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解讀扶持秋冬種生産政策措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14日   來源:農業部網站

    10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做好秋冬種工作,明確了扶持秋冬種生産的政策措施。近日,農業部有關負責人對這些政策措施進行了解讀。

    一、加大補貼政策力度,穩定秋冬種面積

    (一)繼續實施良種補貼政策。實施這項政策的目的,是為了加快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帶動良種繁育和品種更新換代,提高農作物單産水平,改善品質。

    對小麥的良種補貼繼續覆蓋所有種植區域。小麥良種補貼為種一畝補一畝,標準為每畝10元。補貼可採取統一招標、差價購種方式,也可直接向農民發放現金,具體由省(區、市)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在長江流域10省(市)及河南、陜西部分地區繼續實施油菜良種補貼。油菜良種補貼標準為每畝10元,補貼採取直接向農民發放現金方式,農民根據農業部門推薦的品種自主選擇和購買。

    擴大馬鈴薯原種生産補貼規模。按照《全國馬鈴薯優勢區域佈局規劃(2008-2015年)》,優先選擇種薯生産基地和馬鈴薯主産區進行原種生産補貼。補貼用於原種生産、一級二級種薯擴繁,每畝分別補貼500元、100元,利用微型薯生産原種的補貼對像是企業和單位,利用原種生産脫毒種薯的補貼對像是農民,具體補貼方式本著讓種植農民得實惠的原則,由項目省(區、市)自行確定。

    良種補貼資金一般採取年初預撥的方式下撥各地,在春耕前兌付到農民手中,採取村級公示制、縣鄉檔案管理制,實行陽光操作,確保資金及時足額發放。

    (二)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擴大補貼機具種類。國家從2004年起開始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國農業裝備水平,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加快農機化發展進程。目前,政策覆蓋全國所有農牧業縣,補貼對象為購買《農機購置補貼産品目錄》中農機具的農牧漁民(含農場職工)、直接從事農機作業的農業生産經營組織,以及取得當地工商登記的奶農專業合作社、奶畜養殖場所辦生鮮乳收購站和乳品生産企業參股經營的生鮮乳收購站等。在申請補貼人數超過計劃指標時,優先補貼符合國家規定優選條件和沒有享受過補貼的農民,條件相同或不易認定時,根據申請的先後排序或農民接受的其它方式確定補貼對象。目前補貼機具品種有12大類38小類的128個品目。補貼標準是全國總體上執行30%的補貼比例,血疫防區“以機代牛”和汶川地震重災區縣補貼比例為50%;單機補貼額最高不超過5萬元,根據實際需要,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等機具補貼限額為12萬元。下一步將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規模,適當擴大補貼機具種類範圍,進一步完善實施辦法,嚴格規範操作,加強監督檢查。

    (三)繼續實行糧食直補。對種糧農民實施直接補貼,目的是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穩定和擴大糧食播種面積,促進農民增收。這項政策從2004年開始實施。補貼資金原則上要求發放到從事糧食生産的農民,具體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補貼採取年初預撥的方式,通過“一卡通”或“一折通”在春耕前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2010將繼續實行糧食直補政策。

    (四)進一步做好對種糧農民的農資綜合補貼工作。為彌補農資價格上漲引起的種糧成本增加、穩定種糧收益、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從2006年起對種糧農民實行農資綜合補貼政策,根據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上漲情況,相應地及時安排農資綜合補貼。補貼資金通過“一卡通”或“一折通”的形式,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今年國家開始實施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按照“價補統籌、動態調整、只增不減”的基本原則,確定每年農資綜合補貼的規模,合理彌補農民種糧的農資增支,保護農民利益。2009年平均每畝糧食中央補貼47元。從明年開始,補貼資金兌付採取當年補上年的辦法,在春耕前將補貼落實到戶,具體補貼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結合實際情況,按照有利於促進糧食生産、有利於保持農村穩定以及簡便易行、提高效率等原則,採取切實可行的補貼發放辦法。

    二、繼續加強宏觀調控,保持糧食市場穩定

    (一)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有利於穩定糧食市場價格、穩定農民收入預期、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在2008年、2009年連續兩年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糧食供求、市場價格、成本收益、宏觀調控等因素,2010年小麥各品種最低收購價每市斤均提高3分錢,其中,白小麥每市斤提高到0.9元,紅麥和混合麥每市斤提高到0.86元。同時適當提高稻穀特別是優質稻最低收購價格,將及時向社會公佈。

