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民政部門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著力提高“三個群體”生活水平、加強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發揮民政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基礎作用,有效落實了中央提出的“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要求,各項民政工作都取得了顯著進步,奠定了民政事業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一、社會服務重點工作快速發展
(一)各類收養性機構建設有新的突破。
資金保障和服務保障相結合的適度普惠養老服務邁出新步伐,全國部分縣(市)建立了高齡生活補貼制度,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格局基本形成;開展了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制定實施了社會散居孤兒和福利機構兒童最低養育標準,“明天計劃”、“重生行動”和腦癱康復等助醫項目取得明顯效果;通過落實福利企業優惠政策繼續促進殘疾人在福利企業就業,依法保障殘疾職工合法權益。
截至2009年底,全國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40250個,比上年增加573個,床位299.3萬張,比上年增長7.1%;收養236.2萬人,比上年增長6.4%。年末在院人員按性質分,優撫對象12.7萬人,“三無”對象183.5萬人,自費人員40.0萬人;按年齡分,老年人207.1萬人,青壯年17.5萬人,少年兒童11.5萬人;按類型分,自理(完全自理)186.4萬人,介助(半自理)22.6萬人,介護(不能自理)27.1萬人。
|
|
|
|
|
單位:萬張、萬人、%
|
指標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床位數
|
124.7
|
125.1
|
129.8
|
146.8
|
163.9
|
187.1
|
251.3
|
279.4
|
299.3
|
收養人數
|
89.3
|
92.6
|
96.5
|
110.9
|
123.6
|
147.0
|
200.0
|
221.9
|
236.2
|
床位年增長率
|
10.4
|
0.3
|
3.8
|
13.1
|
11.6
|
14.1
|
34.3
|
11.2
|
7.1
|
1.養老服務事業加快發展。推動各地建立高齡津貼制度,啟動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在黑龍江、江蘇、湖北、重慶、甘肅5個省份進行試點,有效緩解了老年福利服務的供需矛盾。制定《機構養老服務基本規範》、《居家養老服務基本規範》國家標準。完成了《老年養護院建設標準》和《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準》(送審稿),並報送有關部委批復。
截至2009年底,全國各類老年福利機構38060個,比上年增加908個,床位266.2萬張,比上年增長9.1%,收養各類人員210.9萬人,比上年增長7.7%。其中:城市養老服務機構5291個,床位49.3萬張,年末收養老年人32.3萬人;農村養老服務機構31286個,床位208.8萬張,年末收養老年人173.0萬人;光榮院1401個,床位6.7萬張,年末收養老年人4.6萬人;榮譽軍人康復醫院47個,床位0.8萬張,年末收養老年人0.4萬人;復員軍人療養院35個,床位0.6萬張,年末收養老年人0.4萬人。
2.兒童福利事業取得重大進展。制定了社會散居孤兒和福利機構兒童最低養育標準,細化了受艾滋病影響兒童福利保障政策,拓展了兒童福利對象,初步建立了獨立面向孤兒的保障服務體系。加強了殘疾孤兒手術康復工作和兒童福利機構設施建設,推動規範化進程。完成了《兒童福利機構建設標準》(送審稿),並報送有關部委批復。
截至2009年底,全國各類收養性單位共收養兒童11.5萬人,比上年增長27.8%。全國獨立兒童福利機構303個,比上年增加13個,床位4.4萬張,比上年增長9.1%。
拓展收養渠道,完善收養政策,引導和推動尋根回訪工作有序開展。2009年全國收養登記合計44260件,其中:中國公民收養登記39801件,外國人收養登記4459件。被收養人合計44359人,其中殘疾兒童2578人,女性32241人。
截至2009年底,全國有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116個,床位0.4萬張。全年救助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未成年人14.5萬人次。
3.智障和精神疾病服務機構建設得到加強。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部共同完成了《精神衛生防治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並聯合下發了上報備選項目的通知,指導各地做好中央專項投資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的準備工作,就有關工作做出部署,並爭取中央將110所精神病醫院納入了全國精神衛生防治體系建設規劃。截至2009年底,全國民政部門管理的智障和精神疾病服務機構共有266個,比上年增加22個。其中社會福利醫院(精神病院)177個,比上年增加18個,床位數3.9萬張,比上年增長8.3%,年末收養各類人員3.3萬人,比上年增長6.4%;復退軍人精神病院89個,比上年增加4個,床位數2.0萬張,比上年增長11.1%,年末收養各類人員1.7萬人,比上年增長13.3%。
