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第二期城鄉風貌改造工作啟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19日   來源:廣西日報

讓農村人過上城裏人一樣的生活
——廣西實施第二期城鄉風貌改造工作啟示錄

    一幢幢白墻青瓦的整潔民宅映入眼簾、一處處房前屋後果樹成行、一條條通村水泥公路縱橫交錯、一張張富足舒心的笑臉令人難忘……穿行在陽朔縣百里新村,仿佛置身於“村在林中、房在綠中、人在畫中”的優美畫卷。這無處不在的欣欣向榮景象,展現了廣西實施城鄉風貌改造工作以來的新氣象。

    廣西壯族自治區城鄉風貌改造二期工程自今年3月啟動以來,各地加大工作力度,採取積極措施。截至7月15日,全區累計到位資金6.87億元,共開工房屋外立面改造3.5萬戶,竣工1.82萬多戶。隨著工程的逐步推進,廣西城鄉風貌正在發生著喜人的變化。

    啟示一:開展城鄉風貌改造是推進科學發展、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大決策,是改善發展環境、保障民生改善的具體行動。

    2009年9月,自治區黨委、政府站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決定用三年時間(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在全區開展以“竹筒房”為重點的城鄉風貌改造,加快形成藍天白雲、青山綠樹、碧水紅瓦,民族和地方特色凸現的壯鄉建設風格,促進廣西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自治區領導高度重視城鄉風貌改造工作。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郭聲琨多次強調,城鄉風貌改造是一項科學發展工程、和諧工程。抓城鄉風貌改造,就是抓科學發展。全區上下一定要振奮精神、堅定信心,克服困難、紮實工作,不斷提高城鄉風貌改造水平,努力改善廣西城鄉環境,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發展成果。自治區主席馬飚對城鄉風貌改造提出,要不斷提高城鄉風貌改造水平,使城鄉風貌改造的過程成為傳播文明、提升素質的過程,完善設施、改善民生的過程,固本強基、激發活力的過程,破解難題、推動發展的過程,真正成為群眾的滿意工程。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陳際瓦多次深入一線調研指導,要求對城鄉風貌改造工作進行更高的定位,採取更實的措施,使之真正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發展工程”和群眾受益的“民心工程”。

    各級各部門把城鄉風貌改造作為“科學發展工程、作風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回報工程、和諧工程”列入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強化組織領導,明確責任,紮實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城鄉風貌改造第一期工程的基礎上,今年3月18日,廣西啟動了第二期工程,並把它列入了自治區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

    城鄉風貌改造二期工程共涉及全區14個設區城市、63個縣(市、區)、168個鄉鎮(街道)、411個行政村(社區)、840個自然屯,6.9萬戶的房屋外立面改造和160個村屯環境綜合整治以及恭城瑤族自治縣、金秀瑤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丹州鎮等3個示範縣鎮的風貌改造掃尾工程,總投資預計8.47億元。工程於今年3月陸續啟動、5月全面開工、10月基本竣工。

    啟示二:城鄉風貌改造要體現民族風貌凸出,生態特色鮮明,人居環境最佳

    各地以綜合整治村屯示範點為基礎,不斷摸索經驗,逐步鋪開。崇左、百色、河池、來賓等市在二期工程覆蓋範圍之外的全部縣區均自行安排城鄉風貌改造示範點建設,與二期工程同步實施同步完工。桂林市在完成自治區城鄉風貌改造二期工程的同時,決定將漓江兩岸沿岸(磨盤山旅遊碼頭-陽朔縣城)、桂陽公路沿線500米可視範圍內村莊以及12縣縣城的風貌改造作為市級層面的城鄉風貌改造任務。

    各地以建設特色明顯、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為目標,因地制宜,通過研究和挖掘民族文化,提煉當地特有的建築元素,設計出風格各異、特色突出的改造方案,精心打造富有民族特色及文化底蘊的建築風格的民族特色建築群落,組織實施特色城鎮、特色村屯。

    金秀以建設與大瑤山山水風貌相映成趣、協調和諧、具有濃郁瑤族特色的城鎮和鄉鎮環境為要求,全面推進“民族化、山城化、公園化”建設,美輪美奐的“世界瑤都”已現雛形;

    南丹充分挖掘土司文化和白褲瑤建築文化理念,打造別具特色的縣城風貌改造風格;恭城按照“以桂北民居(即坡屋頂、小青瓦、白粉墻、吊腳樓、木格窗、適度配以小青磚線條)為主基調,融入瑤族建築元素”的要求,開展縣城主街道房屋建築立面改造工作。

    啟示三:城鄉風貌改造要與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生産生活條件改善、村級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生産發展結合起來,使之真正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發展工程”

    走進金秀瑤族自治縣金秀鎮林香屯,只見這裡不僅硬化了道路,建起了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還開設了農家書屋、黨校教學培訓基地。村民們正在球場上進行籃球比賽,球場邊搭起了戲臺。

    在二期工程中,城鄉風貌改造不是簡簡單單的刷刷墻等“面子工程”、“政績工程”,而是通過開展鄉村環境綜合整治,把城鄉風貌與實施危房改造、污水處理試點、産業發展、辦鄉村旅遊、工匠培訓、制度建設等“六大工程”結合起來,建設特色城鎮和村寨建設,統籌推進、步步深入。

    陽朔縣通過實施保護漓江工程、迎賓畫廊、縣城夜景工程、縣城重要路段綜合整治和主要公路沿線、景點景區、各鄉鎮集鎮等重要地段房屋立面改造等,初步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風格,成為秀麗山水風光和桂北民居交融的特色城鎮,帶動了鄉村旅遊,提升了城鎮文化品位和旅遊新形象,推動了旅遊業的發展。

    啟示四:城鄉風貌改造要切實把解決群眾最急需最迫切的問題作為切入點,使之真正成為惠民利民、造福於民的群眾“滿意工程”

    城鄉風貌改造的生命力在於群眾的廣泛參與,而群眾積極參與的內在動力在於能夠給他們帶來實惠。要把城鄉風貌改造作為促進城鄉統籌、縮小城鄉差別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通過實施城鄉風貌改造,讓更多的農民過上和城裏人一樣、甚至比城裏人還要好的生活。這,越來越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的共識。

    “家家有新房子,戶戶有新産業,人人有新希望”——城鄉風貌改造正在把這一美好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被譽為“中國沼氣第一村”的恭城黃嶺家家種上了果樹,開設了“農家樂”旅遊項目,增加了收入,住上了整潔乾淨的新房,用上了沼氣和太陽能。

    在城鄉風貌改造過程中,恭城通過 “四議兩公開”、“一事一議”、“農事村辦”等平臺,成立村民自治理事會,黨員骨幹帶頭從自家做起,既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又體現了基層民主和群眾當家做主,形成了城鄉風貌改造家喻戶曉、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

    通過開展城鄉風貌改造,群眾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公共意識不斷提升,拆除危舊住房和違章建築,整治“臟、亂、差”環境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精神文明建設在與城鄉建設良性互動過程中得到了鞏固和加強。

    城鄉風貌改造後,陽朔古板村委百里心村涼水井自然村46戶村民每家都有一片果林,人均年收入2萬元,鄉親們有錢後一商量,投資建起了清泉度假村一期工程,現在家家住別墅、戶戶有股份。(記者 蔣秋 通訊員 王淩雲 容科彪)

 
 
 相關鏈結
· 廣西推進城鄉風貌改造工程將立足“三民”特色
· 廣西:國內最大商品材供應基地推進林業強區戰略
· 上半年廣西與東盟貿易額達26.3億美元 增長41.6%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