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2009年民政工作年中分析會舉行 李學舉發表講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04日   來源:民政部網站

    

7月3日上午,民政部部長李學舉在2009年民政工作年中分析會上做重要講話。

    7月3日上午,2009年民政工作年中分析會在北京召開。民政部部長李學舉在大會上做重要講話。下面是講話的全文。

    同志們:今年的全國民政工作年中分析會,是在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政策措施發生明顯作用、經濟企穩向好、形勢仍然嚴峻,民政工作“一保兩促”初見成效、任務仍然繁重,汶川大地震恢復重建取得重大進展、工作仍然很多的時刻召開的。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分析上半年工作的落實情況,明確下半年的工作要求,學習借鑒北京市“大民政”、“大民生”、“大保障”的工作經驗,推動今年工作任務全面完成。下面,我講三個問題。

    關於上半年工作情況:年初的工作安排,我們緊貼應對金融危機的客觀形勢,緊貼“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的工作大局,緊貼民政工作的具體實際,提出了“以提高‘三個群體’生活保障水平為著力點,促進中央保民生要求的貫徹落實”,“以加快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著力點,促進中央保發展要求的貫徹落實”,“以發揮民政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基礎作用為著力點,促進中央保穩定要求的貫徹落實”。

    上半年,全國民政系統緊扣這“三個著力點”和“三個促進”,搶抓機遇、狠抓落實,各項工作有所推進、有所發展、有所進步,呈現以下三個主要特點:一、納入國家政策和發展規劃的民政項目顯著增加一批民政業務項目納入國家重大政策措施和改革發展規劃,帶來了民政資金增長,建設項目增多,困難群眾受惠。一是相關保障民生工作納入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之中。保障資金明顯增長,其中,今年城鄉低保中央補助資金(含春節一次性生活補貼)達到614.6億元,增幅69.3%;城鄉醫療救助中央補助資金達到80億元,增幅58.7%。保障水平有新提高,因災緊急轉移、旱災救助、因災倒損農房等補助標準,城鄉低保補助標準,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和孤兒養育標準等均有調整提高。保障範圍繼續擴大,截至5月底,全國城市低保對象為2336萬人,比去年底增加近2萬人;全國農村低保對象為4456萬人,比去年底增加150多萬人;全國有552萬人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比去年底增加3萬多人;今年1至3月份,城鄉醫療救助352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31%。保障內容進一步拓展,增設了因災遇難人員家屬撫慰項目,今年春節給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對象、享受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和城鄉老黨員發放了一次性生活補貼93億元,惠及7600萬人。去冬今春6000多萬災民生活妥善安排,優撫對象和軍休人員生活待遇得到較好落實,汶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工作紮實推進。二是一批民政公共服務設施項目納入各級政府擴大內需的總體建設規劃之中。今年上半年,全國重點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改造、城鄉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試點、社會精神病院建設等項目納入了中央擴大內需的建設規劃,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建設項目增加、進程加快。各地政府把一批民政公共服務設施納入了本地擴大內需的建設規劃中,比如:江蘇全省立項建設1200多個民政服務設施,規劃總投資113億元,確定今年投入資金59億元;陜西有15個民政服務設施項目納入省政府“八大民生工程”,佔該省全部民生項目的37.5%;新疆規劃投入104億元,立項建設807個民政服務設施;河北的“三合一”民政事業單位建設、黑龍江的鄉鎮民生服務中心建設、天津和湖南的為老服務設施建設、山西和湖北的救助站建設、重慶和青島的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等相繼實施。同時,綜合減災、社區服務、兒童福利機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等“十一五”專項規劃正在抓緊實施,“藍天計劃”、“霞光計劃”、“縣(區)社會福利中心建設”等工程進展情況良好。不少地方積極利用擴大內需的有利時機,豐富在建項目內容,追加在建項目資金,擴大在建項目規模。今年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在建項目之多、資金投入之多,是歷史上少有的。三是多項民政業務納入區域發展戰略規劃之中。近年來,我國陸續實施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廣西北部灣、海峽西岸、江蘇沿海、遼寧沿海等區域改革發展規劃,啟動了天津濱海新區、上海浦東新區、廣東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設立了重慶、成都統籌城鄉試驗區和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試驗區。這些區域發展戰略規劃,包含了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改善民生、加強社會管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擁軍優撫安置等領域的民政業務,特別是把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發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等一批帶有趨勢性的工作納入其中,為民政工作改革發展搭建了平臺。

