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商務部召開全國生豬屠宰行業發展規劃和豬肉市場運行專題新聞發佈會。發佈會由辦公廳副主任沈丹陽主持,市場秩序司司長向欣,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和市場秩序司副巡視員李振中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
沈丹陽: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今年商務部第一次專題新聞發佈會。為了保障肉品衛生的質量安全,促進屠宰行業健康發展,日前商務部制定發佈了《全國生豬屠宰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5)》,為我國生豬屠宰行業發展提出了明確目標。為使社會各界全面了解《綱要》精神實質和內容和當前豬肉市場的動態,我們邀請了商務部畜禽屠宰管理辦公室主任、市場秩序司司長向欣、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市場秩序司副巡視員李振中,向大家介紹屠宰行業基本情況,對全國生豬屠宰行業規劃綱要進行解讀,並介紹近期豬肉市場近期情況。
首先,請向欣司長髮布。
向欣: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聞發佈會。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2010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商務部作為全國生豬屠宰行業的管理部門,肩負著保障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肉”,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國務院《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及有關實施辦法,制定並正式印發了《全國生豬屠宰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5)》(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是我國生豬屠宰行業發展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對加強屠宰行業管理,調整優化行業佈局,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保障人民群眾肉品放心消費,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今天我們在此舉行新聞發佈會,對《綱要》進行正式發佈。內容分三部分,一是介紹行業基本情況,二是介紹《綱要》主要內容,三是介紹近期生豬及豬肉市場運行情況。
第一部分 生豬屠宰行業發展基本情況
自1998年國務院《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我國生豬屠宰行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一、豬肉消費增長較快,屠宰企業數量大幅減少。目前,我國居民豬肉消費量佔全部肉類總消費量的60%以上,人均居民豬肉消費量已由1990年的20千克增加到2008年39.6千克,增長近一倍。全國共有生豬定點屠宰企業20639個,較1998年實施定點屠宰制度前減少了80%左右,2008全年定點屠宰量達3億頭。
二、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大型現代化屠宰企業發展迅速。2008年,年屠宰量2萬頭以上的規模定點屠宰廠(場)共2200余家,較2007年增加了約10%,年屠宰量達到1.86億頭,佔企業實際年屠宰總量的68%。2008年,排名前100位屠宰企業總屠宰量為6400萬頭,佔全部定點屠宰總量比重已達22%。其中,58%大型屠宰企業分佈在生豬主産區,33%分佈在以東中部大中城市為核心的肉品主銷區。根據對全國222個大中城市(常住人口在50萬以上)的調查統計,大中城市初步形成大型現代化屠宰企業佔主導的經營格局,近50%的城市排名前5位的屠宰企業銷售總量已佔該市豬肉年銷售量60%以上,其中1/3的城市前5位的屠宰企業年銷售量佔比超過80%。
三、屠宰行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新《條例》實施以來,地方不斷加強屠宰法規制度和管理執法隊伍建設。截至2009年6月,各省市共出臺屠宰相關立法151部,其中地方性法規36部,地方政府規章115部。除西藏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地區外,其他省市均制定了地方法規或規章。全國共設立各級屠宰管理機構2344家,成立屠宰執法隊伍2787支,生豬屠宰監管執法力量得到一定加強。
四、開展“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努力保障人民群眾對肉品的放心消費。商務部、財政部于2009年5月啟動了“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選擇北京、上海、江蘇、福建、山東、湖北、四川、青島、廈門和廣州作為試點,中央財政安排3億元,重點支持試點地區建設屠宰監管和肉品質量信息可追溯系統,以及大型屠宰龍頭企業冷鏈建設。截至目前,試點地區財政和企業累計投入已達20億元。通過 “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優化了屠宰行業佈局,提升了政府監管能力,規範了企業經營行為,同時也提高企業冷鏈管理水平,擴大了“放心肉”供應範圍,受到了老百姓和企業的普遍歡迎。
第二部分《綱要》主要內容
一、《綱要》出臺的背景和目的
《綱要》是針對當前屠宰行業面臨的新形勢和存在的新問題制定的。
