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北京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新發現700余處文化遺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14日   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

    明長城北京段超過526千米,北京市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新發現700余處文化遺産,大運河保護規劃年內出臺……6月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遺産日,北京市文物局公佈了一系列喜人成績。 

    明長城北京段超526千米

    繼2009年4月國家文物局首次公佈現存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後,市文物局公佈了明長城北京段的長度——526.65467千米,其中人工墻體長度388.08635千米、天然險長度138.56832千米。

    “從2006年4月開始,北京市歷時兩年多,途經35個鄉鎮、143個行政村,最終完成了明長城北京段的調查測量工作。”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介紹,此次共調查長城敵臺1510座、烽火臺165座。

    焦化廠、首鋼納入文物普查

    近年來,各種大型建設、城市改造和新農村建設等項目紛紛上馬,為了更好地平衡保護與建設的天平,北京市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于2008年啟動,這距上次普查已過去20餘年。2009年底,普查將全部結束,目前7成文化遺産完成普查,180余名一線隊員共實地調查文物點2200余處,新發現門頭溝琉璃渠古窯址、張家灣古民居等不可移動文物700余處。

    “此次最大特點是首次將工業遺産和近現代優秀建築納入文物普查範圍,比如焦化廠和首鋼等。”市文物局文保處處長王玉偉透露,新發現的這些文化遺産經過修繕保護之後,將逐步對外開放,成為市民休閒娛樂新去處。

    大運河保護規劃年內出臺

    為了給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添把柴”,北京市組織專家初步確定了運河相關遺産名單,涉及文物遺産100余處,其中包括河道9處、與運河相關的村落1處等。預計2009年內,保護規劃將正式出臺。

    近年來,恭王府、歷代帝王廟等先後消除了文物建築或被長期佔用或年久失修的歷史欠賬,鐘鼓樓、香山團城等修復後重現歷史風貌,後門橋、永定門等成為北京城新的歷史人文景觀……文物古跡已成為一項“活”産業,發揮社會效益。

 
 
 相關鏈結
· 中科院與北京市共建中科院北京懷柔科教産業園
· 北京2009年採購中關村自主創新産品已超過24億元
· 京8條地鐵籤615億保單 為國內同類項目最大保額
· 2009年北京擬完成9000戶棚戶區居民搬遷安置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