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東南大學和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承擔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食品安全關鍵技術”重大項目“化學污染物暴露評估技術研究”課題通過驗收。驗收專家組在聽取課題組織實施情況彙報,審閱驗收資料,進行質詢後,一致認為:
該課題根據第4次中國總膳食研究,按12個省獲得鉛、鎘等重金屬污染物和氯丙醇、丙烯酰胺、二惡英的膳食暴露的點評估國家數據,通過國家環境保護部向聯合國提交了我國履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公約成效評估的基礎數據。
該課題建立了膳食暴露評估用的食物消費量數據庫和全國食品污染物監測數據庫,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編碼系統與代碼為基礎,建立了中國食品的分類和編碼系統,補充完善了CAC編碼系統中加工食品編碼的不足使之適合於中國的食品分類,在中國食品編碼與國際接軌方面做了開創性的工作。首次構建了符合中國居民膳食消費習慣的膳食暴露評估概率模型和食品編碼,編制了具有完全知識産權中國膳食暴露評估模型軟體(DEEMS),應用此軟體,利用中國膳食暴露評估數據庫,對我國食品中的一些重點化學物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評估研究,對我國代表性的重金屬污染物、真菌毒素和農藥殘留物以及當前國際上新的熱點污染物進行了較系統的暴露評估,填補了我國膳食暴露定量評估的空白。該技術成功地應用於2008年9月嬰兒奶粉“三聚氰胺”污染事件的風險評估,為政府制定臨時限量標準和開展風險交流提供了技術支持,為我國的食品風險管理者開展風險管理提供了重要信息。
該課題首次報道了我國1-10歲兒童鉛膳食暴露評估結果和控制穀物鉛最大殘留限量對我國兒童膳食鉛暴露的影響,進行了新的熱點污染物,如氯丙醇、丙烯酰胺、二惡英類化合物暴露邊界比研究等。這些工作為參與CAC國際標準起草提供了基礎數據,並使中國行使話語權保護國家利益和公眾健康提供了科學基礎。課題組參與起草CAC國際標準7項,起草國家標準3項,並獲得2007年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