一是形勢發生了變化。屠宰行業雖然取得一定進步,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階段,生豬養殖方式、居民消費結構發生了積極變化,交通運輸狀況得到很大改善。同時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壓力越來越大,全社會對豬肉衛生和質量安全的關切也越來越高。各省級商務主管部門負責定點設置規劃的制訂,也迫切需要加強全國的統一指導和統籌協調。
二是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産能總量嚴重過剩,落後産能比重過大;行業佈局和結構不合理,産業集中度偏低;相當一部分定點屠宰企業設備設施簡陋,未達到相關標準,屠宰操作規程和檢驗檢疫制度尚未落實;約75%的定點屠宰企業實行代宰制,産品形態同質化、忽視品牌建設的現象仍很普遍,惡性競爭嚴重;屠宰行業從業人員特別是屠宰技術人員和肉品品質檢驗人員專業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雖然是行業發展中的問題,但容易引發食品安全系統性風險,影響人民群眾的消費安全,需要抓緊加以解決。
正是基於以上考慮,我們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了全國性的規劃綱要。
二、《綱要》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綱要》強調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按照優化佈局、減控總量、升級改造和規範經營四方面的要求,推動屠宰行業積極調整結構和優化佈局,提高産業集中度,促進定點屠宰企業改進技術裝備和擴大規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對規模化養殖的帶動能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安全優質豬肉産品的消費需求。
《綱要》提出了行業發展的目標。總體目標是通過實施規劃綱要,全國逐步形成以跨區域流通的現代化屠宰加工企業為主體,區域性肉品加工配送企業發揮重要功能作用,以供應本地市場的定點屠宰企業為補充,梯次配置、佈局合理、有序流通的産業佈局。同時《綱要》還從行業集中度、技術管理水平、肉品結構、冷鏈流通、淘汰落後産能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目標。
三、《綱要》著力解決的幾個重點問題
第一是調整優化行業佈局,大力淘汰落後産能。
一是在定點企業的數量規劃上,綜合考慮生豬養殖規模、屠宰加工能力、市場消費能力、交通狀況等現實因素,採取行政區劃和人口數量相結合的辦法,對生豬定點屠宰廠(場)的數量進行了原則規定,作為指導性的目標。二是為加強環境保護,在定點屠宰企業的設置區域上做了明確規定,加強對現有定點企業的環境污染治理,嚴格落實環保標準。依法關閉或遷出位於飲用水源地、密集居住區等環境敏感地帶的企業;對新建項目必須執行環境影響評估和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嚴格落實環保標準;要求並支持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建立排污設施,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倡導清潔生産、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的屠宰生産方式,推廣生豬定點屠宰廠(場)沼氣工程,發展循環經濟。三是通過嚴格執行法規標準,重新審核換證關閉不符合定點條件的屠宰企業,與淘汰落後産能結合進行。到2013年,全國手工和半機械化等落後的生豬屠宰産能淘汰30%,到2015年淘汰50%,其中大城市和發達地區力爭淘汰80%左右。考慮到中西部地區的差異,對農村邊遠和交通不便地區在政策上有所區別。在步驟上採取分階段推進,對不達標企業設定了整改過渡期,對整改期結束仍不達標的,要堅決取消其定點資格。
第二,實施分類管理,注重規範流通秩序。
對邊遠和交通不便地區允許設置小型屠宰場點,一併與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實行分類管理是《條例》中規定的原則,可以有效地解決因城鄉差異造成的定點企業數量過多,監管手段不足的問題。為保證分類管理制度的有效執行,《綱要》同時對流通秩序進行了規範,一是打破地方封鎖,要求各地不得限制衛生和質量合格的豬肉産品進入本地市場,形成大流通格局。二是監督跨區域銷售的定點屠宰廠(場)按照要求配備符合豬肉質量安全要求的冷鏈運輸設施。三是加強對邊遠交通不便地區小型屠宰場點流通範圍的監管。四是嚴厲打擊私屠濫宰。通過上述措施,保證行業公平競爭和肉品安全供應。 三是實行企業分級管理制度,創新流通方式。
支持大中型屠宰企業發展,適度提高屠宰行業集中度是保障肉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分級管理是重要手段之一。《綱要》明確,加快推行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分級管理制度。依據《食品安全法》和《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制訂《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分級管理辦法》和《生豬屠宰企業資質等級要求》,將定點屠宰廠(場)劃分為若干等級,等級越高標誌著企業技術、管理水平越高,肉品可能的流通範圍也越大,實現促進先進企業發展,逐步淘汰落後企業的目標。推行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分級管理制度是我們今年要推出的重大措施。