(二)社區建設和服務不斷深入。
城鄉社區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和內容逐步豐富。城市和諧社區示範單位創建活動、農村社區建設試驗全覆蓋創建活動順利開展,影響帶動農村社區建設的覆蓋面不斷擴大。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各類社區服務中心17.5萬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10003個,比上年增加130個,其中提供住宿的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674個,不提供住宿的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9329個;居委會社區服務站5.3萬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11.2萬個。城市便民、利民服務網點69.3萬個。社區志願服務組織28.9萬個。
積極開展社區就業和社區服務。目前,社區服務已經成為新興的吸納就業的領域,2009年城市社區共吸納從業人員215.8萬人,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53.1萬人。
|
|
|
|
|
單位:萬個
|
指標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社區服務設施
|
19.6
|
19.9
|
19.6
|
19.8
|
19.5
|
16.0
|
17.2
|
16.2
|
17.5
|
社區服務中心(個)
|
6179
|
7898
|
7520
|
7804
|
8479
|
8565
|
9319
|
9873
|
10003
|
社區服務站
|
|
|
|
|
|
|
5.0
|
3.0
|
5.3
|
便民、利民網點
|
54.0
|
62.3
|
66.8
|
70.4
|
66.5
|
45.8
|
89.3
|
74.9
|
69.3
|
(三)社會救助水平持續提高。
社會救助各項制度逐步完善,供養和補助標準持續提高,救助惠民範圍不斷擴大。
1.城市低保鞏固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2009年底,全國共有1141.1萬戶、2345.6萬城市低保對象。全年各級財政共支出低保資金482.1億元,比上年增長22.5%,其中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為359.1億元(其中春節一次性補貼34.2億元),佔全部支出資金的74.5%。城市低保對象中:在職人員79.0萬人,佔總人數的3.4%;靈活就業人員432.2萬人,佔總人數的18.4%;老年人333.5萬人,佔總人數的14.2%;登記失業人員510.2萬人,佔總人數的21.8%;未登記失業人員410.9萬人,佔總人數的17.5%;在校生369.1萬人,佔總人數的15.7%;其他未成年人210.7萬人,佔總人數的9.0%。
|
|
|
|
|
|
單位:萬人、%
|
指標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保障人數
|
1170.7
|
2064.7
|
2246.8
|
2205
|
2234.2
|
2240.1
|
2272.1
|
2334.8
|
2345.6
|
年增長率
|
190.8
|
76.4
|
8.8
|
-1.9
|
1.3
|
0.3
|
1.4
|
2.8
|
0.5
|
2009年全國城市低保平均標準227.75元,比上年提高10.9%;全國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水平172元,比上年提高19.7%。
|
|
|
單位:元/人、月
|
指標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城市低保平均標準
|
149.0
|
152.0
|
156.0
|
169.6
|
182.4
|
205.3
|
227.8
|
城市低保平均支出水平
|
58.0
|
65.0
|
72.3
|
83.6
|
102.7
|
143.7
|
172.0
|
2.農村低保穩步向應保盡保邁進。截至2009年底,全國已有2291.7萬戶、4760.0萬人得到了農村低保,比上年同期增加454.5萬人,增長了10.6%。全年共發放農村低保資金363.0億元,比上年增長58.7%,其中中央補助資金255.1億元(其中春節一次性生活補貼39.6億元),佔全國支出資金的70.4%。2009年全國農村低保平均標準100.84元/人、月,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54元,增長了22.5%。全國農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水平68元,比上年提高34.9%。
|
|
|
|
|
單位:萬人、%
|
指標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保障人數
|
304.6
|
407.8
|
367.1
|
488.0
|
825.0
|
1593.1
|
3566.3
|
4305.5
|
4760.0
|
年增長率
|
|
33.9
|
-10.0
|
32.9
|
69.1
|
93.1
|
123.9
|
20.7
|
10.6
|
