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至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羅富和率國家特邀國土資源監察專員考察團,赴安徽、山東兩省考察農村土地整治工作。全國政協副秘書長、農工黨中央副主席劉曉峰,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國家土地副總督察鹿心社陪同考察,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等民主黨派的7位國家特邀國土資源監察專員參加考察。
具有獨特智力優勢的國家特邀國土資源監察專員,把目光聚焦于農村土地整治,積極建言獻策,將對規範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當下推進中的農村土地整治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農田及農村的面貌?成效如何?農民是否滿意?存在什麼問題?下一步怎麼規範推進?
帶著對農村土地整治的關注,滿懷對農村、農民的深厚感情,考察團一行一週行程逾千公里,在安徽、山東兩省開展了密集而有深度的調研。深入田間地頭,走村入戶,實地查看了安徽省肥東縣等7個市、縣的9個農村土地整治項目以及安徽省淮北市、山東省兗州市的2個採煤塌陷區土地綜合整治現場。同時,聽取了安徽、山東兩省及相關縣市政府的彙報。在切身接觸和了解實際的調研中,考察團一行對於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認識越來越清晰,所關注問題的答案也逐漸揭曉。
最好的農田 最美的新村
初夏時節,山東省章丘市基本農田示範項目辛寨片區。
厚厚的麥毯,從眼前一徑鋪向天邊。遠處,一方方良田,一行行樹木,一道道水渠,好似尺子劃過一般平直規整。
“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農田。”國家特邀國土資源監察專員、民進中央科技醫衛委員會副主任王民感慨道。
據介紹,辛寨片區對9100畝耕地進行統一平整,重新劃方,每方為100畝,配套建設了溝、渠、路、林、涵、閘、井、泵、電、管、房等設施,新增耕地1088畝,糧食畝産由1800斤提高到2400斤,每畝增收400多元。
農村土地整治,是對農村地區低效和不合理利用的田、水、路、林、村、房進行綜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産出率的土地利用活動。通過對主要耕作區的田塊、田坎、溝渠、田間道路等進行建設性改造,小田變大田,增加耕地數量,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高標準、成規模的基本農田。據統計,1999年至2009年,全國整治農用地2億多畝,新增耕地率5%~8%,農田産能提高10%~20%,生産成本降低了5%~15%。
考察團了解到,安徽、山東兩省不約而同地將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擺在了農村土地整治的第一位。安徽省政府規定,復墾後新增耕地的5%作為凈增加的耕地,不得佔用。山東省每年要整治高産農田60萬~80萬畝。
辛勤耕耘,必有碩果。通過開展農村土地整治,2008年,安徽省首次實現耕地面積凈增加,凈增耕地3萬畝;山東省整治後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積,連續11年實現了耕地佔補平衡。
考察途中看到的一幕幕場景更讓大家切身感受到這種變化。
5月21日,山東省兗州市新城區新兗鎮金村社區土地整治挂鉤項目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考察團,村裏已組成專門的農業生産隊,機械化播種、耕種、收割。
5月22日,山東省肥城市桃園鎮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整理項目現場。一望無際的農田上,混凝土路、機耕道、溝渠橋涵、機井等一應俱全。陳昌智接過工作人員遞來的遙控器,對準機井房,輕輕一按,清水便從田邊的機井出水口嘩嘩流出,順著溝進了田間。“這樣一個機井,能夠管150到200畝地。進行農村土地整治時,井、泵都必須一起修。”工作人員介紹道。
“農村土地整治,對於保護18億畝耕地紅線,推動農業産業化規模化發展,意義重大。”羅富和的話,引起了考察團成員的共鳴。
“農村土地整治承前啟後,既是佔補平衡的一種新形式,又為將來的農業規模化經營打下了基礎。”國家特邀國土資源監察專員、農工黨中央社會與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常紀文認為。
現代農業的雛形已經顯現,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又會是什麼模樣呢?