    二、一些民政工作在拓展和深化中加快推進拓展和深化的民政工作,有的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需要,有的是根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有的是新納入民政部門的業務。我們及時將這些工作列入日程,加強研究,著力推進。

    一是高齡老人津貼等各項老年人福利制度相繼建立。目前,已有31個省份相繼出臺了老年人優待政策,1400多個縣市實行了老年人生活補貼,北京、天津、遼寧、上海、雲南、西藏、陜西、甘肅、寧夏等省份全面建立和實施了高齡老人津貼制度;低收入高齡老人基本生活保障,由低標準、臨時性、不確定性走向規範長效的制度保障;面向全體老人的養老服務補貼制度,也在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湖南、廣東、重慶、甘肅等10多個省份實施。同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廣泛開展,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家政、日間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助、臨終關懷等豐富多樣的服務;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明顯加快,公辦養老機構在為“三無”老人供養服務的基礎上,擴大了對社會老人開放;民辦養老機構呈快速發展勢頭。二是村委會民主選舉列為重要日程。隨著村民自治實踐的不斷深化,民主選舉中的一些問題引起了中央的重視。為此,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的通知》,就選舉前準備工作、規範選舉程序、選舉後續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民政部與中組部聯合召開了全國農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座談會,就落實兩辦通知進行了具體部署。以全國村務公開協調小組名義,專項部署了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難點村”治理工作。這兩項工作,都是村民自治實踐需要深化研究解決的問題,我們及時列入今年工作日程,進行了專題部署。三是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開啟、推進。今年上半年,在第一批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啟動了第二批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工作。積極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繼續推動社會工作崗位開發,在民政事業單位、基層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設置了一批專職社會工作崗位。引導社會工作者服務返鄉農民工和失業人員,參與汶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時,開展了2009年全國助理社會工作師和社會工作師考試工作。四是民政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擺到重要位置。在2008年民政技能人才培養、考核、評價、選拔等環節實現零突破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進一步完善了民政技能人才工作組織體系,部成立了民政技能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加強了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做實了民政部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充實了工作力量。各地針對技能人才隊伍的成長特點和規律,採取脫産深造、崗位培訓、個人自學、交流考察、崗位練兵等多種措施,培養和造就民政技能人才,涌現一批“全國技術能手”、“民政行業技術能手”、“民政優秀技能人才”,在民政系統初步形成崗位成才的氛圍。

    三、一些民政工作的難點熱點問題的解決力度加大針對民政工作存在的一些難點熱點問題,切實加強研究,進一步加大解決力度。

    一是有針對性地解決社會救助中的難點問題。針對一些地方低保工作存在的不規範,出現錯保、漏保等問題,採取切實措施,加大了研究解決力度。在深入開展城市低保工作規範化建設的同時,及時推開了農村低保工作規範化建設。進一步規範城鄉低保申請、家庭收入核定、民主評議、層級審批、社會公示和備案等操作程序,細化分類施保的各項政策措施,完善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動態調整機制,推進社會化發放方式,加大公開透明力度,強化社會監督。城鄉醫療救助在全面建制的基礎上,實現了新的政策突破。二是有針對性地解決殯葬管理中的熱點問題。針對社會反映的一些地方違規批建公墓、違規銷售墓穴、超標建造大墓和銷售收費過高等熱點問題,各地根據民政部等八部委通知要求,全面開展了公墓建設專項治理工作,著力糾正公墓建設和銷售過程中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各地根據“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的要求,繼續做好清明節群眾祭掃服務安全保障工作,建立清明節多部門協作聯動機制,地震災區制訂了群眾祭掃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確保了今年全國清明群眾祭掃活動的安全有序。三是有針對性地解決社會組織發揮作用問題。面對金融危機,我們將發揮社會組織作用作為社會組織建設的重點,及時引導社會組織與黨和政府共度時艱,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發揮社會組織反映訴求、提供服務、規範行為的作用;把應對金融危機納入行業協會、商會的年檢和評估內容;推動各類社會組織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首次開展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評估授牌工作。