3.農村五保供養水平不斷提高。爭取將農村五保供養資金單列縣、鄉財政,實現資金管理重大突破。各地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調整供養標準,落實供養資金,供養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國農村得到五保供養的人數為529.4萬戶,553.4萬人,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4%和0.9%。全年各級財政共發放農村五保供養資金88.0億元,比上年增長19.4%,其中中央財政安排春節一次性生活補貼補助資金5.4億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71.8萬人,集中供養年平均標準為2587.49元/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81.6萬人,分散供養年平均標準為1842.71元/人。
單位:萬人、%
|
指標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合 計
|
228.7
|
300
|
503.3
|
531.3
|
548.6
|
553.4
|
分散供養
|
|
|
/
|
393.3
|
393.0
|
381.6
|
集中供養
|
|
|
/
|
138.0
|
155.6
|
171.8
|
4.城鄉醫療救助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出臺城鄉醫療救助四部門文件,城鄉醫療救助已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推行“一站式”服務和醫療費即時結算的醫療救助模式。2009年各全年用於農村醫療救助的各級財政性資金支出64.6億元,其中:資助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10.5億元,大病救助資金49.4億元。累計救助貧困農民4789.1萬人次,其中: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059.1萬人次,人均資助參合水平25.9元;民政部門資助大病醫療救助730.0萬人次,人均救助水平676.6元。
全年用於城市醫療救助的各級財政性資金41.2億元,其中:民政部門資助參加醫療保險資金5.8億元,大病醫療救助31.4億元。累計救助1506.3萬人次,其中:民政部門資助參加醫療保險1095.9萬人次,人均救助水平53.5元;城市民政部門大病醫療救助410.4萬人次,人均醫療救助水平764.7元。
5.臨時救助制度逐步健全。2009年全年有62.2萬農村人口享受了農村傳統救濟,546.4萬人次得到了農村臨時救濟。為城鄉低保家庭、五保對象、享受國家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和城鄉老黨員發放了一次性節日生活補貼,惠及7400多萬人。
6.救助管理機構規範化紮實推進。加強流浪乞討精神病人、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特別是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護工作;協助有關部門治理了擾亂公共秩序的有害乞討行為。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救助單位1488個,床位5.1萬張,其中救助管理站1372個,床位4.7萬張。全年救助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168.1萬人次。
(四)救災應急工作取得實效。
繼續完善救災應急機制,全年救助受災群眾6553萬人,緊急轉移安置700多萬人次,下撥中央救災資金174.5億元,調撥救災帳篷4.46萬頂。汶川地震毀損農房恢復重建已完成了93.4%,切實加強了汶川地震救災捐贈資金使用管理,積極參與和落實對口支援任務。增設因災遇難人員撫慰金項目,提高因災倒損農房恢復重建補助標準。衛星遙感等高新技術在災害監測評估中得到進一步應用,災情管理信息系統基本實現省市縣各級全覆蓋。推動全國“防災減災日”的設立並開展相關活動,推進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活動,防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
完成了《救災物資儲備庫建設標準》編制工作,並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聯合批准發佈實施。規劃建設16個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本級和大部分市縣都建立了儲備庫點,基本覆蓋了全國所有多災易災地區。完成了格爾木庫、烏魯木齊庫首批2個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庫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工作,並組織開展後續工作。完成了瀋陽、哈爾濱、武漢、長沙和喀什庫五個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庫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並上報國家發改委投資項目評審中心進行評審。
