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監管 清費治亂
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利益
——2009年價格工作回眸之一
價格變動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價格工作的成效如何,最終要看是否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是否切實保障群眾生活不因價格上漲而下降。以人為本,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是2009年價格工作的最大亮點。
一、密切關注價格動態,努力緩解市場價格波動對群眾生活的影響
去年,我國價格總水平一直低位運行,但由於國際金融危機對經濟運行和就業造成了很大衝擊,群眾對生活必需品價格變動更加敏感。各級價格主管部門沒有因為價格總水平低位運行而放鬆警惕,而是兢兢業業做好日常價格監測工作,對糧食、生豬、蔬菜、鋼材、鐵礦石、有色金屬等重要商品,及時掌握價格變動情況。對可能誘發異常變動的苗頭性問題,及時研究穩定對策,避免因價格異常波動影響群眾生活。
隨著黨中央國務院採取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的實施,下半年我國經濟明顯復蘇,部分商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社會通脹預期逐漸抬頭,為防止群眾爭購、搶購,影響社會穩定,各級價格主管部門一方面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組織調運,保障供應,穩定價格;另一方面,加強正面引導,積極宣傳重要商品生産正常、供應豐富、庫存充足的良好形勢,將糧食、豬肉、食用油、雞蛋、蔬菜價格波動的真實原因和後期走勢及時告訴群眾,穩定群眾心理預期,為保持市場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防止糧油肉蛋菜等群眾生活必需品價格過多影響低收入群眾的基本生活,各地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陜西、黑龍江、貴州、四川等省充分發揮價格調節基金作用,補貼低收入群體生活。繼江蘇、浙江、山東之後,寧夏建立了低收入居民生活補貼標準隨物價變動動態調整的機制。山東啟動物價上漲與低保標準挂鉤聯動工作,農村和城鎮低保標準均有所提高。
二、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努力緩解政府管理價格的調整對群眾生活的影響
推進價格改革,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價格改革的根本目的在於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理順價格關係,為發展社會生産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創造良好的價格環境。但在價格改革的過程中,部分商品和服務的價格難免出現一定的上漲,為防止價格改革影響人民生活,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安定群眾生活的政策措施:在實施成品油價格改革過程中,一次性取消公路養路費、航道養護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水運客貨運附加費等六項收費,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繼續堅持實行石油企業上下游利益調節、相關行業價格聯動、對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補貼、石油漲價收入財政調節,減緩油價上漲對農業生産、城鄉客運、出租車等行業的影響。在推進電價改革的過程中,明確要求暫不調整居民電價,儘快研究實行階梯式電價,滿足群眾基本生活需要;在調整水價時,切實加強成本監審,擠出“水分”,並明確水價調整的重點是解決污水處理費沒有足額徵收到位問題,嚴格控制以彌補成本為由提高水價。
與此同時,各級價格主管部門還積極推進民生價格改革,完善價格機制,降低或取消了一批涉及民生的重要商品價格和收費,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取消了義務教育借讀費和農村義務教育住宿費,對中等職業教育農村家庭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實行免費政策,穩定高校收費標準。規範有線電視收費,全面梳理涉及有線電視收費項目,取消不合理收費項目。將民航燃油附加,以及固定電話和“小靈通”的月租費、“市話”通話費、出租電路長期租用費等電信資費,由政府定價改為上限管理,鼓勵企業開展競爭降低價格。
三、健全應急反應機制,防範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價格異常波動
2009年,重大事件、突發事件很多,對重要商品價格的影響很大。各級價格主管部門經受了急難險重任務的考驗,在應對甲型H1N1流感疫情、穩定“7.5”事件後新疆局勢、歡慶建國六十週年、應對強雨雪天氣等重大事件、突發事件時期,都做到了第一時間部署應急監測、第一時間掌握價格動態、第一時間提出應對措施、第一時間組織市場應急監督檢查,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價格應急管理任務,市場秩序基本穩定。例如,甲型H1N1流感疫情發生後,迅速下發緊急通知,部署應急監測任務,要求地方切實加強防控流感疫情醫藥産品及相關原材料價格的監管,保持相關商品價格基本穩定。去年11月份和歲末年初部分省區市出現強降雪天氣,一些商品生産受到影響,並因交通運輸受阻可能引發市場價格異常波動後,又連續下發通知,迅速部署穩定生活必需品和交通運輸價格工作,並逐日督促各地認真落實,為穩定物價、安定民心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