    今年上半年,其他各項民政工作紮實推進。地名區劃加大調查研究力度,慈善募捐向縱深發展,《彩票管理條例》出臺,福利彩票發行勢頭良好,政策法規、規劃財務、國際合作、紀檢監察、教育科研、新聞宣傳、群眾信訪、信息化建設和檔案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步。上半年的民政工作,服務了大局、惠及了群眾、發展了自身,為我國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貢獻;為全年任務的完成創造了條件,為今後民政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上半年成績的取得,得益於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得益於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是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堅強領導的結果,也是全國民政系統幹部職工團結一致、努力工作的結果。

    下半年工作要求:下半年,形勢發展將對民政工作提出新要求。從經濟方面看,隨著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政策措施的貫徹執行,擴大內需一攬子計劃的有效實施,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積極變化,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增多。但國際經濟走勢還不明朗,我國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夠穩固,不確定性因素還不少,民政部門“保民生”的任務十分艱巨。

    從政治方面看,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是今年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這為保障民生、發展民主、服務社會和擁軍優屬等工作提供了有利契機,也對做好各項民政工作、營造社會和諧氛圍提出了更高要求。民政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影響穩定的因素,民政部門“保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從民政自身看,還有許多基礎服務設施尚未納入擴大內需的總體建設規劃之中,即使已納入的項目,有的剛啟動,有的還處於規劃論證之中,落實項目的任務十分繁重。同時,長期困擾民政工作的困難和矛盾,如法律法規不夠健全、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基層力量薄弱等依然存在,需要著力解決。

    基於上半年民政工作和面臨形勢的分析,下半年民政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認真落實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各項政策措施,切實按照年初“一保兩促”的要求和部署,繼續搶抓機遇,改革創新,狠抓落實,深化、細化、實化各項工作,以更多更好的工作成果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

    一、搶抓機遇,加強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上半年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已經有了良好開局,下半年,還要緊密結合各級已經出臺和將要出臺的政策措施,繼續搶抓機遇,積極向黨委、政府彙報,主動與有關部門溝通協商,力爭再有一批民政公共服務設施項目納入各級擴大內需的建設規劃之中。特別要抓緊抓好納入中央擴大內需建設規劃的民政公共服務項目。正在建設中的項目,要抓緊施工,確保質量;已經納入規劃但尚未實施的項目,要抓緊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儘快啟動實施;接近完成和已經建成的項目,要把加強管理、開展服務擺上突出位置,抓緊建立規章制度,及早培訓人員,確保管理及時跟上、服務及時到位,早日投入正常運行。在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整個過程中,要始終加強廉政建設,使每一個項目都能成為“陽光工程”、“放心工程”。

    第一,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改造項目。各地要配套資金,實行嚴格的項目預決算制、工程招投標制、目標管理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協調、檢查和驗收工作,確保每個設施改造都經得起檢驗。力爭通過這個項目實施,發揮“褒揚烈士、教育群眾”的作用。第二,基本養老服務體系規劃試點項目。部裏有關司(局)要認真協調組織,試點5省市民政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按比例落實配套資金。根據試點工作要求,開展好養老服務的項目管理、運營模式、建設標準、服務規範等方面的試點,為基本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的整體實施,提供有益經驗和可行做法。第三,社會精神病院建設項目。要按照國家精神衛生防治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的要求,抓緊做好各項實施準備工作。認真落實配套資金,爭取早開工、早建設。堅持設施建設與完善功能相結合,有針對性地配備設施、完善功能。力求通過這個項目的實施,使精神病院硬體、軟體建設提高水平。第四,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建設項目。新納入的項目要抓緊實施,改擴建的項目要抓緊完成可行性研究審批。同時,地方也要抓緊抓好本地區的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建設工作。通過上下共同努力,加快形成以物資儲備倉庫為依託的救災物資儲備網絡。

    二、狠抓落實,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問題下半年,我們要在深化、細化、實化工作制度、工作內容、工作措施上下功夫,增強工作的實效性、針對性和長效性,進一步研究解決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問題。