為支持有條件的屠宰企業做大做強,創新流通方式,綱要提出,使用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建設屠宰行業監管技術系統和肉品質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統;支持大型定點屠宰廠(場)發展冷鏈和跨區域銷售網絡;支持少數民族和邊遠落後地區的定點屠宰企業標準化改造。同時,要求各地結合各自實際,支持生豬定點屠宰廠(場)進行升級改造,加強檢驗檢疫能力建設。
第四、加強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法規標準,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法規標準方面,清理現有一些標準,制訂《生豬定點屠宰廠(場)資質等級要求》,抓緊出臺《畜禽屠宰檢驗規程》等國家和行業標準。在執法能力建設方面,要整合、充實、加強商務系統的執法力量,探索建立綜合行政執法隊伍,落實編制和經費。同時提高執法人員素質、抓緊建立執法程序、執法責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規定。
二是強化地方政府責任,建立部門協作機制。保障肉品質量安全,各級地方政府責無旁貸,其責任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領導責任,其次是投入責任,最後還有管理責任,《綱要》中都進行了明確。《綱要》要求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加強與財政、環保、農業、衛生、工商、質檢、食藥監等部門的協作,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監管工作。探索建立生豬養殖、屠宰加工、豬肉流通、消費全過程的監管機制,組織開展聯合執法,確保肉品質量安全。
三是深入開展“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在總結2009年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擴大“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範圍。一是繼續選擇部分省、市進行“放心肉”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建設覆蓋屠宰監管系統和肉品質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統,形成從養殖到消費的完整信息鏈,確保責任可追溯,逐步解決肉品安全消費問題。支持部分大型企業進行冷鏈建設,提升“放心肉”市場佔有率。二是支持西部地區和邊遠落後地區的企業進行基礎設施改造,保障當地群眾肉品消費安全。
第三部分 近期生豬及豬肉市場運行情況
2009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穩定生豬生産的政策措施,加強屠宰行業管理,生豬及豬肉市場總體保持平穩運行態勢,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屠宰量大幅上升,市場豬肉銷售量穩步增長,生豬及豬肉價格恢復性上漲,有效地保障了民生、促進了消費。
一是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屠宰量大幅上升。據商務部統計,2009年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生豬屠宰量1886.9萬頭,同比增長17.1%。2009年1-11月,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1.87億頭,同比增長24.3%。
二是市場豬肉銷售量穩步增長。據商務部監測,2009年12月份,全國300家大型農副産品批發市場豬肉批發交易量同比增長6.8%,千家重點零售企業豬肉零售量同比增長7.3%。
三是生豬及豬肉價格恢復性上漲。據商務部監測,2009年12月份,規模以上屠宰企業生豬平均收購價格12.22元/公斤,較11月份上漲5.6%,較6月上旬國家實施凍豬肉收儲前上漲27.9%;大型批發市場豬肉平均批發價格16.83元/公斤,較11月份上漲4.5%,較6月上旬上漲20.1%。但與上年同期相比,12月份生豬收購及豬肉批發價格仍分別下降9%和7.9%,當前的價格上漲主要是一種恢復性的上漲。
最後,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出席今天的發佈會,希望大家多做《綱要》的宣傳和解讀工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綱要》的各項任務一定能夠完成,屠宰行業一定會得到更好地發展,儘早實現“放心肉”工作目標!謝謝大家!
沈丹陽:謝謝向司長。剛才向司長給大家介紹了有關生豬屠宰行業和商務部最新制定的《綱要》的基本情況,以及很多媒體關注的生豬和豬肉市場的運行情況。圍繞這些內容,歡迎大家提問。
中國市場秩序網:《綱要》提到壓縮落後産能、優化行業佈局,請問李司長我們在建立屠宰行業準入退出機制上有什麼考慮?
李振中:屠宰行業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是保證肉品質量的一個必要條件,我們的《綱要》發佈以後,按照《綱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發揮地方定點設置規劃的約束作用,要求各地設置定點企業必須符合設置規劃的要求。二是和有關部門加強聯合攜手,依照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和《綱要》規定的條件、標準,嚴格審查屠宰,對不符合定點條件的經過整改,仍然達不到要求的,即取消定點資格。三是加強日常監管,建立生豬定點屠宰廠(場)分級管理制度和違規的退出機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最近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糧食、食用油價格都在陸續上漲,剛才提到了生豬價格有些恢復性的上漲,請您分析一下未來時間生豬和豬肉價格的走勢,會不會引起通脹?
