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加強建立署地緊密合作機制的步伐,與當地政府共同推進經濟發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先後與四川、新疆、江蘇、浙江、遼寧、山東、北京7個省市區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使建立署地緊密合作機制的省區市達到11個,有針對性地提出支持這些地方經濟發展的措施。這些措施進一步加大了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的力度。
在廈門,一個北接環渤海經濟區和長三角、南接珠三角、輻射中西部的“海西“對外開放綜合通道正日漸形成。目前,與廈門海關建立通關合作機制的直屬海關已達到22個,佔全國直屬海關一半,面積覆蓋大半個中國,上述關區間通過實施“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將港口“搬”到了企業家門口。
2006年10月15日,海關總署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簽訂了《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合作備忘錄》,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福建港口資源優勢,做大做強福建港口,拓展“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三年過去了,海關總署的這一構想在廈門逐漸成為現實。據統計,1-10月份,廈門關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業務量達215.32萬噸,同比增長198.8%,貨值3.37億美元,同比增長34.1%。
在遼寧,大連海關把發揮好省市重大項目海關事務諮詢組的作用作為落實今年6月海關總署和遼寧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署了《關於支持遼寧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合作備忘錄》的著力點,對省市政府重點關注或有重大社會影響的項目提前介入,實施跟蹤服務。
大連海關走訪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建設項目時,了解到核電項目進口設備多為精密設備和耐輻射材料,具有特殊性,對通關速度要求比較高,希望海關給予支持。大連海關立即研究制定了便捷通關措施,在大窯灣、機場兩個進口口岸設立專門的聯絡崗位,時時解決具體通關難題;對緊急通關貨物啟動通關綠色通道,全力保障設備通關順暢。
中廣核電集團紅沿河項目部總經理伍伯基介紹説,今年以來,紅沿河項目部已經先後進口貨物80批次,價值2400多萬歐元,每一批貨物的進口都得到了海關的大力支持,企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連海關的專業和熱情。
今年以來,大連海關針對省市重大項目開展專項走訪調研50余次,解決企業各類疑難問題1000余件,各項通關優惠措施為企業節省成本近10億元,有力地為地方經濟建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