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徐祖遠主持召開港口、航運及水運施工單位座談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17日   來源:交通運輸部網站

    11月14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在山東濟南主持召開港口、航運及水運施工單位座談會,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港航企業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影響、促進水路運輸事業又好又快發展進行座談討論並徵求意見、建議。通過座談,與會代表統一了對港航發展形勢的認識,表示要堅定信心,抱團取暖,共渡難關。

    來自中遠、中海、中交集團、上海港、天津港等十多家國有、民營企業及中國港口協會、中國船東協會的代表們闡述了此次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給港口、航運及水運施工企業帶來的影響。大家認為,此次金融危機令港航業大受影響,主要體現在港口吞吐量增幅連續下滑,航運運價大幅下挫,部分航運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出現虧損,航運形勢急轉直下,船舶製造訂單嚴重減少,水運施工企業困難開始顯現。預計水運業面臨的困難將持續一段時間,特別是國際航運業形勢嚴峻,可能持續一到兩年的時間。為此,與會代表們提出了應對危機的一系列建議,如號召加強合作,共渡難關;強化風險控制,加強投資和資金管理;呼籲有關部門出臺政策,減稅、降息、降費;在綜合運輸體系建設中,發揮水運比較優勢,加強航道等公共基礎設施和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促進鐵路、公路等運輸方式與港口的銜接等。

    徐祖遠在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後表示,交通運輸部高度關注此次金融危機給水運業帶來的巨大衝擊,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及時採取有力措施,創造良好市場環境,提振信心,促進水運業又好又快發展。他希望港航、水運輔助、施工企業要堅定信心,積極應對,抱團取暖,共渡難關;希望業內有實力和影響力的企業,按照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原則,大力調整運力結構、優化航線佈局、開展合作經營,提供優質服務,加強風險控制,平安渡過此次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陳林)

徐祖遠:水運事業將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軌道

    11月15日,由交通運輸部水運司、大連海事大學主辦,部海事局、部救撈局和中國船級社聯辦,山東省交通廳協辦的中國水路交通改革開放30年工作研討會在山東濟南召開。研討會全面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運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成功經驗,深入分析了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共同展望了我國水運美好前景和發展方向。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徐祖遠,山東省委常委、副省長王軍民出席會議並致辭。

    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是我國水運事業發展最為強勁、變化最為明顯、業績最為輝煌、經驗最為豐富的30年。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水路運輸生産增長迅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截至2007年,水路年貨物運輸量增長6倍,達到28億噸;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23倍,達到64億噸;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長37倍,達到18.5億噸;水路集裝箱運輸的年均增長率更是達到36.7%,速度為世界罕見。目前,水路貨物運輸量和貨物週轉量在綜合運輸體系中分別佔12%和63%,與改革開放前相比,水路貨物週轉量的佔比提升了29個百分點。

    二是水運服務能力顯著提升,保障了國民經濟高效安全運行。30年來,我國建成了佈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齊全、河海兼顧、優勢互補,配套設施完善,現代化程度較高的港口體系,大型化、深水化、專業化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三是水運市場體系基本建立,市場配置資源能力明顯增強。30年來,通過加強法規體系建設,不斷深化體制改革,進一步規範了水運市場秩序,基本形成了公平公開、競爭有序的水運市場體系。

    四是水運優勢得到有效發揮,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30年來,水運行業始終堅持發揮內河航運運能大、佔地少、能耗小、污染輕、成本低等比較優勢,積極保護和利用航道岸線資源,制定了一系列促進內河航運發展的方針和政策。

    徐祖遠在講話中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積極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及近期國家擴大內需的方針等,這些都為我國水運事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他要求,水運行業要站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抓大發展、大建設和經濟轉型期的歷史機遇,增強發展水運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增強前瞻性、全局性、戰略思維能力,全面提升水路交通做好“三個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不斷完善水路交通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水路交通現代化,將水運事業發展全面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效支撐和更有力保障。(陳林 楊莉)

 
 
 相關鏈結
· 徐祖遠:交通運輸部將做好3項工作推動海運業發展
· 徐祖遠:中國政府重視港口和海運領域的國際合作
· 徐祖遠:發揮區位獨特優勢 促進兩岸直接“三通”
· 徐祖遠視察交通運輸部網管中心和網站工作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