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萬鋼:加強基層科技工作 引領縣域經濟科學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11日   來源:科技部網站

加強基層科技工作 支撐引領縣(市)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
科學技術部部長 萬鋼

    一、堅持把科教興國戰略落實到基層,基層科技工作為推動縣(市)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自全國縣(市)科技工作會議以來,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基層科技工作,推動縣(市)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科技工作進一步向基層延伸,對縣(市)域經濟社會發展支撐引領作用日益顯著

    2004年以來,國家各類科技計劃加大了向基層傾斜的力度,星火計劃、火炬計劃、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始終把支撐縣(市)域經濟發展作為工作重點。特別是,科技部、財政部專門啟動實施了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實施5年來,中央財政投入資金12億元,支持了781個縣(市)實施科技成果産業化項目,強力推進了縣(市)域經濟發展,被譽為“基層科技工作的春天”;科技支撐計劃對區域特色産業發展加大了支持力度,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共性問題加大了攻關力度,“十一五”期間由地方科技主管部門牽頭的項目255個,佔總數的39%,總經費達67.3億元,由部門行業牽頭的項目也有40%左右落實到地方。大部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實施和地方有很大關係,許多專項成果推廣、示範基地建設都落在縣(市)地區。與此同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針對本地實際,制定了各類科技計劃,安排了重大科技項目,加大資金投入,直接支持基層科技工作。

    在各級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縣(市)域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的支撐引領作用日益顯著,主要表現在:

    第一,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夯實了縣(市)域經濟發展基礎。通過對生物育種、糧食豐産、節水農業、數字農業、動植物疾病防治和農業技術轉化的支持,在雜交水稻、抗蟲棉、小麥細胞工程、家蠶功能基因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增加了我國農業技術儲備,顯著提高了農業生産技術水平和綜合生産能力。

    據測算,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已超過95%,2008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超過50%,科技為我國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夯實縣(市)域經濟發展基礎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培育了高新技術企業,優化了縣(市)域經濟結構。通過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火炬計劃在縣(市)域的實施和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農業科技園區在縣(市)域的建設,孵化、培育、支持了大批高新技術企業,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優化。僅2007年到2008年,平均每個縣和縣級市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從5.04億元增長到6.51億元,增長29.17%。56個國家高新區既關注了環境能源,又發展了高新企業,2008年總收入達到了65000億元,但萬元GDP能耗僅僅是2005年的40%左右。

    第三,促進了現代服務業,區域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通過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建設,率先進行了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實驗示範。2009年表彰的13個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他們在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公用事業的信息化進程方面,在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社會健康、公共衛生,以及防災減災方面做出了表率,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四,提高了基層就業、創業的能力,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在科技推進縣(市)域經濟發展的各項工作中,突出了“就業帶動”目標,優先支持帶動基層就業增收的項目、企業和産業。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實施5年來,增加就業崗位近190萬個,覆蓋農戶近400萬戶,實現年人均增收605元,是我國近3年來農民人均年增收的兩倍。每年還通過星火科技培訓等多種方式,針對農民和農民工開展培訓達1500萬人次以上,提高了農民科技就業、創業的能力。

    (二)新機制新模式不斷涌現,縣(市)域科技自主創新和服務“三農”能力大幅提升

    多年來,我們積極鼓勵改革創新,緊緊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心工作,注重發現和推廣新機制、新模式,不斷提升縣(市)域科技自主創新和服務“三農”能力。

    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大力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鼓勵支持縣(市)域企業與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進行技術合作,建立産學研聯盟,開發、轉化、應用了一大批科技成果,提升了企業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據2025個縣和縣級市的數據統計,從2007年到2008年,平均每個縣和縣級市年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74.9%,萬人專利申請數和授權數分別增長28.7%和21.0%;依託企業的工程技術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創新載體也在縣(市)落地開花,顯著提升了縣(市)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以江蘇省江陰市為例,3年多來共新建各級各類企業研發機構259家,其中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1家,省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4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3家,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我們還積極推動了多元化、信息化、社會化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有效提升了科技服務“三農”能力。各地在推廣南平科技特派員制度、海南農技110信息服務等多種農村科技服務新機制、新模式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完善多元化、信息化、社會化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特別是科技特派員制度在實踐中,創造了“寧夏模式”、“浙江機制”等各具特色的創業與服務模式,在全國形成了穩定發展的良好格局。在此基礎上,科技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八部門啟動了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鼓勵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村一線,圍繞當地特色主導産業發展,創新創業和服務,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推動了多元化、信息化、社會化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1.6萬餘名科技特派員長期活躍在農村基層、農業一線。此外,已經有14個省份開通了星火科技12396服務熱線,建立基層信息服務站點1.5萬個,覆蓋農民近2億人,成為多元化、信息化、社會化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的重要力量。