    第一,深入研究解決低保工作中的問題。經過不懈努力,城市低保基本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農村低保制度正在向應保盡保邁進,有效保障了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但也存在管理不夠規範的問題。由於家庭收入核對難,個別人員素質差,錯保、人情保等問題社會反映強烈。這些問題如得不到及時有效地解決,將侵害低保工作的公平性,甚至會給低保制度帶來不良影響。各級民政部門在研究解決這些問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堅持保基本、廣覆蓋。低保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做到應保盡保。保障基本生活的核心,是救助標準的科學準確;應保盡保的核心是救助對象的合理確認。救助標準、救助對象的確定一定要科學、實際。救助標準以保障基本生活為前提,要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不能盲目提高;救助對象以符合低保條件為前提,不能隨意擴大。二是要堅持保制度、可持續。低保制度是解決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基本長效制度,一定要保證制度可持續。衝擊制度的因素有來自對低保標準和低保對象數量確定的不科學、不實際,造成政府財力無法承擔;也有來自對低保工作的不規範,出現大量的負面東西,造成制度走形變質。這兩方面務必要高度重視,保持低保制度的健康實施。三是要規範管理,公開透明。規範、透明,是實施低保制度的核心要求。我們要根據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研究措施,特別是對一些難點問題,堵塞漏洞,規範工作,特別是要解決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認定問題,可以深化、細化傳統的做法,更要學習借鑒上海市建立家庭收入核對機制的做法,解決基層工作力量手段薄弱的問題,著力提高認定工作的科學性、真實性、公正性,避免錯保、人情保等問題的發生。第二,深入研究解決殯葬工作中的問題。隨著殯葬改革逐步深化,殯葬管理和服務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但一些地方也出現了喪事活動陳規陋俗回潮、超標建造豪華大墓、服務收費偏高等問題,引起了社會輿論的關注。這些問題需要繼續研究,進一步採取措施解決。一是要堅持移風易俗。大力倡導殯葬新觀念、新風尚,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引導群眾破喪葬陋俗,不斷探索文明時尚的殯儀方式。學習借鑒河北省等地建立群眾性“紅白理事會”的做法,讓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二是要加強公墓管理。嚴格按照《殯葬管理條例》的規定和公墓建設規劃審批經營性公墓,要結合正在開展的公墓治理整頓工作,加強對公墓經營行為的監管,依法取締非法公墓,糾正違規建設公墓。三是要平抑喪葬用品價格。區分政府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的不同情況,會同物價部門研究採取對喪葬用品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民政部門所屬殯葬服務單位要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尤其是低收入群體的需求,發揮平抑物價的作用。有條件的地方,要學習借鑒河北遷安等地的做法,對基本喪葬服務實行政府埋單。第三,深入研究解決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以來,政策法規不斷完善,救助管理工作機制逐步健全,服務網絡日趨完備。但也有一些地方出現了街頭流浪乞討人員增多、拐賣脅迫未成年人乞討、救助機構管理不善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一是要紮實開展救助管理機構規範化建設。以實現救助管理規範化、服務標準化為抓手,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服務設施,完善內部管理,提高救助工作人員職業素質。二是要大力開展街頭救助。認真研究街頭救助措施,健全街頭救助工作機制,積極勸導街頭流浪乞討人員接受救助,提高街頭救助的主動性,實現街頭救助經常化。三是要完善分類救助辦法。切實加強流浪乞討精神病人、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特別是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四是要與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積極協助有關部門打擊組織脅迫未成年人、殘疾人乞討以及侵擾他人、擾亂公共秩序的有害乞討行為。 第四,深入研究解決福利彩票防範風險的問題。《彩票管理條例》已經出臺,條例明確了彩票管理體制,規範了彩票市場秩序,對保護彩票參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彩票事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各級民政部門和福利彩票發行機構要認真學習、切實貫徹好這部法規。在這裡,我要突出強調防範福利彩票風險問題。近年來,福利彩票發行量大、獎金額高、籌集的公益金和提取的管理費多。福利彩票進入了高位運行階段,高位運行就有可能帶來“高危”風險。各級民政部門和福利彩票發行機構要把安全運行、健康發展放在首位,嚴格規範福利彩票發行、銷售和開獎、兌獎等行為,嚴格規範銷售過程中的技術操作,尤其要防止不法分子運用高技術手段侵害銷售系統,確保網絡安全。同時要嚴格管好用好福利彩票公益金、發行費,確保資金安全,按規使用。第五,深入研究解決社會捐贈款物使用發放問題。近年來,我國慈善事業邁出了重大步伐,尤其是去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創下了年度捐贈超千億元的歷史紀錄。但在社會捐贈款物管理使用上也出現了使用不公開、不透明,甚至亂用、挪用等問題,已成為捐贈者和社會關注點,如不認真對待,將直接影響慈善事業發展。一是要健全完善制度。抓緊研究制定社會捐贈管理辦法,進一步規範社會捐贈款物的接收、分配和發放等各個環節,使社會捐贈款物管理更加完善、使用更加有效;二是要堅持公開透明。督促有關接受單位及時公開社會捐贈款物接收、使用信息,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切實做到陽光操作;三是要加大監管力度。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加強監管力量,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實施有效監管,確保社會捐贈款物來自於民、用之於民。另外,這些年,中央和地方用於受災群眾救濟、困難群眾救助等資金增加,也不時出現一些資金使用違規違法問題,據監察部門講,現有上升的趨勢,成為重點監察領域。各級民政部門廣大民政幹部一定要高度重視,堅決不能在這方面出問題、犯錯誤,甚至犯罪。第六,深入研究解決救災工作中的新問題。當前,要著力研究救災應急體系建設中的一些難點和熱點問題:一要研究救災應急和常態減災、備災工作的關係。堅持救災減災並重,治標治本兼顧,政府社會協同,全面提高對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和應急能力;二要研究城市與農村救災減災工作統籌協調和整體推進問題。積極研究城市減災救災工作的政策措施,開拓城市減災救災工作新格局;三要研究除自然災害外的其他公共突發事件救災應急問題。進一步研究細化其他公共突發事件的救災應急工作制度和聯動措施;四要進一步研究減災救災的社會參與問題。探索建立政府、企業、民間組織、志願者、社會工作者等全社會參與減災救災的工作格局,完善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社會動員機制。