在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白龍鎮長王村,考察團一行看到:寬敞整潔的水泥路面兩側,一棟棟二層白色小樓整齊排列,每戶還自帶小院。據介紹,該村由原來15個自然村“縮”為3個中心村,騰出了1234畝土地,戶均佔地由1.7畝降到0.5畝。建新區裏,小學、幼兒園、衛生室等公建面積近5000平方米;自來水、有線電視、電話等已接通。在村民王成兵的家中,二樓客廳擺放著一張乒乓球臺,衛生間裏,抽水馬桶、熱水器、洗衣機等一應俱全。
地處兗州市新城區的新兗鎮吳村社區,儘管還是“村”,卻與城市中的大型社區並無二致:高層樓房,小區綠蔭成片,體育場、兒童遊樂場、老年公寓、超市、診所、花園等配套設施十分完善。
經過整治,傳統的鄉村變了樣:村莊變“瘦”了,長“高”了,出門不再是泥巴路,購物有超市,生病去衛生所,孩子上學就在家門口……
“農村土地整治,有利於推進新農村建設,有利於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有利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陳昌智在座談會上指出。
5月20日,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楊店鄉濱湖社區。看到能容納近萬人的文化廣場、現代化的信息服務中心、寬敞明亮的圖書室……專員們紛紛掏出數碼相機,記錄下“最美的新農村”。
統籌城鄉的有力杠桿
保護18億畝耕地紅線,統籌城鄉發展,推動新農村建設,是中央確定的重大戰略目標。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建設用地需求擴大。如何解決這些保障發展與保護資源的矛盾,無疑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紅線不能碰,發展繼續用。存量還要控,兩約把路通。”座談會上,肥城市委書記張瑞東這樣介紹作為“地方官”的體會。實現集約節約用地的一個重要途徑即開展農村土地整治。
當前開展的農村土地整治,是將土地整治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相結合,重點開展農田整治,在有條件的地區,對農村散亂、廢棄、閒置的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進行整治,首先復墾為耕地,調劑為建設用地的,在滿足農民建房、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以及留足發展非農産業用地後,按照城鄉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的原則,運用增減挂鉤政策,將農村節余的建設用地指標調劑到城鎮使用,獲得的土地收益返回農村用於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換而言之,農村土地整治,不僅增加了耕地面積,還進一步挖掘和拓展了城鄉經濟發展空間。
安徽、山東的實踐證明了這一點。
以汶上縣楊店鄉的農村土地整治項目為例,該鄉將轄區內的33個行政村整合為6個中心社區,預計可騰出土地9083畝,復墾為耕地後,形成的建設用地指標中有3000多畝留在社區作為了非農産業發展用地,在社區周邊規劃了二、三産業項目園區,目前已有12個項目入駐,安置了3000多農民就業。節余的6000多畝建設用地指標則可調劑到當地城鎮使用,所得收益部分返還農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從而形成有效的城鄉良性互動。正如安徽省副省長倪發科所概括的那樣,開展農村土地整治的實質,是啟動和運用好土地的級差收益,從而破解城市建設缺地、農村發展缺錢的困境。
作為農村土地整治的試點省份,安徽、山東還有哪些做法和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隨著考察的深入,一些共識逐漸形成了。
其一,堅持科學規劃,解決“點怎麼選”的問題。兩省按照“農田向適度規模集中,居住向中心村鎮集中,用地向園區集中”的思路,統籌協調土地利用、鎮村體系建設和産業發展等規劃,編制了省級農村土地整治規劃。山東省編制了四級農地整理規劃,安徽省全椒縣編制了《縣域村莊布點規劃》等,整體安排生産、生活、居住建設、生態用地佈局。
其二,堅持整合資金,解決“錢怎麼來”的問題。目前,安徽、山東兩省用於農村土地整治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四項:一是土地整治專項資金;二是指標挂鉤收益返還資金;三是整合農業、交通、水利等涉農資金,“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合肥整合了涉及22個部門、三大類30項資金,集中進行投入;四是農民自籌資金。
其三,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解決“事怎麼辦”的問題。考察團所到市縣都組成了領導機構,形成了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配合的工作格局。在推進該項工作過程中,普遍實行“三做主”,對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如何管理新村等讓農民自己做主。
“小田變大田,小村莊變大村莊,小錢變大錢,小事變大事。”國家特邀國土資源監察專員、民盟中央農業委員會副主任陳學軍對基層的探索作了形象的概括。
調研和座談會中,農村土地整治的操作模式也是專員們關注的重點。有專員提出,“農村土地整治要因地制宜,不能採取單一模式。”山東省副省長才利民隨即用該省的經驗給以解釋,他們根據不同項目區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區域位置、民風民俗等特點,採取相應的實施模式。具體來説,分為以下幾種:一是撤村並居。將城市和縣城周圍的村莊改造成高標準住宅小區,使村莊變社區、農民變市民,騰出的土地可用於城市建設和産業發展,有效解決建設用地指標不足的矛盾。二是小城鎮聚集。將小城鎮周圍的村莊向鎮駐地集中,留出部分節約下來的土地用於小城鎮二、三産業發展,為農業規模經營創造條件。三是合村並點。對自然條件較差的偏遠山區、地質災害易發區、採煤塌陷地的村莊和遠離城鎮、居住分散的村落,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實行異地遷移,集中建設中心村,強化公共基礎設施,發展農村商貿物流和服務業。四是縮村填充。對佔地面積大、土地閒置率高的空心村,通過對村莊原址進行拆遷改造,縮村填充,最大限度地減少閒置土地。
