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未來發展的關鍵在人才,而人才的基礎在於教育。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3月29日開始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4月29日截止,為期一個月。《規劃綱要》確立了上海教育中長期改革發展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學習型社會,每一個人的發展潛能得到激發,教育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而率先轉變教育模式,是上海教育未來探索的方向。
上海教育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在減負、課改、普及教育等諸多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但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界人士也深知上海教育仍存在薄弱環節,其中包括: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人才培養模式尚不適應時代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健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學校之間辦學條件和教育質量存在較大差距;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相對滯後,教育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與城市功能定位還不相適應等等。
2008年8月,國家正式啟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工作,上海等9個省區市與國家同步,分別制定地區規劃綱要。而上海教育的薄弱環節,正是《規劃綱要》力圖破解的重點和難點。
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大一點
在《規劃綱要》制定的同時,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國家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探索正在悄悄進行,“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大一點。上海必須敢闖敢試!”上海將著力在十個方面開展先行先試:出臺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指導意見;改善中小學硬體設施;修訂課程標準,鼓勵高中多樣化辦學,高中和高校合作培養拔尖人才;開展校長培訓,實施城鄉統一的編制標準,鼓勵優秀教師城鄉之間流動;制定中等、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標準;完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中等、高等教育;建立住院醫生、專業碩士學位貫穿制度;加快建設終身教育體系;健全完善民辦學校財務制度,對營利和非營利的民辦學校實施不同的評價認證;促成華東師大和紐約大學合作;完善中外合作辦學審批、評價、監管機制。
《規劃綱要》用一個專門的部分,突出強調教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指出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的關鍵是正確處理政府、學校、社會、市場之間的關係,提高政府教育公共服務能力,增強各級各類教育機構辦學活力。為此,《規劃綱要》具體提出了教育公共服務機制創新、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辦學體制改革、學校內部體制改革以及招生考試製度改革等五個方面的改革思路和舉措。
確保人均教育經費和教師工資逐步增長
制度保障之外,上海未來教育發展還將獲得充實的財政支持。上海財政部門負責人昨天明確表示,將努力做到市與區縣兩級政府的教育財政撥款增幅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確保在校學生人均教育經費和教師工資逐步增長。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義務教育財政投入市級統籌體制和機制,基本實現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配置標準統一、學校經費標準統一、教師隊伍配置標準統一、教師收入標準統一。
用世界眼光,顯上海特色,翻開《規劃綱要》,上海教育現代化的未來藍圖已經展現:人人學會終身學習,終身享有教育機會,形成終身學習的教育新體系;教育的選擇性進一步擴大,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形成激發受教育者發展潛能的教育新模式;政府、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教育的改革發展,教育的開放度和國際化水平明顯提高,形成開放多元的教育新格局;與城市人口、結構及城市功能定位相適應,形成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新佈局。
相關鏈結:
到2020年上海教育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主要指標
■全市0~3歲嬰幼兒早期教養指導服務普遍開展,3~6歲兒童入園率達到99%;
■適齡少年兒童都能接受公平而高質量的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完成率達到99%,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9%,實現義務教育標準化和均等化;
■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99%,教育的選擇性、優質性和特色性更加明顯,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機滲透;
■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每10萬人口中在校大學生人數將達到5200人,建成一批高水平大學和高質量的特色高等學校;
■教育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中留學生所佔比例達到15%左右,基本建成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城市;
■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提高,小學建網學校比例達到100%,廣大師生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明顯增強;
■市民整體素質明顯提高,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5年,25~64歲人口大專及以上比例達到37%,建成面向全民、伴隨終身的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