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衛生部25日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媒體通氣會實錄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25日   來源:衛生部網站

    時 間:2009年11月25日下午

    地 點:衛生部

    主持人:衛生部新聞辦楊金瑞

    發佈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長、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處理辦公室副主任余宏傑

    記者提問:大家最關心的是世衛組織發言人突然説我國內地已經有過病毒變異病例,請兩位專家介紹一下內地有沒有發現過病毒變異的情況。

    舒躍龍:今年4月以來,美國、挪威、巴西、日本、烏克蘭、墨西哥等國曾先後在個別病例標本中檢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第222氨基酸位點D—G變異(由編碼天冬氨酸突變為編碼甘氨酸)和D—E變異(由編碼天冬氨酸突變為編碼谷氨酸)。我國國家流感中心等機構也曾在我國個別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檢測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氨基酸位點D—G變異和D—E變異。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流感病毒變異經常發生,只有極少數的變異可能導致其致病力、傳播力和毒力的變化,目前發現的這種病毒變異是散發的、孤立的,個案病例之間沒有關聯性,病毒沒有出現持續傳播,病毒毒力和致病力沒有增強。同時,病毒仍對神經氨酸酶抑製劑(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敏感;抗原研究顯示,其抗原性與目前使用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株一致,疫苗仍然有效。

    衛生部門也將繼續密切關注甲型H1N1流感病毒變異情況,及時對病毒變異等重要情況進行分析,動態評估其公共衛生影響,及時、科學、妥善地應對處置重要情況。

    記者提問:當時發現了幾例?是本地病例還是傳入的病例?再請介紹一下病例的情況。

    流感病毒發生變異是必然的,不變是不可能的,這是流感病毒本身的特性決定的。挪威衛生部門通過世衛組織通報在挪威的兩個死亡病例中分離到的病毒,在H1N1的HA基因222位氨基酸發生了D-G的突變,但是,這個突變不是最近才發現的。根據目前我們掌握的資料,最早是墨西哥和美國,在4月初就分離到有同樣變異的病毒。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大概在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都分離到類似的病毒,包括D—G變異(由編碼天冬氨酸突變為編碼甘氨酸)和D—E變異(由編碼天冬氨酸突變為編碼谷氨酸)。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也監測到同樣變異的病毒,中國內地最早是在6月份,是一個從英國輸入的輕症病例中分離到的病毒,浙江醫科大學和浙江省疾控中心9月份從同一個住院病例中也分離到類似變異病毒。到目前為止,世界衛生組織對此變異病毒結論是其對公共衛生意義的影響現在還不能明確。世衛組織公佈的內地發現了3例變異病毒,並不完全準確,浙江醫科大學和浙江省疾控中心公佈的病毒是來自同一個病人,是9月份的一個重症病例,但是這個病人現在已經出院了。另一方面,這種變異病毒可以從輕型病例、住院病例或者死亡病例中分離到,且都是散發的孤立個案,彼此之間沒有關聯性。在次,這種變異病毒在抗原性上和現在廣泛使用的疫苗株是一致的,在抗原性上並沒有改變。也沒有發現這種變異與病毒的致病性和傳播力的相關性。因而,我們的疫苗使用是有效的。

    很重要的一點是,正因為流感病毒要變異,所以全球應該加強對變異的監測,及時發現變異。無論是什麼變異,首先要發現才能評估它的危害性和帶來的影響。所以,加強對病毒變異的監測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還有一個信息,中國國家流感中心在目前的死亡病例裏也分離了五株病毒,但這5株病毒沒有發生類似的變異,但是隨著死亡病例的增多,完全有可能會分離到類似變異的病毒。

    因此總的來説流感病毒變異會經常發生,只有可能導致其致病力、傳播力、抗原性以及耐藥性改變的變異才會造成對公共衛生的影響,目前所討論的這種變異的沒有出現持續傳播,病毒毒力和致病力沒有增強。同時,病毒仍對神經氨酸酶抑製劑(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敏感;抗原研究顯示,其抗原性與目前使用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株一致,疫苗仍然有效。

    記者提問:那麼HA基因222位突變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舒躍龍:目前尚未明確這種突變的真正生物學意義,但是全球的科學家有一些推測,在以往的研究中提示這個位置可能和受體的結合特點有一定關係,這個位置D-G的突變可能會使病毒 更容易結合a2-3受體即禽流感病毒受體,而人的下呼吸道特別是肺部是以a2-3受體為主,而人的上呼吸道主要以a2-6受體即人流感病毒受體,因此如果講推測的話,可能有兩個影響,一是這個病毒可能會感染人的肺部,因為人的肺部組織主要以a2-3受體為主。另外一種是像H5N1一樣,更不容易感染人,因為人的上呼吸道主要是a2-6受體。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辦法對突變病毒的致病力和傳播力做出明確回答,還有待於更多的臨床和科研試驗數據來研究。

    余宏傑:病毒的變異是永恒的,點突變很常見,一個人感染病毒,今天檢測和明天檢測就可能有氨基酸的點突變。準確地説是H1基因的222位D-G的突變。

    記者提問:點突變和基因變異有什麼關係?

