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北方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與效益評價研討會在京召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24日   來源:林業局網站

    12月22日至23日,中國北方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與效益評價研討會在北京召開。這次研討會由國家林業局退耕辦主辦,中國林學會、中國水土保持學會、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和北京林業大學協辦。這也是我國首次召開退耕還林工程領域的學術研討會。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育材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李育材説,退耕還林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退耕還林工程是迄今為止我國政策性最強、投資最大、涉及面最廣、群眾參與程度最高的一項生態建設工程。工程實施9年來,退耕還林工程已累計造林超過4億畝,投資總量達4300多億元,涉及1億以上農民,是我國森林、荒漠、濕地生態系統建設的主戰場,在我國現代林業3大體系中地位舉足輕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為我國生態狀況的改善和國家的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對培育森林資源,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

    李育材指出,北方地區退耕還林工程在我國的林業生態建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北方生態環境脆弱,治理難度大,其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效果對全國具有重大的影響,因此,加強北方地區退耕還林工程的科學技術研究,特別是對其生態功能進行客觀準確的評價,有利於完善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和管理體系,有利於提高全國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宏觀決策水平。

    李育材説,關於退耕還林所取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往沒有系統和科學的評價。退耕還林工程迫切需要一個完整而系統的評價體系對整個工程的效益進行全方位的評價。這是進一步總結退耕還林工程工作的需要,是進一步優化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模式的需要,是科學評價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效果的需要,是切實鞏固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成果的需要。

    李育材對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與效益評價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要求。他強調,要進一步深入開展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技術與模式研究。進一步深入開展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管理機制的研究。進一步深入分析退耕還林工程的社會效應和經濟價值。要認真總結分析,努力提高課題成果的技術水平。

    針對退耕還林工程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李育材指出,要大力推進工程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積極爭取並落實2009年退耕還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任務;要認真組織實施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繼續組織開展好階段驗收工作。進一步研究落實提升工程質量的各項措施。要強化工程關鍵環節監管;要做好退耕還林工程10週年總結宣傳工作。

    全國北方各省市自治區退耕還林管理部門負責人,退耕還林效益監測重點縣有關部門負責人和技術骨幹,1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勘察設計院的專家學者共計130多人參加了會議。

    退耕還林工程于1999年開始啟動,目前已經取得了顯著性成果。為了全面總結退耕還林工程的建設經驗,系統評價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效益,為退耕還林工程的健康發展和成果鞏固提供科學依據,國家林業局退耕辦聯合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林學會、中國水土保持學會、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聯合舉辦了這次研討會。

    研討會的內容有四個方面。

    一是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技術與模式。包括退耕還林工程育苗技術、退耕還林工程營造林技術、退耕還林工程的技術模式等;

    二是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管理機制。包括退耕還林工程管理模式、退耕還林工程後續政策等;

    三是工程生態效益監測與評價。包括退耕還林工程監測技術、生態效益評價方法,退耕還林工程的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凈化大氣環境、固碳釋氧、景觀生態等效應,退耕還林工程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等;

    四是工程社會效應與經濟價值分析。包括退耕還林工程社會效應分析與評價、退耕還林工程經濟效益分析與評估等。

我國完成北方退耕還林工程效益階段性監測

    從“中國北方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與效益評價學術研討會”上獲悉,我國10個工程縣退耕還林工程效益監測已經完成。

    國家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已有9年,開始進入成果鞏固階段。工程效益是項目決策與管理者十分關注的問題。科學評價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效果,對北方地區生態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為了科學、全面、系統地總結退耕還林工程的效益,國家林業局決策啟動了退耕還林工程效益監測與評價課題。

    該課題依據全國退耕還林工程區的佈局、氣候生態類型區特徵和研究區典型代表性,選擇了西部風沙區、黃土高原區、土石山地區、北部草原區等四個生態類型區的10個工程縣作為效益監測與評價的基地,全面展開了全國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與效益評價工作。

    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辦公室和北京林業大學承擔的這項課題,依據全國退耕還林工程區的佈局、氣候生態類型區特徵和研究區典型代表性,選擇了西部風沙區、黃土高原區、土石山地區、北部草原區等四個生態類型區的10個工程縣作為效益監測與評價的基地。在重點監測縣及所在省區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下,全面展開了全國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與效益評價工作。

    據介紹,目前課題組已經完成了青海大通縣、寧夏鹽池縣、新疆奇臺縣、遼寧彰武縣、陜西吳旗和安塞縣、甘肅安定區、山西中陽縣、內蒙卓資縣、河北涉縣等10個工程縣的退耕還林效益監測工作,取得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等一系列監測數據。

    課題組對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了全面的監測。在生態效益監測中,分風沙區,黃土高原區、土石山區、北部草原區,進行。監測項目包括:區域內的風沙日數和沙塵暴的動態變化;退耕還林地的土壤厚度、土壤有機質含量、機械組成等理化性質的變化;不同植被恢復模式條件下的防風固沙作用,輸沙量的變化、小氣候效應、林草生物量及地表結皮變化;區域沙化面積及沙丘類型的動態變化。

    課題組利用1999年和2007年兩期TM遙感影像數據,對整個縣域的土地利用及覆蓋的動態變化進行了研究。重點監測不同類型退耕還林地土層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機質含量、機械組成等理化性質的變化。對不同植被恢復模式條件下的林草覆蓋率和物種多樣性、土壤滲透性變化及其水土保持效果、林草生物量及碳儲量的變化進行監測。還對封禁措施對植被恢復效果的變化進行了監測,並以縣域為單元進行生態效益核算。

    退耕還林工程的經濟效益監測內容,主要是工程實施前後退耕農戶年度家庭經濟收入變化。而社會效益監測則包括工程實施前後退耕農戶年度家庭生活消費支出的變化、文化消費支出的變化、就醫和適齡兒童入學情況的變化等。還包括工程區域性産業結構、經濟結構及土地利用結構的變化以及貧困人口數量的變化。(北京林業大學)

 
 
 相關鏈結
· 重慶退耕還林工程成效顯著 有效推進新農村建設
· 西藏自治區30多萬農牧民從退耕還林工程中獲益
· 林業局通知加強退耕還林工程灌木林培育利用工作
· 內蒙古自治區認真組織開展退耕還林階段驗收工作
·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退耕還林及造林近7000萬畝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