2009年全國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約47933.5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和失蹤152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7213.7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8.1%。絕收面積4917.5千公頃,比上年增長22.0%;倒塌房屋83.8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523.7億元。
|
|
|
|
|
單位:人
|
指標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死亡(含失蹤)人口
|
2538
|
2384
|
2259
|
2250
|
2475
|
3186
|
2325
|
88928
|
1528
|
(五)擁軍優撫安置工作紮實推進。
大幅度提高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著力推進優撫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傷病殘軍人退役安置規定》,推動了傷病殘退役軍人接收安置工作,對國防事業和軍隊建設的保障更加有力。
截至2009年底,國家撫恤、補助各類重點優撫對象630.7萬人,比上年減少2.5萬人,比上年下降0.4%。其中傷殘人員87.2萬人,與上年基本持平;帶病回鄉退伍軍人122.0萬人,比上年增長2.3%;在鄉復員軍人180.9萬人,比上年下降5.6%;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1351人,比上年減少271人,比上年下降16.7%,在鄉西路軍紅軍老戰士322人,比上年減少118人,比上年下降26.8%,紅軍失散人員4.1萬人,比上年減少0.6萬人,比上年下降12.8%;烈士遺屬31.8萬人,比上年下降4.2%,因公犧牲、病故軍人遺屬14.1萬人,比上年下降3.4%。
|
|
|
|
|
|
單位:萬人、億元、%
|
指標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
|
450.7
|
459.0
|
464.9
|
462.0
|
460.3
|
462.6
|
622.4
|
633.2
|
630.7
|
撫恤事業費
|
69.5
|
74.7
|
87.9
|
104.1
|
143.6
|
178.8
|
210.8
|
253.6
|
310.3
|
撫恤事業費年增長率
|
9.5
|
7.5
|
17.7
|
18.4
|
37.9
|
24.5
|
17.9
|
20.3
|
22.4
|
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優撫對象醫療補助資金20.0億元,使599.9萬優撫對象享受了優撫醫療保障。2009年各級政府共批准烈士213人,均為省級人民政府批准。中央一次性投資5億元改造資金,實施了全國133個重點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改造工作。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烈士紀念建築物管理單位1137個;烈士紀念建築物15723處,其中紀念館(陳列館)1076個,零散烈士紀念建築物7622處。
單位:人、個
|
指標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當年批准的烈士數
|
460
|
403
|
461
|
316
|
314
|
265
|
168
|
297
|
213
|
零散烈士紀念設施
|
7802
|
8051
|
7781
|
7425
|
7483
|
7414
|
7186
|
7569
|
7622
|
2009年全年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復員幹部39.1萬人,比上年減少1.5%。其中退伍義務兵32.6萬人(城鎮義務兵 17.1萬人);轉業、復員士官6.3萬人,復員幹部1482人。
軍休安置管理工作持續穩定發展,全年共接收軍隊離退休幹部(含退休士官)、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1.9萬人,比上年降低9.5%,中央下撥安置經費160.2億元,比上年增長12.1%,軍休幹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得到較好落實,服務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國有軍休所(含管理中心)1876個,比上年增加了30個,年末職工1.9萬人。
|
|
|
|
單位:人
|
指標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接收軍休幹部及軍隊退休士官等
|
6236
|
3792
|
5195
|
8974
|
17416
|
21832
|
18997
|
16331
|
15492
|
接收無軍籍職工
|
7129
|
10175
|
6312
|
1820
|
904
|
10136
|
9061
|
5047
|
3412
|
加強軍供站建設,制定下發《進一步加強軍供站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截至2009年底,全國有軍供站(含軍轉站)330個,比上年增加了1個,年末職工0.6萬人。
(六)社會慈善事業蓬勃發展。
