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廣西各級幹部雷厲風行抓"三農" 實實在在解民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23日   來源:廣西日報

    農業穩,天下安。

    這一句看似簡單的話,卻給人豐富的畫面感:這是金秋時節隨風翻滾的稻浪,這是農民群眾臉上喜不自禁的笑容。

    “三農”,一個複雜的命題,卻有著一個簡單的答案——幹!這是廣西各級黨委、政府發出的時代強音,這是各級幹部揮汗如雨的身影。

    必須“真幹實幹”——自治區黨委、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始終把農業和農村工作擺在首位,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今年以來,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郭聲琨,自治區主席馬飚等自治區領導帶著對廣大農民的深厚感情,多次下農村、進農戶、談農事,謀發展。

    必須“苦幹巧幹”——廣西各級幹部尤其是基層幹部雷厲風行抓落實,實實在在解民憂,譜寫下一個個動人音符。

    心放在農民身上 農民就易奔小康

    武鳴縣甘圩鎮唐歷村村主任劉明超站在山坡上,微笑著傾聽秋風掠過山林發出的獵獵歌聲,眼中滿是對美好未來的期盼。他不會忘記,就在幾個月前,自己還在為承包的山林貸款難問題而發愁。沒想到的是,問題這麼快就得到了解決。

    7月1日,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來到甘圩鎮調研林改工作,了解到劉明超反映的貸款難問題,他當即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及時協調幫助解決。”當天下午,武鳴縣有關部門立即進行研究協調,縣農村信用聯社和林業局通力合作,加班加點。7月3日,30萬元造林抵押貸款打入劉明超賬戶。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劉明超是幸運的,但這種幸運絕非個例:最近,自治區林業局與自治區農村信用聯社簽署框架協議,在今後5年內由區農信聯社為廣西林業産業、林權制度改革等提供總計260億元的信貸支持,大力推廣林權抵押貸款業務,林農貸款難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幹什麼工作都要雷厲風行,一抓到底!”郭聲琨認為,雷厲風行不僅反映了幹部的作風,還體現著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體現著幹部是否時刻把群眾冷暖、把群眾利益放在心頭。

    對這一點,桂平市石龍鎮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龔朝基很有體會。在他的努力下,石龍鎮新村下村屯從一個一窮二白的“移民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農機村”:戶均擁有農機7台。通過推廣農機化耕作,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入。如今,該屯家家戶戶買冰箱、裝空調、拉寬帶,過著城裏人一樣的生活。

    “只有將心比心,站在農民的角度,用農民的思維來考慮問題,農技推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談起“農機經”,老龔頭頭是道:“第一步,宣傳很重要。”老龔用自家的麵包車免費接送農民參觀農機示範戶,自費購買了數碼相機,把應用機械化後農業生産的變化拍成照片,製作成宣傳板報到各村巡展。“第二步,算好‘增收賬’。”針對地多人少的村屯,老龔鼓勵農民購買農機,利用機械化作業,節約人工成本;針對人多地少的村屯,老龔指導農民承包水田,通過農機化帶動土地流轉,增加農民的收入。“第三步,售後服務是關鍵。”老龔對農機銷售商嚴格把關,保證農機的質量,並督促廠商做好售後服務工作。

    現在,十里八鄉的群眾都知道——“買農機,找龔朝基”,這是鄉親們一份真誠的信任。

    幹部身沉農村 農村就有新變化

    隴窮村位於田東縣作登瑤族鄉北部,是一個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的石山村。就在幾年前,大多數群眾還住在茅草房裏。每年缺水120天以上,枯水季節更要翻山越嶺到4公里外的龍須河挑水。因為貧窮,過去幾十年隴窮村沒有一個嫁進來的媳婦。去年12月底,郭聲琨書記深入隴窮村考察調研,現場幫助解決該村在通村公路、飲水工程和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要求田東縣對已經決定實施的項目要加快推進,能夠在近期見效的要儘快見效,近期完成不了的,要制定時間表,做出具體計劃,一定要扎紮實實抓出成效。

    近一年來,該縣縣委書記和縣長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的要求,全力以赴抓好貫徹落實。他們多次率有關部門領導進村入戶進行調研和現場辦公,並派遣工作隊駐村指導,開展建設。幾個月下來,駐村工作隊的同志們連自己都記不清爬過多少隴窮的山溝、摔過多少次跤。從項目實施到現在,工作隊成員之一,田東水利局局長農福直至少有五六十次深入隴窮,為當地新建了水池7座,鋪設輸水管道9.3公里。

