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攻堅送溫暖 文化建設譜新篇
——中國地震局積極開展甘肅省永靖縣“減災林”建設
從1992年開始,中國地震局對甘肅省永靖縣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一系列的扶貧助教工作,以農業增産、農民增收為中心,以改善貧困群眾生産生活條件、教育扶貧和保護母親河植樹造林為重點,以幫助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為目標,結合永靖縣實際情況,累計投入資金近300萬元,幫助當地尋求脫貧致富新路。
永靖縣位於甘肅中部西南,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大庫區重點移民安置縣。全縣轄17個鄉(鎮)、139個行政村,總人口20.0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6.15萬人。根據地理和自然條件可劃分為東西山區和川垣區兩大塊。東西山區山大溝深,十年九旱,自然條件嚴酷,是典型的雨養農業區;川垣區以灌溉農業為主,生産條件相對優越,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庫區移民遺留問題十分突出。
教育扶貧,播種希望。與永靖縣第九中學結對開展支教活動。累計幫扶資金26萬元,捐贈圖書15140冊,建成校圖書館;捐贈計算機,購買桌椅,對計算機教學室進行換代改造;建設計算機教學室、遠程教學室、化學物理和生物實驗室、教師活動室、標準籃球場等,購買了試驗儀器和設備等。投資72萬元,與永靖縣聯合援建劉家垣中心小學、峴垣小學、太極鎮中心小學、陳井鎮小學、小嶺鄉“晨光希望小學”等5所小學。甘肅省地震局幹部職工開展了“獻愛心,送溫暖”活動,向貧困學生捐贈助學金,幫助失學兒童重返課堂。
保護母親河,建設綠色家園。永靖縣地處黃河上遊,年降雨量少,植被稀少,每年7 -8月的秋雨將大量泥沙衝入黃河劉家峽水庫,嚴重威脅水庫安全。2000年,中國地震局在劉家峽水庫北岸龍匯山造林1000畝,每年投資對林地進行補種補栽,林區內紅柳、刺槐鬱鬱蔥蔥,原來的荒山禿嶺現在一片翠綠,實現了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成為永靖縣生態環境建設的典型,被永靖縣委、縣政府命名為“減災林”。
農村整村推進,造福當地群眾。參加了陳井鎮木場、仁和、張家溝村三個行政村的整村推進工作。投入資金44萬元,維修和拓寬農用車道、修建人畜飲水工程、配套機泵、輸水管線、維修加固泉眼、購買抗旱水箱,修建文化衛生培訓設施,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行了培訓,共有1400多名農民參加了農業養植、種植、計算機、電焊、農業機械維修等技能培訓,為增産增收和脫貧致富提供了積極幫助。
鞏固幫扶成果,宣傳減災文化。為進一步鞏固綠化成果,改善生態環境,宣傳防災減災文化,中國地震局著力加強“減災林”文化建設。一是做好科學規劃,從林木樹種選擇、栽種,配套道路的建設等方面,確保科學、美觀、實用。二是分期實施。根據當地政府綠化規劃,扎紮實實開展工作,逐步推進項目建設。三是分工合作,營造氛圍。目前,地震系統正在圍繞“預防減輕災害,保護資源環境”主題,開展“減災林”詩詞歌賦創作徵集活動,地震部門幹部職工群策群力,關注永靖科學發展的局面正在進一步形成。
通過十多年的幫扶工作,地震部門幹部職工的辛勤付出已在永靖大地上結出了纍纍碩果,幫扶學校的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幫扶區群眾的基本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收入穩步增加;定點支教的永靖第九中學成為教學設施完善,教育質量名列前茅的縣屬重點中學。
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永靖正在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