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北京市上半年産生的生活垃圾,比2009年同期減少了4.8%。這是本市生活垃圾量多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首都文明辦主任陳冬8月5日透露了這一數字。據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渣土處負責人介紹,2010年1月至6月,全市生活垃圾量為318萬噸,比2009年同期減少了16萬噸。平均到每位市民身上,每人減少排放的生活垃圾大約有10公斤。相比2005年至2008年間平均約8%的年增長率,本市生活垃圾處理確實取得了顯著進步。
統計的生活垃圾量,以最終運送到垃圾填埋場、焚燒場、大型餐廚垃圾處理站的為準。市市政市容委渣土處負責人表示,儘管還沒有統計出各項具體數字,但可以肯定,本市通過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宣傳引導活動,提高了市民綠色生活的意識,出現了一些“零廢棄”的小區、辦公樓、餐館,確實在源頭減少了生活垃圾産量。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關於全面推進生活垃圾處理的工作意見》要求,本市的生活垃圾産生量增長率,今後每年要降低1至2個百分點,2012年下降到5%。從這一數字對比來看,2010年已經超額完成了任務,甚至提前5年超越了“要在2015年達到零增長”的目標。
解讀
垃圾分類 遠未達標
相關人士分析表示,生活垃圾量負增長也是經濟、社會活動等各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並不意味著垃圾分類工作已經全面告捷。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試點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的社區只有600個,僅佔全市社區總數的約四分之一;試點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的黨政機關和學校比例只有30%。為這些社區配備分類垃圾桶、發放免費的分類垃圾袋等工作,2010年年底才能全部完成。從總體來看,市民正確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比例,距離2015年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達到65%左右這一目標還很遙遠。
首都文明辦、市市政市容委等有關部門表示,今後幾年面臨的垃圾分類任務仍十分緊迫。2010年下半年,“週四垃圾減量日”主題活動將相繼走進社區、學校、市場、商場等地,而8月活動主題為“綠色社區月”。
案例
廚余垃圾不出小區變肥料
居民廚房裏的垃圾,分類後在社區裏就地處理變成有機肥料,養育小區的花草樹木。北京某社區開展垃圾分類活動,減少垃圾量約30%。
在社區,幾條黃線圈出了150平方米的垃圾處理區。其中一間封閉房間裏,一台餐廚垃圾處理設備正在靜悄悄地運轉。居民家中分類收集來的蛋殼、剩飯菜等廚余垃圾,在機器裏呆上不到一天時間,就只剩餘10%的粉末——其實是上好的有機肥,被用於整個社區的綠化。其餘90%的廚余垃圾,經過微生物分解,成為了水蒸氣、二氧化碳和熱量。
該社區目前每天能就地處理120公斤的廚余垃圾,此外還能回收約60公斤的各類可回收垃圾,相當於小區每天600公斤垃圾量的30%。(童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