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標誌著全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開。
一、醫改工作前期情況
重慶市醫改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市主要領導專門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確要求,分管市領導多次組織召開會議研究政策。市醫改領導小組16個部門歷時半年多的時間,開展了5個專題調研,召開了15次座談會,廣泛徵求各區縣、市級部門、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醫療衛生機構負責人意見,積極吸納各方意見建議,反復討論修改,十幾次易稿,最終順利完成《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2009—2011年)》和《重慶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09年重點工作任務》的起草制定,並經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
二、改革的目標及主要特點
重慶市確定了2009—2011年醫改目標為:到2011年初步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城鄉醫療衛生服務差距逐步縮小,人民群眾享有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保障水平明顯提高,全市主要健康指標達到西部前列。
重慶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主要有七個特點:
(一)突出“四個人人享有”的改革方向。即人人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人享有便捷的基本醫療服務、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人人享有基本藥物。
(二)重點關注婦女、兒童、老人和農民等人群。對農村婦女,孕前和孕早期補服葉酸,住院分娩有補助,免費開展宮頸癌、乳腺癌普查;對兒童,有免費計劃免疫、兒童保健等;對老人,提供一般體格檢查和慢病防治;對農民,與城市居民公平享有人均15元的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補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將逐步提高補助標準和報銷比例。
(三)切實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一是對300多種基本藥物實行零差率銷售,滿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用藥需求。二是基本醫療保障將覆蓋城鄉居民和關閉破産企業、在校大學生、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等人群,逐步提高各類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降低個人自付比例。三是進一步加大特殊困難群體門診和住院醫療救助力度。
(四)財政投入重點投向老百姓。2009—2011年七項重點工作各級財政共投入245億元。其中投向老百姓為140億元,佔總投入的57%,超過了一半。
(五)實施“1335”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工程。三年內,將加快市級十大公共醫療衛生工程建設,推進30所縣級醫院(含中醫院)標準化建設,完成350所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建設5500個村衛生室。
(六)基本解決基層衛生人員的問題。一是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經費,經績效考核後,由區縣財政足額補助。二是對取得鄉村醫生從業資格且被聘任在村衛生室工作的鄉村醫生承擔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給予定額補助。三是對基層衛生人員開展全面培訓,提高其服務水平。
(七)積極探索體制機制改革。一是醫藥流通體制改革,擬成立藥品交易所,逐步建立區域性藥品交易市場。二是醫藥衛生管理體制改革,將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和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推進衛生全行業管理。
三、突出七項重點改革
在國家提出的五項重點改革基礎上,重慶市結合衛生工作的薄弱環節,新增了加快醫藥科技創新和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兩項重點改革,明確七項改革重點。
(一)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針對重慶市主要公共衛生問題,在國家提出的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上,新增了實施孕産婦住院分娩和新生兒保險、開展三峽庫區疾病監測兩項內容。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産婦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8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三峽庫區疾病監測,婦女宮頸癌、乳腺癌免費檢查,農村孕産婦住院分娩補助、孕産婦住院分娩保險和新生兒保險,育齡婦女增補葉酸,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1.5萬例,農村改廁42萬座,270萬名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加強專業公共衛生服務機構體系建設,完善公共衛生投入機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不低於15元,2011年不低於20元。
(二)健全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重點完善農村縣、鄉、村三級衛生網絡和城市大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兩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到2010底,實現每個鄉鎮有1所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每個街道有1所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加強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按填平補齊原則,為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配備必要的儀器設備。改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公益性事業單位,政府負責其按國家核定的基本建設、設備購置、人員經費及所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業務經費,按照“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的辦法由各區縣財政足額予以補助。對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承擔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給予補助。理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足額核定人員編制,實行定編、定崗、定責的全員聘用制。推行院長競聘制和目標責任制。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建立績效考核制度。轉變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服務模式。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
(三)建立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2011年,城鎮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新農合覆蓋城鄉全體居民,參保率均達到90%以上,其政策範圍內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0%、55%、50%以上。2010年,各級財政對城鄉居民醫保、新農合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加大門診和住院醫療救助力度。理順基本醫療保障管理體制,提高醫療保險運行服務水平,推行支付方式改革,簡化報賬程序,方便群眾就醫。
(四)初步建立基本藥物制度。制定重慶市基本藥物目錄。調整藥品産業結構,促進規模經營。開展基本藥物公開招標採購,實行集中統一配送制度。合理確定基本藥物統一採購價格,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並實行零差率銷售。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藥品報銷目錄,報銷比例高於非基本藥物10%。2010年將市藥品集中採購服務中心建成藥品交易所。
(五)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完善區域衛生規劃,加快市級十大公共醫療衛生工程和萬州、涪陵、黔江、江津、永川、合川六大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組建公立醫院管理機構,受政府委託履行醫院國有資産出資人管理職責;加強衛生行政部門全行業管理職能。探索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改革人事分配製度,健全分配激勵機制。加強公立醫院醫療服務行為和質量監管。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逐步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探索註冊醫師多點執業。規範公立醫院特需服務行為,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制定支持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優惠政策,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
(六)加快醫藥科技創新和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推進醫藥衛生科技進步,加大醫學科技投入,鼓勵和扶持自主創新,促進醫藥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大人才隊伍建設投入,加強衛生人才培訓,加快培養、選拔和引進高層次醫藥衛生人才。三年內培訓基層衛生人員5萬人次,培養和引進醫藥衛生人才660名。加強衛生管理幹部隊伍建設,探索職業院長制度。加強藥品從業人員和執業藥師培養,提高藥品管理和用藥指導能力。嚴格核定人員編制,完善醫療衛生人員統一招考、直接選調、人才引進制度。鼓勵醫療衛生人員到基層服務。完善城市醫院對口支援農村和社區制度。繼續實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優化醫務人員執業環境和條件,建立醫療執業保險。建立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調處機制,建設“平安醫院”,構建健康和諧的醫患關係。
(七)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加快醫療衛生信息系統、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和藥品監測信息系統建設,整合信息資源,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