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內,北京市將投資46.4億元改造123.5萬畝中低産田。改造後,這些耕地將成為肥沃、節水、畝産達到800至1000公斤的生態農田。這是記者日前從市農委獲悉的。
北京市多年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為都市型現代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一部分耕地還存在水利設施老化、農田肥力下降等問題。為切實保護、利用好首都寶貴的耕地資源,北京市出臺《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基礎建設及綜合開發規劃》。根據規劃,自今年起至2012年,綜合改造123.5萬畝中低産田,其中,今年改造33.5萬畝,2010至2012年,每年各改造30萬畝,預計總投資達到46.4億元。這些農田主要分佈在延慶平原、昌平東部、順義西北、順義東部、平谷西南、通州東部、通州西南、大興南部和房山東南。
未來4年,將陸續實施水利設施改善、農田培肥、田園清潔循環、溝路林渠配套等工程,推廣田間節水、增施有機肥、玉米秸稈還田等12項技術措施,使這些農田灌溉用水量由目前的每畝246立方米/年減少到208立方米/年,土壤有機質由15.6克/公斤提高到17.6克/公斤,每畝減少化學農藥用量30%,農業害蟲的生物控制比率提升到20%。
經過改造,中低産田將保持畝産800至1000公斤的糧食生産能力,基本達到安全無公害産品生産標準。此外,經過土地整理和田間路網修補,京郊將形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的田園風光。
據專家測算,規劃實施後,這些農田作物每畝單産可提高100公斤,每畝年可節水38立方米,每年減少化肥投入約3萬噸。擴大無公害農産品和綠色食品生産面積,每年可增加效益2.8億元。此外,通過規劃實施,提高了耕地土壤的碳匯功能,控制了農業面源污染,減輕水質污染和農藥殘留,每年可增加農業生態價值6000多萬元。(記者閆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