王斌:豬肉是我國居民肉類消費中最主要的品種。生豬、豬肉供求和價格變化一頭連著生産,一頭連著消費,對上牽動國家領導人的心,對下涉及廣大農民和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豬價過低,將直接影響8000萬養殖戶的收入問題;豬價過高,則會對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的生活造成不利影響。分析第一個問題,需放寬看待豬肉供求和價格的歷史視野,從6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4年1月説起。
據商務部監測,從2004年到2006年上半年,我國豬肉價格長達兩年半時間處於低位運行,到2006年6、7月份豬價跌至谷底。毛豬收購價每公斤6.45元,同比下跌25%,豬肉批發價格每公斤9.81元,同比下跌20%。當時全國養豬已經出現大面積的虧損,殺母豬現象比較普遍,生豬存欄下降,引發了後期豬肉價格大幅上漲。
此後豬價開始持續回升,2007年瘋漲了一年,2008年1季度達到歷史頂峰。毛豬收購價每公斤17.24元,同比上漲92%,比06年最低點上漲了167%。豬肉批發價每公斤22.88元,同比上漲67%,比06年最低點上漲了133%。為此,國家2007年下半年開始採取一系列扶持生豬生産、補貼城市低收入群體的政策措施,並著手建立防止生豬産銷大幅波動的長效機制。
在市場機制和扶持政策的作用下,生豬生産顯著回升,存欄恢復到4.5億頭左右的較高水平,豬價逐步回落。到09年6月,全國毛豬收購價每公斤9.56元,同比下跌40%,豬肉批發價跌到每公斤14元,豬糧比價已低於6:1的生豬養殖盈虧平衡點,養豬又開始賠錢了。按照此前制訂的《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商務部等部門聯合發出生豬供大於求的預警信息,並及時啟動了國家收儲。截至目前,豬價已持續半年小幅回升,2010年第一週毛豬收購價12.36元,比去年6月收儲前上漲29%,但同比下降8.4%。豬肉批發價17.08元,比收儲前上漲22%,同比下降8.3%。
目前,豬糧比價已回升到盈虧平衡點以上,達到6.58:1。另據農業部測算,2009年賣一頭豬農民平均可以賺150元左右。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去年7月以來的豬肉價格上漲是恢復性的,而且是一種良性上漲,豬肉價格總體在合理水平範圍之內。
關於下一步走勢。首先,今後豬肉供求和價格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均屬正常現象,但未來一年內供求和價格將以平穩為主調,應不會出現2004-06年的“大落”,也不應出現07年的持續“瘋漲”。因此當前沒有必要為豬價上漲恐慌,擔心豬價上漲引發通脹也是不必要的。具體分析如下:
從供給總量來看,據農業部統計,2009年11月底,全國生豬存欄4.66億頭,比2008年同期增長4.1%,比生豬市場調控預案確定的最低目標(不低於4.1億頭)高13.7%。1-11月,全國出欄生豬共計5.79億頭,同比增長3.5%。生豬養殖的規模化水平不斷提高。據農業部發佈的數據,2009年生豬規模化養殖比例達到60%左右,比2007年大幅提高,生豬行業的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
從供給結構來看,09年1至7月份能繁母豬存欄呈逐月小幅下降的趨勢,11月底能繁母豬存欄數4870萬頭,比10月微降0.07%,佔生豬存欄總數比重達10.5%,處於正常的水平。從育肥豬的結構看,2009年下半年仔豬、中豬、大豬的比例與上半年相比變化不大,結構也較為合理,為今後一段時期市場供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預示著2009年12月份至2010年5月生豬存欄雖會小幅下降,但生豬出欄是基本穩定的。
從養殖成本來看,既有下降因素,也有上升因素,總體養殖成本略有上升。下降因素中,當前仔豬價格比2009年初下降了10%,比2008年最高水平下降了54%。上升因素中,飼料成本約佔生豬養殖總成本的70%,而玉米又佔飼料的65%-70%,去年以來玉米、豆粕等飼料價格持續上升直接拉高養殖成本,同時人工、交通運輸等費用也呈上升趨勢。
從消費需求來看,豬肉消費的季節性特徵非常明顯,1月、2月、9月和12月是一年中的豬肉消費旺季,消費量約佔全年總量的40%。從短期趨勢來看,隨著豬肉消費需求增加,預計今年春節前生豬及豬肉價格仍將呈現小幅上漲的態勢;節後2-4個月,隨著消費需求下降,生豬及豬肉價格可能呈現回落態勢。