    余宏傑:病毒變異一定是有公共衛生意義的才能稱之為變異病毒,比如每年的疫苗組份,今年用的是步裏斯班株,去年用的是佛羅裏達株,可以説是變異病毒。

    這種點突變在輕症病人、住院重症病人、出院康復的病人中都分離到,而且不是在一個國家裏分離到,但是這種突變和循環的病毒相比,是極少數的。第二,這種病毒並沒有出現廣泛傳播,死亡的病例之間並沒有流行病學聯絡。世界衛生組織的結論是,這種點突變的公共衛生意義有限,還需要進一步監測。

    這個位點出現的點突變的所有病毒和疫苗株是匹配的,即使出現這種病毒,疫苗的接種也有保護力。其次,這個點的突變並沒有出現耐藥,説明我們的藥物對它是敏感的。換句話説,即使發生了這種突變,也是可防可治的。

    記者提問:病毒變異和抗藥性之間有什麼關係?英國發現了抗達菲病例,緊接著又有報道病毒變異,有人會覺得病毒變異是因為耐藥導致的。

    舒躍龍:這是兩個不同的蛋白,完全是兩回事,這是在血凝素蛋白上,對達菲類的藥物發生耐藥性突變是在神經氨酸酶NA基因上。另外一個蛋白髮生突變的時候,才有可能發生耐藥,這兩者之間沒有關係。這個突變是在HA蛋白上,耐藥性的突變是在NA基因上的275位氨基酸,如果發生突變才有可能産生耐藥性。耐藥的毒株和這個突變的毒株之間沒有關係。

    記者提問:耐藥毒株會不會成為一個新的傳播病毒?

    舒躍龍:到目前為止,全球檢測到耐藥毒株的比例低於1%。也就是説,耐藥毒株沒有成為一個主要的流行株。但是耐藥毒株可能不可能成為流行株?當然有可能。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抗病毒藥仍然是有效的。

    余宏傑:首先,截止到10月底,全世界共分離到39株耐藥病毒,和相對諸多分離到的病毒相比是極少數。第二,沒有證據證明耐藥病毒在人群間傳播,或者這些耐藥病毒的病例間有流行病學聯絡。結論是這些耐藥毒並沒有在人群中傳播和流行,是非常散見的病例。而且這些耐藥株對扎那米韋仍然是非常敏感的,僅僅是對奧司他韋耐藥。這種耐藥株的公共衛生意義有限,但是我們需要持續監測病毒耐藥株的變化。耐藥株對奧司他韋的耐藥和222位發生突變完全是沒有互相聯絡的兩件事。

    記者提問:從耐藥的監測看,也要預防耐藥的發生。

    余宏傑:首先,根據衛生部的指南,我們已經不提倡採用抗病毒藥物進行預防。第二,治療上,衛生部防治指南提倡的是治療住院和重症病人,輕症病例採取自我居家、隔離治療,不提倡採取抗病毒治療,這種策略會降低抗病毒耐藥性出現的機率,其公共衛生意義到目前為止是有限的,但提醒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對病毒變異的監測,包括抗藥性突變和第222等位點的變異。

    記者提問:關於疫情趨勢,從最近的疫情報告來看,總體病例數量下降,但是重症病例增加幅度很大,這是不是意味著甲流流行趨勢或流行形勢發生變化了?

    余宏傑:應該説,我國監測重點從9月份以來作了調整,同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監測重點不再是對每個病例進行監測診斷,重點不在輕症病例上,而是在重症和死亡病例上。即使是最發達的國家,比如美國和歐洲,不管其醫療服務能力和實驗室檢測能力,都不具備對每一個輕症病例進行監測診斷的能力。從WHO到美國、歐洲和我國採取的監測策略是一致的。

    通過全國哨點流感樣病例及病毒分離陽性率的監測結果提示,最近幾週新甲流的活動強度在我國北方地區有輕微下降趨勢。但是究竟下降的程度和將來的趨勢還需要進一步繼續監測。但在南方地區,哨點監測流感樣病例的比例還是病毒分離陽性率提示,存在上升趨勢。這種情況和我國往年監測到的北方和南方地區季節性流感高峰的不同是一致的,北方在冬、春高發,南方是在次年2、3月份高發。但今年無論南方和北方,流行高峰都較往年提前了兩三個月。

    隨著監測強度的增加,各地報告的住院病例和重症病例數在增加,也符合甲流疾病的自然規律。隨著感染人數和發病人數的增加,隨著冬、春季流行高峰期的到來,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還會出現重症和死亡病例。

    記者提問:要達到什麼樣的程度才能稱建立起免疫屏障?