    (二)繼續實施糧油臨時收儲政策。這項政策的目的是通過臨時收購、存儲糧食和油料,穩定農産品市場和生産,保障農民收益。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針對糧食、油料、棉花等出現滯銷和價格下跌問題,及時實施臨時收儲政策,對穩定市場價格發揮了積極作用。明年將繼續對玉米、大豆、油菜實施臨時收儲政策,進一步完善操作辦法和機制,鼓勵加工企業積極入市收購,合理布設收購網點,方便農民交售。

    (三)健全農産品進口協調機制。目的是促進農産品進出口健康發展,穩定國內農産品市場,實現主要農産品供求基本平衡。國家有關部門將加強農産品進口監測,及時發佈信息,採取措施促進我國農業産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加大項目投入力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一)努力改善産糧大縣糧食生産條件。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成片區開發、整體推進的原則,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等農田水利重點工程建設步伐,大力加強以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為基礎的田間工程建設,配套完善良種繁育和農技、農機服務體系等。在部分水土資源有潛力的地區,結合水源工程建設,適當擴大灌溉面積。加強糧食生産核心區骨幹水源、防洪除澇工程建設,提高區域防災減災能力和防汛抗旱標準,減少災害損失。

    (二)啟動實施保護性耕作工程建設。保護性耕作是以秸稈覆蓋地表、免少耕播種、深松及病蟲草害綜合控制為主要內容的先進技術,具有防治農田揚塵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墑、培肥地力、節本增效、減少秸稈焚燒和溫室氣體排放等作用。中央財政從2002年起設立專項資金,採用技術培訓、宣傳諮詢、作業補貼與樣機購置等方式,開展保護性耕作試驗示範建設。截至2008年底,中央和有關省(區、市)已在我國北方15個省份的500多個縣(場)設點示範,實施面積超過4000萬畝。下一步將根據保護性耕作工程建設規劃,支持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建設保護性耕作工程區,配置保護性耕作機具,完善配套設施設備,增強耕地保墑抗旱能力,提高農業生産能力。

    (三)啟動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是國家設立在縣鄉基層,為農民提供農業公共服務的組織。農業部發出了《關於加快推進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改革與建設的意見》,制定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規劃》,明確要求按照綜合建設、分步實施的思路,加強機構建設、隊伍建設、運行機制建設和條件建設,全面提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公共服務能力。下一步國家將根據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進展情況,支持已改革到位的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工作條件,提高服務能力。

    四、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加強秋冬種科技服務

    (一)繼續支持開展高産創建活動。糧棉油高産創建以促進糧棉油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通過集成技術、集約項目、集中力量,促進良種良法配套,挖掘單産潛力,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産。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建設了2600個糧棉油高産創建示範片,覆蓋全國1700個縣。2010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對高産創建活動的支持力度,對技術推廣、專業化服務等給予補助。按照統一整地播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收穫的“五統一”要求,結合小麥、油菜、馬鈴薯秋冬種工作,擴大萬畝高産示範片創建規模,普及推廣優良品種,集成、示範和推廣先進實用的高産栽培技術,組織高産創建現場觀摩活動,帶動農民採用優良品種和高産栽培技術,提高技術到位率,促進單産提高。

    (二)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這項政策從2006年開始實施,目的是通過秸稈腐熟還田、綠肥種植和商品有機肥補貼,有效培肥土壤,提高耕地質量,增加作物産量,改善産品品質。2009年補貼項目在21個省(區、市)的287個縣實施,覆蓋面積達到1550萬畝以上。2010年,國家將進一步加大項目支持力度,擴大補貼範圍和規模。在南方稻作區繼續推廣稻田秸稈還田腐熟技術,按每畝使用秸稈腐熟劑2公斤計算,每畝補貼20元;在南方冬閒田集中地區適度發展綠肥種植,按每畝播種2公斤及拌種根瘤菌成本計算,每畝補貼20元;在北方地區實施有機肥補貼,對農民每畝施用100公斤商品有機肥料補貼20元。

    (三)實施深松作業補貼。我國旱作農業地區由於多年來使用小型機械耕整地,耕層變淺,土壤板結,地力下降,糧食産量低而不穩。實行機械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層,有利於土壤蓄水保墑,大大提高抗旱保收能力。近年來,一些地方對深松作業實施作業補貼,收到了良好效果。2010年,國家將在農資綜合補貼政策中,增加深松作業補貼的內容,調動農民深松作業的積極性。