從政策機制看,為防止豬賤傷農、豬貴傷民現象再次發生,目前國家已經形成了維護生豬産銷穩定的長效機制:一是扶持生豬生産政策措施未退出。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生豬生産的政策措施,如能繁母豬補貼、能繁母豬保險、疫病防疫補助、生豬良種補貼等,促進了生豬生産的穩定發展。二是生豬市場調控機制不斷健全。2009年國家出臺了《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明確了生豬市場調控的預警指標、預警區域、響應機制等內容,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生豬市場調控體系。去年6月中旬實施的國家凍豬肉收儲工作效果很好,為今後的調控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三是市場監測和預警體系不斷完善。發改委、農業部等部門分別從生豬生産和防疫、豬糧比價等方面定期發佈引導信息。商務部開展了生豬等畜禽屠宰統計,結合生活必需品市場監測,定期發佈屠宰量、豬肉出廠價格、批發價格等信息,指導生豬養殖戶適時調整養殖規模和結構。另外,《全國生豬屠宰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0-1015)》正式發佈實施,將對推進屠宰行業規模化、規範化發展,對保障肉品質量安全和豬肉市場供應穩定發揮重大作用。
北京電視臺記者:我們在市場調查的時候發現,以前受大雪的影響,菜價價格有很大幅度的上升,但是對豬肉的價格並沒有産生很大的影響,有些地區還有小幅度的下降,不知道是不是跟我們《綱要》出臺有關係?暴雪對豬肉的價格為什麼沒有産生影響?第二,對於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問題豬肉”和“瘦肉精”事件,有沒有採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
向欣:肉品質量的安全問題是備受社會關注的,商務主管部門在監管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飼養環節應該説是瘦肉精的源頭,在這方面,相關部門和地方在執法、監測等方面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並不斷加強相關工作。。
另外,作為生豬屠宰行業的管理部門,我們在屠宰關口要把好關,要防止有問題的生豬、豬肉流入市場。我們和相關的檢驗檢疫機構,特別是畜牧獸醫師做好銜接和配套,一旦發現收購的生豬存在著問題,即配合有關部門將其銷毀。
王斌:蔬菜和今天的新聞發佈主題關係不大,做一個簡單的解答。的確如你所説,蔬菜和豬肉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目前豬肉價格上漲沒有蔬菜反映那麼強烈。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蔬菜和豬肉處於不同的供求變化週期。前面我們詳細分析了豬肉的供求和價格變化。而蔬菜在2009年之前是供過於求,蔬菜價格持續下降的。09年上半年以後,價格開始持續回升,8、9月份蔬菜上漲加快。在長期供過於求,價格偏低的情況下,市場機制發揮了作用,所以09年以來蔬菜的供給結構和總量的確發生了一些變化。特別是部分品種出現了短缺,比如大蒜、蔥、姜,08年前大蒜價格暴跌到幾毛錢一斤,影響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産量下降造成去年年中以來大蒜價格暴漲。加之09年我國南方局部出現的乾旱,北方較早出現的雨雪天氣,對蔬菜的生産和流通影響較大。
二是蔬菜和豬肉特性不同。我國北方冬季蔬菜相當一部分需要從海南、廣西、雲南調入,鮮活蔬菜怕凍,冬季運輸難度大,也非常難儲存。入冬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連續遭遇強降雪天氣,對蔬菜的供應影響很大,這一點與豬肉也有很大不同。
三是需求量不同。蔬菜消費量遠比豬肉消費量大。比如北京市,每天需求量為1.6萬噸,而豬肉僅需1200噸。蔬菜需求如此量大,特殊天氣下,保障供應的難度自然很大。
但豬肉的生産週期很長,如果生豬生産出了問題,母豬少了,恢復起來需要近兩年左右的時間。而蔬菜生産週期短,南方菜兩個月時間就可以增加,北方大棚不出半年,最快的還可用豆芽保障。所以這一輪蔬菜價格儘管波動明顯,但並不像2007年豬肉那麼劇烈,時間也不會持續那麼長。
目前全國蔬菜總量供給是有保障的,而且品種很多,替代性很強,南北可以互補,受天氣和運輸的影響是暫時的,隨著天氣好轉,供應將明顯改善。
沈丹陽:今天發佈會到此結束,感謝三位司長,感謝在座的記者朋友們,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