綜合兩省的調研情況來看,農村土地整治,既是一些地方增加耕地、堅守紅線的有效途徑,也是節約集約用地、優化城鄉用地結構的現實選擇。
讓農民滿意 把好事辦好
5月18日,安徽省全椒縣六鎮鎮白酒上王新村土地整治整村推進現場。十幾棟二層黃色聯排樓房一字排開,村民已陸續入住。“有沒住進樓房的麼?帶我們去條件最差的農民家裏看看。”陳昌智提出。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考察團來到了一戶平房。男主人和5歲的小女兒在家。房樑很高,屋子裏十分整潔,簇新的傢具和家電。
陳昌智問:“家裏幾口人,房子夠住嗎?建房子花了多少錢,自己掏了多少?”男主人如實回答:“全家4口人,70多平方米。孩子還小,現在夠住。一共花了3萬多,國家補助了4萬多,自己沒有掏錢,還剩了1萬。”
“為什麼不修樓房呢?”陳昌智追問。“大女兒現在正讀高三,想留點錢給女兒讀書。”男主人笑著答道。
“雖然這是一件大好事,但一定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老百姓不願搬就讓他留下,千萬不能強迫。”考察中,陳昌智再三叮囑地方各級政府領導。
“有什麼不滿意的嗎?”在與農民面對面的交流中,鹿心社副部長反復問到這個問題。他強調,農村土地整治過程中,要嚴守紅線,對拆舊部分及時復墾,讓農民受益;要合理安排,對建新部分的土地節約使用,讓群眾滿意。
如何保障農民權益、切實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提高農民收入,這是在安徽、山東兩省召開的幾次座談會上大家談得最集中的話題。“解決老百姓的利益問題要放在第一位。基層的工作經驗是,如果解決不好這個問題,肯定推不動。要有自我剎車機制,農民群眾的監督最敏感、最持久。”張瑞東的發言道出了考察團成員們的心聲。他們一致認為,農村土地整治後的收益和利益一定要向農民傾斜,更多地保證農民生産生活需要,保證農民收入的增加。
在充分肯定安徽、山東兩省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同時,考察團也指出,農村土地整治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資金投入量大的綜合性工作,目前還存在部門聯動不夠,資金整合不夠充分,對維護農民權益重視不夠,村莊建設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備等問題。農村社區怎麼建,後續工作怎樣管理,農村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索。
結合連日來的所見所聞,就如何進一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工作,考察團成員們積極思考,建言獻策。
陳昌智指出,第一,進一步明確農村土地整治的指導思想,要以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促進新農村建設為目標,把獲得的收益和利益更多向農民和農村傾斜。第二,進一步推進農村生産力的提高,促進農村生産方式和生産關係的轉變。第三,進一步完善規劃,加強新建村鎮後期管理。第四,進一步總結經驗,分類進行指導。
“把農村土地整治作為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列入‘十二五’規劃;農村土地整治騰出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放在縣城和有條件的中心鎮,推動城鎮化發展;要進一步完善、提升現有的試點經驗;中央應加大對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各部門要加強協調聯動。”羅富和建議。
鹿心社提出,農村土地整治總體上要更加注重統籌規劃、控制總量、整體推進;要堅持“政府主導、整體聯動”,提高農村土地整治水平;要不斷探索創新,進一步及時總結、完善機制。
“城市節約集約用地的潛力還可以再挖,絕不能因為農村土地整治騰出了建設用地指標,就大手大腳用地。”劉曉峰直言。
國家特邀國土資源監察專員、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人口資源與環境委員會委員溫香彩建議,農村土地整治應“加大宣傳、完善規劃、統籌協調、關注環保”,把好事做好。
陳學軍和國家特邀國土資源監察專員、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九三學社成員蔡克勤都認為,農村土地整治工作關係成千上萬農民的切身利益,要謹慎處理,控制規模,穩步推進。
國家特邀國土資源監察專員、民建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黃海峰建議,加強共同推進工作的機制,形成合力,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工作上新臺階。
“要用好農村土地整治騰出的建設用地指標,應做好長期規劃,好好利用。”王民指出,一要把保護18億畝耕地紅線放在第一位,二要做好新建村莊的規模和佈局;三是在建設新村前預先鋪設環保管線;四要考慮保護一部分農耕文化和農村景觀。
常紀文提出,農民搬入新居後的生活成本不宜大幅提高,耕作半徑不宜過大,騰出的建設用地指標流轉範圍應合理控制,節余指標産生的收益應大部分返還農村。
國家特邀國土資源監察專員、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致公黨中央環境與發展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梁季陽建議,各地在推進農村土地整治過程中,應切實把財富留在農村,而不是流向城市,真正縮小城鄉差異,工農差異。
從安徽到山東,考察團一路行來,熟悉的傳統農業生産生活方式時常映入眼簾——低矮簡陋的農舍散落在貧瘠的村莊;細碎零散、高低不平、遠離水源的農田裏,年邁的老人帶著孩子正在勞作……然而,農村土地整治正悄悄改變著這片古老的土地,為它帶來勃勃生機,昭示未來前進的方向。(呂苑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