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鐵路部門不斷擴大運輸能力,實現了客貨運量持續增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運力支持。
舊中國時期,我國鐵路管理處於分割狀態,各條鐵路實行不同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運輸效率非常低下。新中國成立後,鐵路部門不斷擴大運輸能力,實現了客貨運量較快增長。改革開放以來,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鐵路把挖潛擴能擺在突出位置,不斷提高運輸效率,大力實施既有線提速戰略,實現了鐵路客貨運量持續增長。
黨的十六大以來,鐵道部黨組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戰略全局出發,在全面開展大規模鐵路建設的同時,把深化內涵擴大再生産作為擴充鐵路運輸能力的最現實途徑。在1997年至2001年先後4次大面積提速調圖的基礎上,鐵路部門又于2004年、2007年進行了第五次和第六次大面積提速調圖。每一張新的列車運行圖都是中國鐵路的一次“變臉”——列車速度日益提高,客貨運輸産品不斷推新。
時速200公里是世界鐵路既有線提速的最高值。在第六次大面積提速調圖後,中國鐵路一次擁有時速200公里及以上線路延展里程達到6000多公里,是歐洲9國200公里既有線提速線路的總和。時速200公里動車組這一客運新産品的推出,意味著中國鐵路躋身世界鐵路既有線提速先進行列。與此同時,客運專線的開通運營更是把所有中國人帶入了速度新概念。2008年8月1日,時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這條世界上運營速度最快的鐵路構築了北京到天津半小時交通圈。我們不由回想起,新中國成立初期鐵路運行平均時速只有43公里。通過令人震驚的數字對比,60年來中國鐵路天翻地覆的變化立刻呈現在我們面前。
提高列車運行速度,增加列車運行密度,發展重載運輸……這一切,使得鐵路網綜合運輸能力大幅度提高,客貨運量連年大幅度增長,運輸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升,有效緩解了鐵路對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
我們再來看一組數字對比。1949年,我國鐵路旅客年發送量只有1.02億人。到2008年年底,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達14.6億人。2003年以來,我國鐵路客貨運量實現了持續大幅度增長。僅從2003年到2008年,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就由10.6億人增加到14.6億人,增長38.4%;貨物發送量由20.4億噸增加到33億噸,增長61.1%;日均裝車由9.6萬車增加到14.5萬車,增長50.7%;總換算週轉量由20628億噸公里增加到32885億噸公里,增長59.4%。我國鐵路以佔世界鐵路6%的營業里程完成了世界鐵路25%的工作量,運輸效率為世界第一。
鐵路部門在大幅度增加客貨運輸能力的同時,還大力推進鐵路發展方式的轉變,狠抓節能減排工作的落實,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紮實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2008年,國家鐵路單位運輸工作量綜合能耗為5.6噸標準煤/百萬換算噸公里,比2002年下降26.6%;國家鐵路運輸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2305.5噸,二氧化硫排放量為4.23萬噸,分別比2002年下降10.7%、22.8%。與此同時,鐵路固定污染源的廢水、廢氣均實現達標排放。由於加強了對流動污染的治理,鐵路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全路很多客車都安裝了集便器。發展與減排同步,實現工程建設運營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已成為處於高速發展期的中國鐵路的戰略決策之一。
鐵路作為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和大眾化交通工具,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物資運輸歷來是鐵路運輸的重點。鐵道部一貫強調,要把重點物資運輸擺在優先位置,實施運力傾斜,確保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和人民生活需要。在運輸工作中,鐵路部門始終堅持把國家利益和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在運輸能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把主要運力用於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物資運輸,對重點物資運輸實行優先安排運輸計劃、優先配置車輛、優先裝車、優先挂運、優先卸車,把90%以上的運力用於煤炭、糧食、冶煉、農用物資等重點物資運輸。
長期以來,全路運輸系統建立起了完善的重點物資運輸管理辦法和協調保障機制,平時全力以赴確保運輸,關鍵時期組織突擊搶運。多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和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鐵路部門在運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增強保重點的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多次集中開展煤炭、糧食、化肥、搶險救災等重點物資搶運活動,在緩解煤炭緊張狀況、平抑糧食價格、穩定石油供應中發揮了特殊的保障作用。
目前,全社會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鋼鐵及冶煉物資是由鐵路運輸的。鐵路部門有力地保證了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和人民群眾生産生活需要。
每當發生自然災害時,鐵路部門總是本著“急事急辦、手續從簡、重點保證、從速發運”的原則,及時加強與地方政府的聯絡,搶運救援物資,做到有求必應,有請必辦,為全國抗災救災工作提供及時有力的運輸保障服務。
2008年年初,在抗擊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鬥爭中,鐵路部門採取內燃機車擺渡運輸和迂迴運輸等措施,全力疏運滯留旅客,用10天時間完成了廣州地區350萬旅客的疏運任務,創造了鐵路應急運輸的奇跡。去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鐵路部門以最快的速度搶通受損線路,恢復運輸秩序,累計開行抗震救災專列近3.8萬列,運送救災人員53.5萬人、救災物資6172萬噸,為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作出了重要貢獻。(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