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真好”催生“響亮品牌”
“價格雖高,賣得很火! ”這是一名顧客9月20日在詹氏山核桃銷售點發出的感嘆。而詹氏核桃公司營銷總監章燎原回憶説,多年以前,好品質的詹氏山核桃沒有賣出好價格,因為“沒有包裝、沒有品牌、更沒有新産品研發,業內競相殺價”。深加工、精美包裝,詹氏公司近幾年瞄準業內第一品牌發力獲得成功。
從“品質好”到“品牌響”,是我省農産品由低層次賣原料到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轉型的生動寫照。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讓做農産品生意多年的合肥商人鄭先生感觸頗深:“一個上海生意夥伴向我諮詢與燕之坊合作事情,他説燕之坊的粗糧質量好,價格高依舊在上海受歡迎。 ”目前,像燕之坊、詹氏一樣的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全省已達5300多家,其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龍頭企業400家,超10億元的30家。今年1月至7月,全省農産品加工總産值達到1828.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5%。2009年,全省進入中高端超市的農産品達10800種,銷售額320億元。
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完善,龍頭企業帶動千萬農民與市場對接。2009年,全省“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的聯結形式佔35%,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合同、利潤返還、股份合作等聯結方式的佔80%,龍頭企業建設原料生産基地6500萬畝,帶動農戶750萬戶,為全省農戶戶均增收1400元,龍頭企業常年及季節性用工人數達到150萬人。
“規模擴張”走向“科技開發”
人們常常誤認為,食品加工業科技含量低。其實,我省很多農業企業都設有省級乃至國家級的科研工作站。
合肥市金潤米業公司生産精米産生很多副産品。利用這些副産品,金潤很早就開始米糠油的生産,成為國內最大的高檔稻米油精煉廠。2009年,金潤研發“全物理精煉一級油”技術,不僅不破壞油料營養結構,而且得油率提高20個百分點,技術已申請國家專利。現在金潤又在籌備“稻殼發電”,投産後一年可節約電力成本200多萬元。
類似情形在我省已遍地開花。在水産領域,借助上海海洋大學在當涂縣塘南設立的博士工作站,我省探索以生物修復技術為核心的生態養蟹新模式,並相繼實施了“河蟹振興工程”、“河蟹提升工程”,河蟹養殖基本實現了從“大養蟹”向“養大蟹”、“養精品蟹”的轉變。
在蔬菜領域,科技對産業發展貢獻率逐年提高,蔬菜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從過去追求低層次規模擴張,到重視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不但提升了産品的質量與檔次,更優化了企業的産品結構,提升了産品附加值,拉長了産業鏈條,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率。
“單打獨鬥”邁入“集群發展”
在淮北鳳凰山食品工業園,正在加緊建設的思朗餅乾投資方,又投資建設了一家包裝廠,建成後既可為餅乾生産包裝,還可以為園區別的企業配套服務。與此同時,園區的麵粉廠可為思朗提供原料,同時降低了雙方的物流成本。
農産品産業鏈條逐漸延長,必然存在産業積聚需要。近年來我省農業産業化佈局由散狀經營向集群園區聚集趨勢明顯,目前,全省年加工産值超5億元的産業集群76個,聚集龍頭企業855個,年加工産值已達890億元。 9月初,我省又公佈了8個農業産業化示範區,謀劃通過其示範作用進一步推動農業産業整合和集聚。
據介紹,對示範區建設我省將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在財政支持上,將逐步實現“兩個轉變、兩個傾斜”,“兩個轉變”即在扶持對象上,由原來扶持單個龍頭企業向扶持産業集群轉變;在扶持重點上,由原來扶持龍頭企業向扶持基地轉變。(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