    到目前為止,我國雖然沒有發生大的流域性自然災害,但洪澇、風雹和旱災發生頻繁,部分地區還遭受了颱風、低溫冷凍和雪災、地震、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今後災害發生的程度,我們還難以預測,但我們必須有思想準備,高度重視切實做好新災應急工作。6月30日,回良玉副總理做出重要指示:“當前正是自然災害多發季節,四川今天連續發生兩次5級以上余震,各地的風雹災害頻繁發生,南方的此輪降雨過程持續時間長、範圍廣、強度大,局部地區災害很重。望對各級民政部門進一步提出明確要求,務必把抗災、減災、救災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及時深入一線指導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妥善安排好受災群眾的生産生活。”我們要按照良玉副總理的批示,切實做好當前新災應急各項工作。災害沒發生時,要提高警惕,加強值班,做好準備。災害發生時,要緊急動員,及時報災,救災措施到位,確保受災群眾生活保障,確保受災地區人心安定。

    三、改革創新,發揮全國試驗區、規劃區的引領作用最近幾年,國務院先後批准了一批對經濟發展和改革全局有重大影響的地區為試驗區或規劃區。這些試驗、規劃區多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和有特殊地位作用的地區。在其發展規劃中,包含大量民政工作內容,我們一定要抓住、利用試驗區、規劃區的改革發展舉措,推進民政工作的改革創新。國務院確定的各類先行先試地區的民政部門,要按照本區域發展戰略的有關要求,突出特色,大膽試驗,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力爭在破除民政工作領域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推動城鄉民政事業一體化發展方面;在探索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現代社會工作制度、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方面;在精簡行政層級、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帶動民政事業全面發展,為全國民政工作探索新思路、創造新模式、展示新趨勢。

    其他地區民政部門,要認真學習借鑒試點地區、規劃地區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和要求,找準民政工作改革創新的突破口、切入點,更新觀念,不等不靠,積極開拓。部裏相關司(局)要按照國務院區域發展戰略對部委的要求,大力支持先行先試地區民政工作的改革發展,要認真落實合作共建協議和備忘錄,建立健全合作共建機制,加大分類指導和推進力度,作為民政工作的觀察點,全程跟蹤觀察、積極提供服務。

    四、切實履職,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營造良好氛圍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是今年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民政部門一定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把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作為今年下半年的政治任務來抓。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下,與有關部門互相協作、密切配合,落實責任,強化措施,深入、紮實、細緻地做好維護穩定和促進和諧的工作。