    余宏傑:第一,目前確切的接種疫苗數是可以獲得的;第二,自然感染包括隱性感染和顯性感染,要通過有代表性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才能獲得。

    沒有研究表明在1000多萬人的樣本裏人群感染達到什麼程度才能形成免疫屏障。但是在一個封閉的人群裏,如果自然感染加上疫苗免疫達到50%時,就可以阻斷病毒在這個封閉人群中的傳播。

    目前疫苗的主要作用不是形成免疫屏障。中國有13億人,北京市有1800萬人,我們的疫苗産量是有限的,疫苗的核心作用是為了降低疾病的危害程度,尤其是那些有慢性基礎病的高危人群,要避免他們得病之後帶來更多的住院、重症和死亡。其次,在疫情流行高峰來臨之前,給容易傳播的人群接種疫苗,比如學齡兒童,可以延緩和降低疫情的流行高峰。衛生部制定的疫苗接種優先人群也是根據這個策略制定的。

    記者提問:到目前為止,從流感監測來説,共發現了多少病毒點位突變?希望專家能夠把基因點位突變與具有公共衛生意義的病毒變異之間的聯絡清楚地闡述一下。

    舒躍龍:我理解具有公共衛生意義的突變有幾方面的意義:一、抗原性與疫苗株不匹配,也就是使用現在的疫苗沒有意義了,這時候就要換成突變的病毒作為疫苗組分,每年的季節性流感疫苗株的選擇就是這樣的,變異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要使用一個新的疫苗株來生産疫苗。二、這種突變可能導致致病力顯著增加,這就是公共衛生意義。三、它的傳播力更強了。四、如果産生了對目前使用的抗病毒藥物的耐藥性,我們就需要改變我們的臨床用藥指南,我想如果符合這其中一條,才是具有公共衛生意義的病毒突變。而現在討論的點突變還不符合以上任何一條。從另外一個方面,臨床重症的、輕症的、死亡的病例中都分離出了,但是他們之間沒有關聯,所以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這個突變對公共衛生意義的影響還不能明確。

    記者提問:雖然現在基因點的突變是少量的,但如果真的發生了具有公共衛生意義上的基因突變,對防疫肯定是不好的。在現在的階段能有什麼樣的措施避免這種情況,或者是延緩這種情況的發生?

    舒躍龍:延緩不了,病毒是另外一種生物,有很多智慧,我個人理解,我們能做的就是監測,它變了,我們能監測到,這就是我們人類最大的能力了。監測到以後我們能採取各種措施,比如生産疫苗等。

    余宏傑:首先,人和傳染病的鬥爭是永恒的。對於流感病毒,包括新甲流病毒,我們要繼續加強對病毒本身的病毒學監測。其次,早期發現有公共衛生意義,不管是抗原性變異、耐藥性變異、致病性變異。再次,一旦發生有公共衛生意義的變異,相應地調整疫苗,使真正出現有公共衛生意義的變異病毒成為新疫苗的組份,使疫苗仍然有效。同時,人類在不斷開發抗病毒藥物,現在出現的耐藥非常少見,所有的病毒對扎那米韋敏感。除了醫學干預,還有一些非醫學性干預措施,比如關閉學校,取消人群聚會等。一旦出現疫情嚴重程度的增加,可能要根據疫情的趨勢和特點調整我國的防控策略。  

世界衛生組織:甲型流感病毒變異屬偶發現象

    世界衛生組織20日發表新聞公報説,挪威等國日前監測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變異病例屬偶發和自發現象,並未造成感染人數的突增或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增加。世衛組織的專家正在評估這種變異可能對公共衛生造成的影響。世衛組織在公報中説,挪威衛生部門日前通報了3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變異病例,包括兩個死亡病例和一個重症病例。類似的病毒變異先前在美國、墨西哥、烏克蘭、日本、巴西等國也發現過。詳細>>>

衛生部續答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在線訪談網友提問

    日前,衛生部就“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保障經濟社會生活正常秩序”在線訪談中未回答的網友關注問題進行了回答。

    1.甲流疫情是否會影響2010年春運?有什麼針對春運的防控措施?

    答:隨著疫情的發展,我國政府及時、科學地調整防控策略,其中包括加強對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的疫情防控工作。各級衛生部門切實加強對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服務機構等重點場所的疫情防控工作,落實好疫情監測和報告措施,延續前期採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盡可能減少和降低甲型H1N1流感疫情對政府部門、公眾服務機構和關鍵工作崗位的影響和衝擊;同時做好對重點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防病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詳細>>>

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疫情通報(11月16日-11月22日)

    衛生部通報,上周(11月16日-11月22日),境內31個省份報告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9733例,住院治療3101例,死亡51人。流感哨點監測結果顯示,上周境內流感病例佔流感樣病例的比例為55.9%,與前一週(50.5%)相比略有上升;甲型H1N1流感病例佔流感病例的比例為89.8%,與前一週(89.4%)相比有所上升。詳細 >>>

 
 
 相關鏈結
· 衛生部:最近一週的流感病例近90%是甲型H1N1流感
· 衛生部11月25日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種信息通報
· 國家流感中心:目前甲流病毒變異未影響疫苗效果
· 工業和信息化部:保障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産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