    (三)政策法規建設不斷加強,基層科技發展環境得到大幅改善

    科技部把2004年確定為“縣(市)科技工作年”,這充分反映了國家對基層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當年召開的全國縣(市)科技工作會議對推進基層科技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明確了發展思路和主要任務,研究提出了多項具體措施,激發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支持基層科技工作的熱情;《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將農業、城鎮化確定為“亟待科技提供支撐”的重點領域,選擇任務明確、有可能在近期取得技術突破的項目優先組織,進行重點安排,為解決基層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緊迫問題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撐;200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科技部、中央編辦、財政部、人事部《關於推進縣(市)科技進步的意見》,全面規劃和部署縣(市)科技工作,提出了縣(市)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和重點任務,基層科技工作獲得了強有力的國家政策保障;2007年末,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通過立法保障了基層科技管理機構工作職能和科技投入力度,為進一步加強基層科技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此外,通過加強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工作,引導“一把手”抓第一生産力,實施縣(市)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大幅度提高了基層科技工作地位,大幅度增加了基層科技投入,有力地提升了基層科技能力。

    通過上述政策措施,初步扭轉了基層科技工作相對薄弱的局面。縣級財政的科技支出大幅度增加,據初步統計,從2003年縣均不足400萬元提高到2008年的1000多萬元,增長了1.5倍;縣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每年事業費平均增長到100多萬元,許多縣(市)擁有獨立的辦公場所,下屬的生産力促進中心、信息中心等科技服務機構能力日益增強;縣級科技管理幹部隊伍素質大幅度提高,本科及以上學歷科技管理人員所佔比例已接近50%,幹部年輕化、專業化趨勢日益明顯等等。

    回顧幾年來基層科技工作的發展,之所以能夠在支撐縣(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中發揮突出作用,取得顯著成效。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經驗和做法值得認真總結、長期堅持。

    第一,推動黨政一把手抓第一生産力,是做好基層科技工作的組織保障。在加強基層科技工作中,積極推動“一把手抓第一生産力”。目前全國90%以上的縣(市)建立了由黨委或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科教領導小組,把落實自主創新戰略貫穿于全部經濟工作之中,把科技工作擺在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為基層科技工作創造了廣闊的舞臺和發展空間,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另外,縣(市)黨政一把手高度重視組織實施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等科技項目,在組織保障上促進了科技工作與縣(市)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

    第二,促進科技工作重心下移,引導科技要素向基層集聚,是提升基層科技能力的重要手段。科技工作要面向基層,貼近基層,服務基層。在市場條件下,城市科技資源和生産經營要素向農村轉移具有典型的“逆向”流動特徵。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農民在銀行存的錢,很多又流向了城市。怎麼樣來逆轉這個方向,怎麼樣讓科技真正惠及到基層老百姓,惠及到縣(市)區域,是縣(市)科技工作的重點之一。這就要求在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同時,加強城鄉科技統籌和區域科技統籌,發揮政府“看得見的手”的作用,把國家科技計劃資源向基層傾斜,通過科技工作重心下移,依靠科技發展經濟,引導城市的科技、人才、管理、資金、信息等要素更多地向基層、向農業一線集聚,向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流動。

    在這次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廣東省各縣(市)中小企業受到的影響很大。在落實國務院《關於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過程中,他們選派了一大批科技特派員進入中小企業,帶著知識,幫助企業改進産品、改進生産流程以及管理工作,同時也吸引了大量資金向企業流動,使得這些中小企業迅速度過了危機。

    第三,注重體制機制創新,發揮基層首創精神,是加強基層科技工作的內在動力。基層科技工作是科技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的前沿陣地。在實際工作中難免遇到各種困難,需要不斷用創新來加以解決,用實踐來加以檢驗。科技特派員制度、農業專家大院、農技110、科技合作社等富有活力、廣受基層歡迎的新機制、新模式,都是各地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勇於創新的碩果。實踐表明,科技人員的首創精神與科技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相結合,是搞好基層科技工作的內在動力。