    (四)繼續支持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是以農産品為單元,以産業為主線,一個一個地梳理各個農産品産業鏈條的技術需求,一個一個環節地解決生産技術難題,引導和支持農業科技創新要素向農業生産實踐需要集中。在産業技術體系帶動下,農業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線,面向農戶、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開展技術示範和服務。目前農業部、財政部已聯合啟動了水稻、小麥、玉米等50個農産品的産業技術體系建設。2010年,農業、財政部門將繼續穩步推進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加強産業技術體系和推廣體系的有機結合。

    (五)繼續支持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為提升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公共服務能力和推動改革創新,2009年國家安排專項資金,在770個縣進行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主要目的是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篩選推廣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培育農業科技示範戶,建設試驗示範基地,培訓基層農技人員。2010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補助資金,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工作。

    (六)加強病蟲害防治。我國病蟲害多發重發,對糧食生産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蝗蟲、小麥條銹病、稻飛虱等病蟲害遷飛性、流行性強,依靠一家一戶的防治成本高、效果差、難度大。為減輕病蟲危害、保護農作物健康生長,要在農作物播種至收穫的整個生長期,採取藥劑處理、生物防治、物理防控等措施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2010年,將重點加強小麥條銹病、稻飛虱、玉米螟、馬鈴薯晚疫病、油菜菌核病等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積極探索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專業化防治的有效途徑,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提高防控水平,減輕災害損失。

    五、鼓勵冬季農業開發,保障“菜籃子”産品市場供應和質量安全

    開展園藝産品和養殖業生産標準化創建活動。標準化創建活動旨在通過集成技術、集合項目、集中力量,推進種養殖規模化、生産標準化、銷售品牌化、經營産業化,穩定提高産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增強産業競爭力。下一步將加快園藝産品和養殖業安全生産關鍵技術推廣應用,提高農産品標準化生産水平,改善品質,保障供應。結合今年秋冬種工作,率先開展南方冬春蔬菜、北方日光溫室蔬菜和蘋果、柑橘標準化生産創建活動,通過推廣優良品種,普及安全生産關鍵技術,開展技術指導培訓,建立全程質量管理制度等措施,在項目區推行標準化生産,輻射帶動“菜籃子”産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整體提升。

    六、全力做好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建設工作,提高抗旱保障能力

    (一)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對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和抗災減災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和落實各級政府組織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責任,研究制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激勵辦法,積極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增加小型農田水利專項資金規模,擴大重點縣建設範圍。穩步推進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適當擴大試點範圍,支持村內農田水利等農村公益事業建設。抓緊做好縣級農田水利規劃,以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為平臺,整合資金,整體推進。啟動實施減輕農業用水不合理負擔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深化相關改革,加快建立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加強工程建設和建後管護,充分調動社會參與和投入的積極性。加強重點地區中小河流治理。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因地制宜發展旱作農業和設施農業。

    (二)提高秋冬種抗旱保障能力。針對今年前期乾旱歷時長、江河來水偏少、水利工程蓄水不足和地下水位偏低的情況,加大對抗旱的資金投入,提前做好抗旱水源工程和抗旱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抗旱服務組織的扶持和指導。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統籌協調生活、生産、生態用水需求,積極開闢水源,因地制宜地採取蓄、引、提等多種措施,千方百計保障秋冬種和春耕生産用水,努力擴大灌溉面積。密切關注天氣動態,加強監測預報,做好抗旱預案,切實加強抗旱水源的統一管理和科學調度,強化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加大對人工增雨、防雹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節水灌溉技術,不斷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和效益。

    七、加強産需銜接和運行調節,保障農資供應

    (一)確保秋冬種種子供應。今年秋冬種生産用種供需基本平衡,供種完全可以滿足生産用種需求。下一步將加大秋冬種期間種子市場監管力度,組織開展種子質量抽查和聯合打假行動,堅決杜絕假劣種子下地,切實維護農民利益。加強用種信息調度,及時發佈種子市場供求及價格信息,保持種子市場平穩運行。強化秋播用種技術指導培訓,指導農民科學播種。做好重點地區芽麥種子的發芽試驗和預播試驗,加強種子調劑供應,確保用種數量和質量安全。

    (二)保障秋冬種生産用肥、用油和用電需要。政府部門全力做好化肥、農用柴油等農資的産需銜接等工作,統籌配置資源,合理安排庫存,加強監測協調,保障秋冬種需要。督促企業落實好2009/2010年度化肥淡季商業儲備任務,做好化肥等農資的運輸工作,搞好發輸電生産組織,強化有序用電管理,確保秋冬種農業電力供應。  

 
 
 相關鏈結
· 農業部14日在江西婺源啟動全國標準茶園創建活動
· 農業部解讀國務院常務會議相關政策之四大亮點
· 農業部等11部門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建設行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