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記者從交通運輸部救撈體制改革6週年座談會上獲悉,救撈系統形成了救助隊伍、打撈隊伍、飛行隊伍三位一體的隊伍建制,承擔了人命救助、環境救助、財産救助三位一體的崗位職責,具備了空中立體救助、水面快速反應、水下潛水打撈三位一體的綜合功能,正在走上一條符合自身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救撈發展之路。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副部長徐祖遠出席會議並講話,中編辦副主任吳知論、國務院應急辦主任陸俊華等有關部門和軍隊的領導參加會議併為救撈事業發展建言獻策。
李盛霖指出,救撈體制改革6年來,救撈設施不斷增加,救撈力量不斷增強,救撈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影響不斷擴大,救撈事業成為交通運輸發展的一大亮點。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各部委的大力支持,離不開軍方的真誠幫助,更離不開廣大救撈職工的艱苦努力和頑強拼搏。
李盛霖強調,發展救撈事業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是落實黨和政府“執政為民”宗旨的具體體現。交通運輸部將進一步加強救撈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救撈水平,努力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的需要。同時,希望各有關部門和軍隊繼續親切關心和大力支持我國救撈事業的發展。
實踐證明,中國特色救撈發展思路是支撐救撈事業生存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指導救撈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也是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救撈事業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在新形勢下,救撈系統提出了“一個加強、三個適應”的發展思路,即著力加強海上應急救助和搶險打撈能力建設,確保完成海上人命救助、環境救助和財産救助三大任務;適應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和發展安全保障的需要,適應國家反恐和安全防範應急反應的需要,適應國家重大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緊急救援的需要,努力將救撈系統建設成為精幹實用的國家專業應急救援隊伍。
徐祖遠指出,正是堅持走特色發展之路,才使救撈系統的發展速度、凝聚力、戰鬥力、影響力顯著提高,體制更加順暢,理念更加科學,目標更加明確,成效更加顯著。
徐祖遠強調,“一個加強、三個適應”的發展思路是對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積極響應,體現了救撈系統的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貫徹落實好這個發展思路,一要循序漸進,切忌急功近利;二要實事求是,切忌好高騖遠;三要協調一致,切忌各行其是;四要統籌兼顧,切忌本末倒置。
據部救撈局局長宋家慧介紹,根據“一個加強、三個適應”的發展思路,救撈系統部署了為期三年的人才、裝備和技術專業化建設活動,著手開展了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實抓好特殊時期救助待命工作,二是繼續推進陸島空中救援網絡建設,三是抓緊發展大深度和超大深度潛水打撈裝備和技術,四是繼續支持國家水下考古發掘。
據統計,6年來,救撈系統共出動專業救助力量5378次,執行任務3798起,救助海上遇險人員1.9646萬名,救助遇險船舶924艘,打撈沉船67艘,獲救財産價值約423.3億元,救撈系統在海上人命、環境、財産應急救助和搶險救災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