    二、充分認識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基層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大力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上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農業進入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城鎮化進程向以縣(市)域城鎮化發展為重點轉變的關鍵時期,國民經濟分配格局將向農業和農村公共領域傾斜,呈現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局面。這就更加需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基層科技工作的重要意義,把科教興國戰略和自主創新戰略落實到基層,推進縣(市)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一)加強基層科技工作是統籌城鄉發展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內在要求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的根本問題。黨的十七大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把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作為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差距大,主要根源是中西部縣(市),特別是廣大農村的生産力水平落後,而科技水平的差距則是影響這些地區生産力水平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基層科技工作是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推動城鎮化進程的有效抓手。加大基層科技工作力度,把農村經濟的發展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才能從根本上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加速新農村建設進程。

    (二)加強基層科技工作是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和提高區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

    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這是提高區域創新能力、增強區域競爭力、完善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保證。區域創新體系作為一個區域內有特色的、與地區資源特徵和産業結構相關聯的、推進創新的制度組織網絡,其目的是推動區域內新技術或新知識的産生、流動、更新和轉化。基層科技工作承擔著大量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的艱巨任務,關係到科技成果能不能轉化為經濟社會效益,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所以説基層科技工作是提高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推動我國實現“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重要抓手。沒有基層科技工作的健全有力,科技成果的轉化就沒有了落腳地,區域創新能力的提高就無從談起,創新型國家建設就無法落實。我們一定要從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提高區域創新能力的高度,認識加強基層科技工作的重要性。

    (三)加強基層科技工作是轉變縣(市)域經濟發展方式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需求

    溫總理在2009年12月剛剛閉幕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代表發展中國家發言提出,應對氣候變化必須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統籌安排,絕不能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也絕不能用延緩發展中國家的貧窮和落後為代價。其實,應對氣候變化不僅僅是環境問題,更重要是一個發展的問題,是發展中國家爭取發展空間的問題。同樣是發展模式的轉型,在東部大城市面臨的問題和在中西部面臨的問題是不一樣的。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必須高度重視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注重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轉變發達國家過去走過的以資源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調整經濟結構,促進內生發展,將成為今後的主旋律。必須調整工作思路,堅持科學發展,把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解決增長的中心環節。在眾多大城市面臨的則是要在發展的同時,解決一些現代化城市面臨的製造業轉移、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在這方面,基層科技工作做了很好的實踐,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上海市楊浦區和遼寧省的特色産業基地等在産業結構調整和城市轉型方面都做了很好的探索實踐。無論是哪種轉型,都要求我們從制定科技發展規劃和産業發展目標著手,採取切實引導扶持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優化資源配置,改善科技創新環境,積極為産業和企業搭建創新創業的公共服務平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加強基層科技工作是國家科技工作和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

    隨著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日益強化公共服務職能,為社會提供基本的科技基礎設施、科技信息知識和技術培訓等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是各級政府最重要的職責之一。我國縣(市)域面積佔國土面積的90%以上,人口占80%以上,這就客觀上決定了,為廣大基層人民群眾提供科技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是國家科技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在經濟發展水平低、市場發育程度低的地區,要把基層科技工作放在與義務教育、公共衛生、扶貧和保護環境等同等重要的地位來抓,進行重點部署,使科技進步充分惠及億萬普通民眾,體現執政為民的理念。

    三、進一步明確基層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標和任務,促進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與發展

    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廣大基層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我們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科技部等部門《關於推進縣(市)科技進步的意見》提出的工作目標,進一步明確工作任務,推動縣(市)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尤其要關注兩個重點:一是怎樣來推動縣(市)域現代農業和高新産業的發展;二是怎樣科學地推進城鎮化發展和城市、特大城市的經濟轉型。下面,我提幾點要求:

    第一,以加大科技計劃向基層傾斜力度為重要途徑,加速科技成果在基層轉化應用。

    要緊緊圍繞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産業化這條主線來調整部署、配置資源和提高能力。繼續保持星火、火炬、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對基層科技工作的傾斜支持。在此基礎上,科技支撐計劃、重大專項等也要進一步加大對基層的支持力度,發揮“種子資金”和“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支持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技術水平高、産業化前景好、成長潛力大的科技成果在基層轉化應用,不斷增強縣(市)獲取、擴散科技成果的能力,使之在推動基層科技進步中發揮更大作用;要繼續穩定實施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進一步擴大覆蓋範圍,尤其對中西部地區和東部欠發達地區進行重點支持,推廣應用一批市場前景看好、對農民增收致富帶動性強的科技成果,發展一批輻射面廣、能夠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的産業,培育一批新型産業化龍頭企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帶動農民致富和財政增收,實現民富、縣強;要加強各方面的協調和配合,積極探索和總結有利於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機制,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加強科技仲介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實現産學研的有機結合。

    第二,以加強各類示範基地建設為重要載體,輻射帶動縣(市)域科技能力全面提升。

    要充分發揮國家科技進步示範縣(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等示範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全面提升縣(市)域科技能力。要在已批准的140個國家科技進步示範縣(市)的基礎上,再建設一批,探索和總結加速基層科技進步的做法和經驗,對同類地區發揮示範和引導作用;要在已經通過驗收評估的38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基礎上,再啟動一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工作,把園區作為農業科技集成示範平臺、農業科技企業孵化基地、農業技術培訓推廣平臺、現代農業要素集成載體,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拓展農民增收渠道,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要按照溫總理對高新區“四位一體”的目標定位,把高新區建成為促進區域技術進步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建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強大引擎,建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服務平臺,建成為搶佔世界高新技術産業制高點的前沿陣地;已批准的13個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要大力開展節能減排、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防災減災、資源循環利用,以及和諧社區、社會健康衛生等各個領域的科技示範活動,及時總結在循環經濟、低碳生活、低碳社會等方面先進經驗,並組織推廣。

    第三,以加快實施民生科技行動為重要手段,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

    推進城鎮化進程是實現城鄉統籌、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也是全面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距的關鍵。至2008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45.68%,並以每年1%的速度快速增長。但目前村鎮發展總體上還處於相對獨立、分散、自發的狀態,迫切需要科技的引領和支撐。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堅定不移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目標,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提出“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提升城鎮發展質量和水平”。要繼續加大力度推動民生科技行動和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強力推進農村民生改善,推進城鎮化進程,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重點圍繞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生態環境,推動農村小城鎮建設等,加快相關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要加強村鎮規劃建設的標準化、規範化應用,提高村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並在村鎮水資源、生物質能源、地方特色資源、健康與安全保障、非農産業、數字家園等方面開展新的佈局;要進一步強化城鎮化領域技術創新和集成,實現重大關鍵技術的突破和跨越,加強共性技術與示範應用的有效銜接,協調能源、資源、環境的承載力,著力提升人居綜合環境質量,推進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促進特大城市從産業經濟逐步向知識經濟和創新經濟轉型。

    第四,以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為重要依託,提升縣(市)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目前,佔企業總數99%以上,提供城鎮就業崗位75%以上的我國中小企業主要分佈在縣(市)區域。在一個縣(市)範圍內,往往少數幾家企業的技術創新狀況,就決定了當地經濟發展的水平,決定了科技工作的格局。基層科技工作要特別重視創新型企業建設,注重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目前,科技部正在加緊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提出面向重點産業振興,構建一批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建設一批企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大力推進創新型企業建設。基層科技工作要依託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積極引導縣(市)企業切實發揮好創新主體作用,抓住機遇,主動參與到技術創新聯盟建設中來;積極促進中小企業産學研用緊密結合聯動,廣泛帶動區域內關聯企業發展,加快先進技術向中小企業輻射和轉移;積極利用技術創新服務平臺這個載體,為縣(市)企業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支撐中小企業集群發展;按照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門《關於動員廣大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意見》要求,積極動員廣大科技人員深入一線服務企業,全力幫助和支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活力,破解發展難題,增強核心競爭力。