    第一,創造更多更好的民政工作業績。要按照年初民政工作會議的部署,再接再厲,狠抓落實,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認真做好各項民政工作,用一流的民政工作業績,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

    第二,認真組織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各級民政部門要精心組織協調,週密安排部署,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走訪慰問活動。走訪慰問的重點是老紅軍、老復員軍人、傷殘軍人、烈軍屬等優撫對象,光榮院、優撫醫院等民政事業單位,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他們手中。第三,積極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要繼續認真做好有關工作,進一步優化社會環境。要充分發揮城鄉社區和社會組織的作用,充分發揮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工作的作用,加強群眾信訪工作,開展深入細緻的矛盾糾紛排查活動,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關於抓機遇問題:多年來,抓機遇問題,是出現在民政部文件和領導講話中較多的詞彙,也是我們每年強調和要求的。去年以來,面對汶川大地震的國難和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困難,在應對的過程中,使我們對機遇問題有了更深理解,體會啟發頗多。今天,借這次會議機會,就機遇問題,談些認識體會。

    一、關於認識機遇機遇是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機,即時機、機會;遇,即境遇、際遇;所謂機遇就是事物發展變化中有利的甚至是最佳的時機、條件和環境。從唯物辯證法的高度來看,機遇實際上是一系列矛盾的統一體,其中諸多對立統一的因素是相互聯絡、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相互轉化的。其一,機遇是客觀實在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統一。機遇是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對人的活動具有重大價值的客觀存在,不是主觀意想的産物,不是隨心所欲的結果,不以人的好惡而改變;同時,機遇的及時發現和合理利用又有賴於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其二。機遇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辯證統一。機遇是人的目標、能力等主觀因素與外部資源、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偶合,這種偶合的時間、地點和延續時間具有很強的隨機性、不確定性;同時,任何機遇都“事出有因,因必有果”,也就是在偶然性中隱藏著必然性的因素,機遇並不神秘,是可以認識和把握的。其三,機遇是時限性和持續性的辯證統一。機遇通常都易變易逝,甚至轉瞬即逝,人們常説“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同時機遇也有時間持續較長歷史機遇和戰略機遇期。其四,機遇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特定的社會趨勢下,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總會遇到一些相同或相似的有利環境和條件,這就是對所有人有用的普遍性機遇;但是,這種普遍性的範圍總是相對的,有屬於全球或多個國家的機遇,有屬於一個國家或民族機遇,有屬於某些地方、部門、行業的機遇,也有某個單位或個人所特有的機遇,這就是機遇的特殊性。其五,機遇是隱密性與顯露性的辯證統一。機遇潛在於各種客觀因素的相互交織、相互作用之中,當其處於孕育狀態時,徵兆隱而不顯,價值難以認定,以至於人們對其難以準確預見、及時把握,常與機遇失之交臂、擦肩而過;同時,隨著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的不斷增多,機遇不斷走向成熟,徵狀也越來越明顯,人們可以憑藉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來判斷機遇到來遲早、作用大小。其六,機遇是有效性和風險性的辯證統一。機遇的基本面是對人有積極效用,能促進人的目標實現、事業成功;同時,機遇又總是與風險相伴,抓住機遇的過程中需要冒一定風險,風險也可以轉化為機遇,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説的:危機中有機會,挑戰中有機遇,困難中有希望。機遇好比發展的金鑰匙,抓住了機遇,就搶到了發展的先機,就能加速事物的發展過程、加快目標的實現進程。能不能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乃至一個人贏得主動、贏得優勢的關鍵所在,也是關係到一項事業興衰成敗的重大問題。無數歷史事實證明,凡是抓住機遇的,就可以加快發展,改變面貌;反之,錯失機遇,就會處於被動,淪為落後。能否抓住機遇,對於民政事業發展更是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關於把握機遇機遇有時隨時出現,有時千載難逢,關鍵是如何去發現它和把握它。如何把握機遇,歷來都是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戰略家乃至普通人經常思索的重要問題,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善於把握機遇。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産黨歷來就有把握先機、利用機遇的睿智。在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上有過許多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成功範例。比如,上個世紀70年代末,在黨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黨中央審時度勢、根據國際和平與發展的大趨勢,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贏得了長時期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期。黨的十六大作出了“本世紀頭20年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正確判斷,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提出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推動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央果斷出臺一系列重大應對舉措,著力化“危”為“機”,不僅使我國經濟企穩向好,而且進一步縮短了我國同發達國家的差距。