    現在,在該縣各級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總投資534.4萬元,包括民房改造、村水泥路、學校改造等7個方面的隴窮村改造項目建設已接近尾聲,隴窮村步入了一個充滿希望的發展新階段。

    農民窮,農村貧,農業落後——這是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富陽鎮幾年前的“三農”狀況,如今的富陽鎮卻成了當地有名的首富鎮。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富陽鎮黨委書記鄒雪群上任以來,直面問題,進田間、到地頭、入農家、下村社,走遍了全鎮的村村寨寨。

    針對富陽鎮土地比較分散難以進行機械化,他想方設法加快當地土地流轉整合,將試點的鐵耕村原來3650小塊、每塊平均0.37畝的1350畝水田整合成為613塊、平均每塊2.2畝的平整地塊,為實現機械化耕作打下堅實基礎,成功引來自治區煙草公司到村建設現代煙草農業示範點。全村烤煙種植面積從2007年的1戶5畝發展到2009年的204戶1160畝,實現收入約250萬元,僅此一項就實現人均增收800多元。

    力用在農業中 農業就能大發展

    雖遇連月高溫乾旱,卻實現擴産增收——這樣的好事發生在貴港市覃塘鎮六務村。該村有個遠近聞名的新長天木瓜經濟合作社。去年成立之初,該合作社只有15人,今天卻已迅速擴展到將近1200人。

    社員李家全很有發言權。他今年種了150畝木瓜,比去年足足擴産了100畝,每畝多賺大約1300塊錢。

    “在以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老李由衷地感嘆,“關鍵就是鎮裏帶領大家修整了三面光水渠。原先的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引水灌溉嚴重不足。以往我一個晚上都灌溉不了幾畝地。現在一個晚上就可以灌溉一二十畝地。農作物生長當然好了!”

    言談中,老李對郭聲琨書記及各級幹部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原來,今年5月12日,郭聲琨在貴港考察時曾經來到六務村,對隨行的黨政幹部提出了“‘三農’工作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的要求。

    5月13日,覃塘鎮召開全鎮幹部大會研究郭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隨後兵分幾路深入鄉村調研。

    5月14日晚上,幹部們帶回了農民的反饋意見:興修水利迫在眉睫。

    5月15日,覃塘鎮就籌集到17萬元資金。此後用一個月的時間,緊鑼密鼓地修好了六班水庫到六務村這段水利,保障了木瓜、香蔥等農産品旱澇保收。

    困擾多年的灌溉難題得到雷厲風行的解決,和老李一樣加入合作社的農民越來越多。“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六務村迅速推廣。目前,木瓜種植基地每畝産值已達到6000元,純收益4000元,同比去年增長21%。

    桂林原本不産葡萄,興安縣溶江鎮卻打造出萬畝葡萄産業示範基地。今年5月,郭聲琨書記去考察時,鼓勵當地發展成為“南方的吐魯番”,希望桂林繼續抓好特色效益農業。這讓桂林市農業局局長鄧康康備受鼓舞。

    作為一個農業大市的農業局長,鄧康康深知肩上的擔子有多重。2008年初,桂林遭遇百年罕見的冰凍雪災,鄧康康不顧醫生勸告,帶著嚴重的眼疾,堅持在災情最嚴重的資源、灌陽、全州、龍勝、興安等縣(自治縣)指揮抗災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即便是春節也沒回家陪過父母一天。

    桂林農民人均不足8分田,如果按照傳統的耕作模式“土裏刨食”,農民致富、農村發展永遠是“天方夜譚”。桂林農業發展的著力點在哪?鄧康康深入思考,深入調研,主持制訂了《桂林市漓江流域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區建設規劃》和《桂林市資江流域歐亞葡萄示範區建設規劃》等,緊緊扭住了特色效益農業的“牛鼻子”,在全市涉農幹部的共同努力下,桂林農業正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上半年,桂林農民實現現金收入2861元,比上年增長9.6%,繼續“領跑全區”。

    “‘三農’工作就是要一件小事一件實事地抓好落實。”鄧康康深有感觸地表示,“各級農業工作者只有把自己的力量全部奉獻出來,才會促進農業大發展!”(記者 黎攀 駱展勝 劉藝 王萬程 張東安)

 
 
 相關鏈結
· 遼寧:2012年所有鄉鎮都有郵政服務“三農”網點
· 農業部依託12316代碼打造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 農行計劃到2018年將"三農"業務發展成為支柱業務
· 天津:到2011年將建成1900個郵政“三農”服務站
· 農業部召開新中國60年“三農”成就與經驗研討會
· 農業部長眼中的“三農”60年——與孫政才面對面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