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剛剛召開的2009年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上了解到,面對嚴峻的地質災害形勢,國土資源部將著眼于長遠來謀劃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積極探索構建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在接受採訪中提出了探索新機制的幾點思路。
——開展地質災害防治“五條線”建設工程。所謂“五條線”,一是改變國土資源系統地質災害管理力量上下“倒三角形”結構的現狀,督促市、縣兩級增加人員配備,建強行政管理一條線。二是在已有的部分省(區、市)市、縣地質環境監測站基礎上,推進各級地質環境監測站的全面建設,建實事業支撐一條線。三是完善部應急中心組織建設和支撐機構建設,細化應急響應工作各項規章制度,推動省級應急中心建設,建立應急處置一條線。四是建立部級和省級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隊伍,鼓勵市、縣組建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隊伍,建成專家諮詢一條線。五是成立地質災害防治協會,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危險性評估、勘查、設計、監理和施工各項資質的監督管理,努力提高地質災害防治的工程質量,建設仲介服務一條線。
——在鄉鎮國土所推行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活動。“五到位”指的是:對轄區內居民建房,地質災害隱患要評估到位;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員聯絡到位;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組織巡查到位;對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材料發送到位;發生地質災害災情險情人員到位。
——完善群測群防和專家會診相結合的地質災害監測體系。一是繼續通過“十有縣”建設、安裝地質災害簡易監測報警儀、完善信息系統、加強培訓、著力解決群測群防員待遇等,完善群測群防網絡。二是以各級地質環境監測站為實體,形成組織專家隊伍、聯絡支撐單位、支持應急工作的各級地質災害防治技術中心。三是形成群測群防員發現險情及時報告、縣級國土資源部門上報市省直至國家的地質災害監測工作體系。
——全力推進地質災害防治責任落實到人。對有責任主體的地質災害隱患,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主體所在地政府與責任主體單位簽訂《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對無責任主體的地質災害隱患,按照大型、中型、小型等,由上級地方政府和下級政府之間簽訂《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採取年度定期檢查、汛期不定期巡查方式加強監督檢查,以《地質災害處置通知書》方式督促責任人進行治理或進一步加強防範措施。
——進一步提高防災科技水平。要設立專題開展我國複雜地質條件下地質災害成災模式研究。要鼓勵、支持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裝備開發研究工作,利用行政手段推動防災器材購置、安裝、落實到位。要加強地質災害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發達國家防災減災的先進經驗,努力搞好我國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認真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手段和政策研究。針對地質災害發生的突發性、隱蔽性和複雜性等特點,開展多發、易發類型地質災害防治攻關研究,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加強相關單位産學研相結合工作。針對地質災害防治長期存在的防治經費投入與災情險情嚴峻形勢不匹配、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區多為經濟落後地區、基層地質災害防治普遍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利用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金以及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建設等,組織開展深入的防治手段和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