    在民政事業的發展歷程中,也有許多把握機遇、贏得發展的成功範例。比如,改革開放初期,需要國家供養的“三無”人員多,而全國的社會福利設施普遍不足、年久失修,國家財政又十分困難,這本來是民政工作的困境,但民政部的老領導在困境中尋找機遇,開啟了新中國福利彩票的先河,開拓了一條為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和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籌集資金的有效途徑。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推進,城市出現了大量需要救助的下崗、失業人員,民政部的老領導及時抓住機遇,總結地方經驗,積極探索建立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了傳統社會救濟制度的重大轉型,為今天社會救助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提出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為民政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們及時提出了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核心理念,確立了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的核心職責,明確了保障民生、發展民主、服務社會的基本任務,有力地促進了各項民政事業全面發展。汶川特大地震,是國家和民族的巨大災難,救災任務異常艱巨,民政部門承擔著巨大的壓力。但全國民政系統和災區民政部門共克時艱,變壓力為動力,及時出臺相關政策,不僅出色完成了艱巨任務,而且極大地提升了民政部門的形象和地位,有力地推動了救災、救助和慈善等各項民政工作的發展,創造了化危機為機遇的光輝範例。從黨和國家抓機遇、促發展的範例中,從民政部門抓機遇、求發展的實踐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一是要善於捕捉機遇。機遇是給有思想準備人的,要審時度勢、見微知著,善於圍繞黨和政府工作大局、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發展需要,找準民政工作的結合點和切入點,從中發現和捕捉發展的有利時機、把握機緣、把有利條件變成機遇,迅速將機遇轉化為推進民政工作思路和方案,並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全力以赴、搶佔先機。二是充分運用機遇。機遇的效用是可塑的,要善於對各種機遇加以充分利用,使所有機遇的效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既要抓住和用好事關民政工作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性機遇,也要抓住和用好事關民政事業相對一個時期發展的戰略機遇,還要抓住和用好事關各項民政工作發展的稍遜即逝的短暫機遇,從而促進民政事業發展機遇的積極效用達到最大化。三是勇於創造機遇。機遇是可以創造的,拿破侖曾經常對士兵説,弱者等待機會,強者創造機會。做民政工作要善於創造機遇,尤其要學會在困境中把握機遇。既要積極創造有利條件,推動機遇的加速形成,又善於將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化“危”為“機”,在逆境中奮發圖強,在困境中尋找辦法,在挑戰中創造機遇。

    三、關於抓住機遇當前,我國正處於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民政工作改革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但機遇大於挑戰。我們面臨的重大機遇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黨和政府高度關注民生,為做好民政領域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供了有利時機。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戰略任務,明確要求“越是困難時刻,越要高度關注民生”、“解決民生問題首先要著眼于困難群眾”,這為把民政工作融入黨和政府工作全局、切實履職創造了更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其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為提升民政事業發展水平提出了新要求。適應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順應人民群眾對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要實現“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目標,保障好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和民主政治權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民政承擔著重要職責,這既對民政工作的提出更高要求,又為民政工作提供了發展機遇。其三,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為民政部門在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發揮職能作用提供了有利條件。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要求進一步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健全社會建設和管理新格局。民政部門承擔著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特別是在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制,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增強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為民政部門更好地發揮的職能作用提供了廣闊空間。其四,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為加快民政事業發展奠定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國人均國民生産總值躍過了3000美元的臺階,國家財力明顯增強,居民收入和家庭財産普遍增加,這不僅大大增強了財政對民政經費的保障能力,也為社會參與民政工作、發展慈善事業提供了物質條件。其五,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社會領域立法,為加強民政法制建設創造了有利環境。全國人大明確要求加快社會領域立法步伐,重點制定、修訂和出臺一批具有支架性作用的社會事務管理法律,包括社會救助法、慈善事業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等,這對促進民政工作發展,必將發揮有力的保障作用。其六,當前在落實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決策部署中,民政工作仍面臨著許多發展機遇。由於這場金融危機仍未見底,我們又將迎來建國60週年,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的任務依然十分繁重,中央和地方隨時都有可能出臺新的政策措施,民政工作隨時都會遇到新的發展機遇。這些重大機遇能否把握好、利用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民政領導幹部的機遇意識和抓機遇的能力。民政系統的同志們尤其是主要領導同志,務必大力強化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切實增強搶抓機遇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不斷提高抓機遇的本領。一是提高敏銳的洞察能力。一定要學會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和人民群眾需求變化趨勢中洞察機遇,從對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以及民政事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事件中把握機遇,從克服民政工作存在的各種矛盾中創造機遇,切實敏銳把握機遇、及時抓住機遇、勇於創造機遇、有效利用機遇。二是提高果敢的決斷能力。看準了的, 要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前提下,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切不可瞻前顧後、左顧右盼,決不能猶豫不決、貽誤時機。三是提高主動的協調能力。要積極爭取黨政領導的重視,把民政為民的職責變為黨政領導的決策,把民政工作的任務變成黨委政府的部署。要主動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努力贏得社會力量協同參與,合力推進民政工作大發展。鄭板橋曾寫過一首有名的咏竹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我們要以這樣的決心和毅力,抓住機遇而不可喪失機遇,開拓進取而不可因循守舊,以推進民政事業大發展的實績,不辜負時代給予我們民政人的機遇,不辜負黨和人民對於我們民政人的厚望。

