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下午,河南省委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關於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重要講話,並對深入學習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作出安排部署。省委書記徐光春主持會議並作重要講話。會議強調,要貫徹好、落實好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持久地開展新形勢下深入學習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切實改進作風、推動科學發展活動,重溫焦裕祿事跡,緬懷焦裕祿功德,學習焦裕祿品質,弘揚焦裕祿精神,做焦裕祿式幹部,創焦裕祿式業績,為促進河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省委副書記陳全國,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省長孔玉芳,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葉冬松,省委常委、紀委書記葉青純,省委常委、秘書長曹維新等出席會議。
3月31日至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河南省考察工作期間專程參觀了焦裕祿紀念園,觀看了焦裕祿同志事跡展覽,向焦裕祿陵墓敬獻了花籃,並先後在蘭考縣幹部群眾座談會、河南省幹部座談會上對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作了重要講話。
會議首先傳達學習了習近平關於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的重要講話,就貫徹落實講話精神進行了專題研究部署。
會議認為,習近平同志就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的重要講話,體現了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三次全會重要講話精神,明確了我們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結合點,立意高遠、內涵深刻,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針對性和指導性,對於我們在新形勢下加強黨性修養、樹立良好作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學習好、貫徹好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精神,必將有力地推動河南省的科學發展,必將有力地促進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目標的實現,必將有力地推進河南省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我們要把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放在更加鮮明突出的重要位置上,以省直廳局、市縣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為重點,在全省廣大黨員幹部中持久開展深入學習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切實改進作風、推動科學發展活動,並把這項活動與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與即將開展的“講黨性修養、樹良好作風、促科學發展”主題教育活動結合起來,為促進河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會議指出,在新形勢下深入學習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十分必要。從中央要求看,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三次全會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增強黨性修養,樹立和弘揚優良作風;習近平同志在視察河南省時,就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提出了明確要求。從河南省需要看,一方面黨員幹部隊伍中存在的“四股歪風”還沒有根除,學習實踐活動中排查出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另一方面河南發展正處於負重爬坡階段,實現河南新跨越新崛起的任務艱巨,特別是當前金融危機日益加深情況下,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有利於我們解決幹部作風中存在的問題,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生機活力。加之河南是焦裕祿精神的發祥地,今年又恰逢焦裕祿同志逝世45週年,開展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的活動非常必要、非常重要。
就如何弘揚焦裕祿精神、開展好活動,會議強調,要重溫焦裕祿事跡,看一看他在蘭考470多天裏到底做了什麼,進一步加深對焦裕祿同志的了解;要緬懷焦裕祿功德,看一看他給當地帶去了什麼,給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什麼貢獻,將其豐功偉績始終銘記在心;要學習焦裕祿品質,從他的事跡、功德中學習其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要弘揚焦裕祿精神,深刻認識其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破除焦裕祿精神已經過時的錯誤認識,把焦裕祿精神落實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在具體行動上;要做焦裕祿式幹部,通過學習使河南省真正涌現出一批學習焦裕祿精神的好幹部;要創焦裕祿式業績,不畏困難、開拓進取,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績,不斷開創各項事業新局面。在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過程中,廣大黨員幹部要配合形勢學、結合實際學、聯絡任務學、瞄準目標學。要遵照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提出的要求,大興服務群眾之風,大興艱苦奮鬥之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大興知難而進之風,大興敬業奉獻之風,迎難而上,開拓進取,推動科學發展,造福廣大人民。
會議要求,開展深入學習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切實改進作風、推動科學發展活動要在取得實效上下功夫。要真正做到黨性增強了,作風改進了,困難克服了,經濟發展了,民生改善了,社會和諧了,黨建加強了,群眾滿意了,以此來檢驗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和廣大黨員學習的成效。組織部門要做好活動的組織工作,提出具體實施意見;新聞宣傳部門要做好宣傳報道工作,大力宣傳中央精神,大力宣傳省委的安排部署,大力宣傳學習活動中涌現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推動交流學習,形成良好氛圍。
會議確定,省委近期將出臺《關於新形勢下深入學習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切實改進作風、推動科學發展的決定》,把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項長期活動堅持下去,形成長效機制。同時要求各省轄市、縣市區都要制定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的實施意見,對照焦裕祿精神認真查擺存在的問題,切實加強作風建設,推動各項工作開創新局面。 (記者 萬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