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環境保護部和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聯合主辦的第六屆區域空氣質量管理國際研討會今日(11日)在京召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美國國家環保局局長莉薩·傑克遜出席會議並講話。
周生賢在講話中説,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把保護環境確立為一項基本國策,把實施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項國家戰略。近幾年來,我們堅持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向,以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為主題,以做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後危機時代環保工作為主線,以解決影響可持續發展和危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以污染減排為抓手,包括大氣污染防治在內的各項環保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完成污染減排任務已成定局,污染防治能力大幅提升,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綜合作用日益顯現,部分環境質量指標持續向好,大氣污染防治體制和機制不斷完善,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制度化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今年5月,我國政府又出臺了《關於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推進我國區域聯防聯控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重點措施,標誌著我國大氣環境保護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周生賢説,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導致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酸雨、灰霾和光化學煙霧等大氣污染問題開始顯現,大中城市空氣污染治理難度逐漸加劇。嚴峻現實使我們認識到,破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日益突出的正確抉擇是,必須努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探索中國環境保護新道路,即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生態文明視野下,在新型工業化和快速城鎮化的歷史進程中,立足基本國情,借鑒經驗教訓,不斷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出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道路。“代價小”就是要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以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支撐更大規模的經濟活動;“效益好”就是要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建設相統籌,尋求最佳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排放低”就是要堅持污染預防與環境治理相結合,用適當的環境治理成本,把經濟社會活動對環境的損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可持續”就是要堅持環境保護與長遠發展相融合,以環境保護的不斷加強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總之,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要用新的理念進一步深化對環境保護的認識,用新的視野把握好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機遇,用新的實踐推動環境保護取得更大的實際成效,用新的體制機制保障環境保護的持續推進,用新的思路謀劃環境保護的未來,抓緊制定與我國基本國情相適應的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全防全控的防範體系、健全高效的環境治理體系、完善的環境法規政策標準體系、完備的環境管理體系、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從國家戰略層面、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程、再生産全過程和生態文明建設主戰場全力推進。
周生賢強調,“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是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要著力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大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力度。繼續強化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減排,增加氮氧化物和氨氮總量減排指標;加大火電、鋼鐵、石化、有色等行業二氧化硫減排力度,完善二氧化硫排污收費制度,加強電廠脫硝;進一步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嚴格實施國家機動車排放標準,加快車用燃油清潔化進程。二要加快推進區域聯防聯控新機制。堅持屬地管理與區域聯動相結合、先行先試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率先在重點區域取得突破;以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等為重點,儘快建立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統一協調的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機制。三要全面加強大氣污染綜合防治。進一步優化區域産業結構和佈局,制定並實施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加強能源清潔利用,改善城市能源消費結構,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重;強調綜合效應,著手研究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大氣汞、臭氧等多種大氣污染物協同控制方案。四要不斷完善區域空氣質量監管體系。加強重點區域空氣質量監測,開展和深化酸雨、細顆粒物、臭氧及城市道路兩側空氣質量監測;完善空氣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健全臭氧和細顆粒物空氣質量評價方法;嚴格區域環境執法監管,加大整治違法排污企業;強化城市空氣質量分級管理,確保按期實現空氣質量改善目標。
莉薩·傑克遜在講話中對中美環保合作和中國在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合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表示願與中國環保部門分享改善空氣質量的經驗,共同推進區域空氣質量聯防聯控新機制。
國務院有關部門,美國、歐盟環境保護部門,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空氣質量聯防聯控重點區域環境保護廳(局)代表,環境保護部有關部門(單位)負責同志,及國內有關行業協會、院校、研究機構代表等近200人參加了研討會。
據悉,為期一天半的研討會將主要圍繞“十二五”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規劃及相關政策、燃煤控制與禁燃區劃定政策措施、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科學技術支撐等問題進行深入研討。(周文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