    這次會議,著重推出了北京市著力打造“大民政”、“大民生”、“大保障”的經驗。北京市的經驗,無論從思想觀念、工作思路、落實措施上,都使人耳目一新,為之一振,既解決了當前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也開創了解決、保障、改善民生的發展方向。無論對現實和未來,都有示範帶動作用。概括其工作:其一,覆蓋範圍寬。做到了社會救助無盲點,社會福利服務適度普惠,特別是城鄉所有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多種形式的社會優待,城鄉所有無保障老年居民都能享受到福利養老金。其二,涉及領域廣。從資助農村貧困人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到資助城鄉貧困家庭參加“一老一小”大病醫療保險;從為優撫對象和社會救助對象翻建住房,到為無保障老年人發放居家養老服務券;從提高孤殘兒童養育標準,到設立專款解決其成年後的住房、就業和社保問題;從建設公益性公墓,到為農民和城鎮失業人員普遍發放喪葬費補助,惠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三,投入力度大。全市公共財政不斷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傾斜,把保障好老年人、困難群體、優撫對象、兒童生活作為重點,不斷提高保障標準、大幅增加財政投入,切實加大對城鄉基層社區服務場所和服務設施建設的投入。其四,配套銜接強。加強了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慈善事業等方面政策的有機整合和城鄉統籌,促進了民政與衛生、教育、住房和人力資源等部門相關政策的配套銜接,民生工作的合力明顯增強。其五,機制模式新。通過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和實施財政補貼政策,吸引和擴大社會力量參與民政服務;建立了慈善組織行業自律機制,創新了社區管理和服務模式,有效提高了為民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北京市“大民政”、“大民生”、“大保障”的措施,推動了民政事業向更深、更廣、更寬的領域發展,實現了民生事業的統籌發展、民生問題的整體解決,促進了首都的和諧穩定。從北京推動民生工作的實踐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認識:改善民生,需要有為民的理念,但決不是簡單口號,而是需要把為民的情懷變成符合實際的政策措施;改善民生,需要有財力的支撐,但也不單純是錢的問題,需要黨政領導確立財政投入重點向民生傾斜的思想觀念。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舉措,彰顯了執政為民的理念;北京市民政局的工作,彰顯了民政為民的行動;北京的經驗在全國有重要的宣傳推廣價值。

    同志們,上半年的民政工作成效明顯,下半年民政工作任務艱巨。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認清形勢、搶抓機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腳踏實地、銳意進取,進一步深化、細化、實化各項民政工作,不斷推進民政事業科學發展,為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更大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建國60週年!

 
 
 相關鏈結
· 李學舉:規範管理公開透明 避免低保錯保、人情保
· 李學舉:把村委會民主選舉實踐進一步推向深入
· 李學舉會見亞歐救災能力建設合作研討會與會官員
· 李學舉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農村保障體系建設
· 李學舉:確保09年完成因災倒塌嚴重損毀農房重建
· 李學舉:保民生著力提高"三個群體"生活保障水平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