營造慈善政策和社會氛圍,增加城鄉慈善組織,開展慈善活動,促進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發展。推動社會捐助信息公示制度建設,下發《民政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08年慈善捐助信息公示的通知》、《民政部關於進一步加強社會捐助信息公示工作的指導意見》。制定《社會捐助信息示指南(試行)》及《公募性機構社會捐助信息公開透明指標(試行)》;推動部分省市開展兒童大病救助基金制度試點,研究和測算兒童大病數量與需求,推動慈善超市創新試點及經常性社會捐助體系建設工作。
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建立經常性社會捐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3.3萬個(其中:慈善超市8101個),基本形成覆蓋全國城市的社會捐助網,並逐步拓展到部分鄉鎮、社區。全年各級民政部門共接收社會各界捐款68.6億元,其中捐贈物資折款2.2億元。接收捐贈衣被12476.6萬件,其中:棉衣被1384.4萬件。間接接收其他部門轉入的社會捐款14.1億元,衣被681.0萬件,其中:棉衣被527.6萬件,捐贈物資折款1884.9萬元。這些捐贈款物使1522.3萬人(次)困難群眾受益。
單位:億元、萬件
|
指標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接收社會捐贈款
|
11.7
|
19.0
|
41.0
|
34.0
|
60.3
|
83.1
|
132.8
|
479.3
|
66.5
|
接收社會捐贈衣被
|
12635.4
|
22961.1
|
19648.8
|
8957.2
|
10355.0
|
7123.6
|
8756.8
|
115816.3
|
12476.6
|
(七)社會福利企業繼續發揮作用。
社會福利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社會福利業主要是由我部管理的社會福利機構組成。分析新的殘疾人就業優惠政策對社會福利企業的影響,做好社會福利企業資格認定工作。2009年社會福利業增加值為517.8億元,比上年增長145.8%,佔服務業的比重0.36%,比上年增加個0.18個百分點。全國共有福利企業22783個,比上年減少997個;吸納殘疾職工62.7萬人,比上年增加0.8萬人;實現利潤125.4億元,比上年增長5.9%;年末固定資産1454.1億元, 比上年增長2.9%。
單位:億元、%
|
指標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福利企業殘疾職工
|
69.9
|
68.3
|
67.9
|
66.2
|
63.7
|
55.9
|
56.3
|
61.9
|
62.7
|
年增長率
|
-3.6
|
-2.3
|
-0.6
|
-2.5
|
-3.8
|
-12.2
|
0.7
|
9.9
|
1.3
|
(八)福利彩票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認真貫徹《彩票管理條例》,堅持安全運行、健康發展的方針,對福彩公益金、發行費加強管理、嚴格規程,確保資金安全。2009年中國福利彩票年銷售756.06億元,比上年增加152.06億元,同比增長25.2%,為社會福利和社會公益事業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籌集公益金248億元,比上年增長17.3%。2009年民政系統共支出彩票公益金113.4億元,比上年減少6.1億元。其中資助用於福利類收養性單位49.3億元,用於優撫類收養性單位3.4億元,用於優撫安置單位1.2億元,用於救助類單位5.9億元,用於社區服務單位8.1億元,用於殯葬類單位2.45億元,用於專項資助9.2億元,用於城市醫療救助6.56億元,用於農村醫療救助9.0億元,用於其他項目18.2億元。
單位:億元、%
|
指標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銷售額
|
140.0
|
168.0
|
200.0
|
226.4
|
411.2
|
495.7
|
631.6
|
604.0
|
756.0
|
年增長率
|
23.5
|
20.0
|
19.0
|
13.2
|
81.6
|
20.5
|
27.4
|
-4.4
|
25.2
|
(九)老齡事業健康發展。
截至2009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1309萬人,比上年增長了3.22%,佔全國總人口的8.5%,比上年上升了0.2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6714萬人,比上年增長了4.53%,佔全國總人口的12.5%,比上年上升了0.5個百分點。為應對目前我國嚴重的人口老齡化趨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老齡事業發展部門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擴大老齡服務領域和範圍,統籌解決城鄉養老服務問題。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老年法律援助中心19909個,比上年增加2075個,增長了11.6%;老年維權協調組織13.6萬個,比上年增加5.3萬個,增長了64.9%;老年學校59543個,在校學習人員541.5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了49.6%和7.4%;建立各類老年活動室32.9萬個,全年接待來信來訪43.3萬次,有力地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