    第五,以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為重要抓手,促進縣(市)域特色産業發展和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2009年6月5日,科技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部等八個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的意見》,對推進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進行了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各級科技主管部門要認真貫徹《意見》精神,圍繞建設和延長農業産業鏈,發展區域特色優勢産業,支持科技特派員圍繞農業産業鏈的關鍵環節,領辦、創辦、協辦經濟實體和專業合作組織,推進産學研深度結合,形成産業技術聯合體,加快縣(市)域經濟發展;要把科技特派員科技服務與公益性農技推廣體系緊密銜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發展多元化農村科技服務模式,建立健全多元化、信息化、社會化農村科技服務體系;要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拓寬科技特派員來源渠道,突破身份、領域、行業、部門、區域的限制,吸引大學生、返鄉農民工、農村青年等優秀技術、管理、經營人才加入到科技特派員隊伍中來;要積極探索發展創業協會和創業基金等有效形式,強化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提高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綜合配套能力。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幾年來科技進步考核工作已經成為加強基層科技工作、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有效手段。要高度重視和充分利用科技進步考核這個政策調控手段,以評促建,增強基層科技工作活力,保障國家各項科技惠農政策和措施落實到基層。第一,要通過科技進步考核,強化縣(市)黨政領導的科技意識,以落實縣(市)黨政主要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為核心,使“一把手抓第一生産力”工作切實落到實處;第二,要通過考核工作,健全科技管理機構,為科技管理部門配備強有力的班子,創造更好的工作條件;第三,要通過科技進步考核,進一步增加財政科技投入,規範使用,更好地發揮財政科技投入的作用;第四,要通過科技進步考核,強化黨政相關部門聯合推動的工作機制,發揮縣(市)人大、政協對科技工作的監督和檢查作用,保障縣(市)科技進步各項工作紮實有效開展。

    同志們,自2004年“全國縣(市)科技工作會議”以來,基層科技工作的環境和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科技引領支撐縣(市)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基層科技發展不平衡,創新能力相對薄弱,個別地方基層科技工作“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面對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面對基層科技工作存在的困難和挑戰,科技界的同志,各級黨政領導同志,特別是縣(市)主要領導同志,一定要樹立起強烈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同時也要增強搞好基層科技工作的信心。下面,我想再提四點期望: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機構完善職能。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提高認識,堅持把科技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財力投放、幹部配備上予以傾斜。確立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振興縣(市)域經濟的戰略指導思想,切實履行職責,親自過問科技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定期聽取科技工作彙報,加強對有關重大問題的宏觀指導和綜合協調。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科技部等部門《關於推進縣(市)科技進步的意見》要求,進一步“健全機構、加強隊伍”。

    二要加大資金投入,推動科技金融結合。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關於進一步增加科技投入、建立財政性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的規定,實現財政科技投入增幅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支出增幅。要注重科技與金融的結合,在發揮政府投入作用的同時,增強調配全社會金融資源的能力。近幾年來,中央對於科技的投入每年以將近25%的速度在增長,2008年全國各地方政府對於R&D的投入第一次和中央財政投入持平,近年來企業對於科技的投入大幅度增加,2009年還成功推出了創業板。在此基礎上,要逐步完善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體系。

    三要注重機制創新,做到有為才能有位。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調節相結合,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不斷探索基層科技工作新機制,通過“有為”,實現“有位”。基層科技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縣(市)經濟社會發展等重大問題的前瞻性研究,發揮好參謀助手作用,為政府決策提供科技支撐,推動縣(市)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既要學會當領唱,也學會當配角,調動各部門推動科技進步的積極性,統籌規劃、組織協調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共同做好當地的科技工作;要加強國內外、區內外科技合作與交流,主動承接産業技術轉移,構築“內引外聯”的新格局。

    四要強化輿論宣傳,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要高度重視基層科技宣傳工作,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廣泛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提高基層幹部群眾的科技意識、科技水平和掌握運用科技的能力;要大力宣傳基層科技工作的重大意義,重點宣傳基層科技工作的好典型、好經驗,突出宣傳有重大貢獻的基層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營造有利於基層科技進步的良好社會氛圍。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須走創新型國家發展道路,必須將科教興國戰略和自主創新戰略落實到縣(市)基層。總結縣(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表明“科技興,則縣市興;科技強,則縣市強”。無論現在,還是將來,基層科技工作都天地廣闊,大有可為。讓我們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為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鏈結
· 科技部會議研究先進製造技術“十二五”發展戰略
· 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會見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蓋圖
· 科技部:加快推進自主創新 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 科技部等六部門負責人熱議鄱陽湖經濟生態區規劃
· 科技部將加大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支持力度
· 科技部等四部門聯合慰問汶川地震斷裂帶鑽探人員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