乏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
溫鐵軍説,林業發展要以人為本,忽視了人,從林業自身資産經營到資本化運作都會陷入困境。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以人為本發展社區林業,其主要形式應該是含有社區資源整合功能的綜合性的林區合作社。目前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大量貨幣資本在尋找避險領域,怎麼把社區林業變成一個將來模式,穩住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成果?是一個研究的新方向,我們可以把有關經驗和林業發展需求相結合,幫助林區設計一個具有抵押擔保功能的投資模式,為林改提供金融制度上的創新。
溫鐵軍長期從事三農問題研究,1995年提出以“三農問題”取代“農業問題”的政策建議,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並成為國家重大政策。1996年,他發表的《制約三農問題的兩個基本矛盾》首次提出並全面闡述“三農”這一概念及其內涵,是我國當代“新鄉村建設運動”的主要發起人和相關學術研究的主要帶頭人。(蘇曉娟 劉娜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