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耐藥細菌知識
1. 什麼是耐藥細菌?
抗菌藥物通過殺滅細菌發揮治療感染的作用,細菌作為一類廣泛存在的生物體,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獲得對抗菌藥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殺滅的危險,這種抵抗作用被稱為“細菌耐藥”,獲得耐藥能力的細菌就被稱為“耐藥細菌”。
2. 耐藥細菌是從哪來的?是天然存在的還是物種進化的結果?
抗菌藥物大多屬於微生物的代謝産物,據此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按照是否能夠産生抗菌藥物分為兩類,一類為産抗菌藥物微生物(主要是放線菌和鏈黴菌),另一類不能産生抗菌藥物(大多數細菌屬於此類),在自然界中這兩類微生物常常相伴而生,前者由於能夠産生抗菌藥物,具有殺滅其他細菌的能力而獲得生存優勢,相反不産生抗菌藥物的細菌則需要獲得抵抗抗菌藥物的能力,達到種族延續的目的,可見抗菌藥物與細菌耐藥是自然界中長期存在的生物現象。研究表明細菌、細菌産生抗菌藥物以及細菌耐藥的歷史甚至早於人類的出現。
在人類研究感染性疾病治療藥物時偶然發現了青黴素,並以此為契機不斷在自然界中尋找抗菌藥物,或者通過科學手段提高抗菌藥物産量與抗菌效力,由此導致本身處於平衡狀態的抗菌藥物-細菌耐藥的矛盾被破壞,抗菌藥物在自然界、醫療環境、動物飼養場等濃度不斷上升,具有耐藥能力的細菌也通過不斷的進化與變異,獲得針對不同抗菌藥物耐藥的能力,這種能力在矛盾鬥爭中不斷強化,細菌逐步從單一耐藥到多重耐藥甚至泛耐藥,最終成為超級耐藥,對臨床各種抗菌藥物都變得耐藥。
由此可見,細菌耐藥是一種被人類強化的自然現象。
3. 目前都有哪些耐藥菌種?
由於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全球耐藥情況非常嚴峻,應該説所有細菌都已經有耐藥現象發現,對抗菌藥物完全敏感的細菌幾乎不存在了,但根據耐藥的嚴重程度,可以稱為超級耐藥細菌的主要有: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
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
耐萬古黴素葡萄球菌(VRSA)
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科細菌(包括NDM-1)
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MDR-PA)
泛耐藥不動桿菌(PDR-AB)
産ESBL腸桿菌科細菌
多重耐藥結核桿菌(XTB)
4. 耐藥細菌為何能耐藥?
細菌耐藥屬於一種自然現象,是千百年來微生物進化的結果。細菌的抗藥性是細菌進化選擇的結果,抗生素的濫用加劇了細菌耐藥性的産生。細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産生耐藥性基因的突變,在使用抗生素的選擇壓力下,耐藥性細菌被篩選出來並優勢繁殖。抗生素的濫用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在人類疾病治療過程中濫用抗生素;另一個是動物飼料添加抗生素的問題。有統計數據表明,世界上抗生素總産量的一半左右用於人類臨床治療,另一半則用在了畜牧養殖業。
産生耐藥的細菌通過以下方式産生耐藥:細菌改變自己結構,不和抗菌藥物結合,避免抗菌藥物作用;細菌産生各種酶,破壞抗菌藥物(如NDM-1);構建自身防禦體系,關閉抗菌藥物進入細菌的通道或者把已經進入細菌體內的抗菌藥物排出菌體。
5. 抗生素耐藥的主要危害是什麼?
抗生素是人類對抗細菌感染的有效手段。細菌産生耐藥性使原本有效的抗生素的治療效果降低或喪失,增加了對患者的治療難度和醫療成本。抗生素耐藥問題的日益加劇,使人類對付細菌的有效武器越來越少。
6. 有無有效手段殺滅耐藥細菌?
人類在和細菌鬥爭中,特別針對耐藥細菌進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期望通過以下方式克服細菌耐藥:
1)直接針對耐藥細菌研究開發新的抗菌藥物,期望只要有一種耐藥菌就開發一種新抗菌藥物,這是最理想辦法,但結果令人失望,細菌耐藥産生的速度遠遠超越抗菌藥物研究速度,且抗菌藥物研究開發難度越來越大。
2)克服耐藥機制,恢復細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如針對細菌産生的bete-內酰胺酶,研究合成酶抑製劑,將酶抑製劑和抗菌藥物聯合使用,在克服細菌耐藥同時發揮抗菌藥物的殺菌作用,迄今為止,臨床可供使用的只有bete-內酰胺酶抑製劑和青黴素(或頭孢菌素)復方應用,其他眾多耐藥機制尚無法克服;
3)抗菌藥物替代産品,如抗菌多肽、噬菌體等,但大多停留在實驗研究階段,離臨床應用還很遙遠。
根據大量研究,最有效的辦法是避免細菌耐藥,保持抗菌藥物活性,要達到這一目的的最終辦法是: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7. 耐藥細菌會引起哪些疾病?
耐藥細菌和敏感細菌在致病性方面差異不大,細菌獲得耐藥性並不改變其致病能力,一般也不會産生新的感染類型,最主要的挑戰在於細菌獲得耐藥後,治療困難,對感染者治療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增加、醫療費用會大幅上漲。
8. 什麼是感染性疾病?與傳染病有何區別?
凡是由各種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寄生蟲等)引起的疾病都被稱為感染性疾病,種類十分廣泛。但其中一部分疾病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接觸、消化道、呼吸道、昆蟲叮咬等在正常人體間傳播,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對社會危害極大,這一類疾病被歸於傳染病範疇,並且通過一定的管理程序(包括法律)加以管理。可見感染性疾病範圍大,包括傳染病,而傳染病屬於感染性疾病的特殊類型。
9. 如何預防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的預防可以通過如下方式進行:
1)注意個人衛生,包括環境衛生、飲食衛生;
2)鍛鍊身體,提高自身抵抗力;
3)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減少耐藥菌産生與感染;
4)部分傳染病可以通過接種疫苗預防;
5)醫療機構加強醫院感染控制,減少住院患者獲得耐藥菌感染。
10. 人體自身免疫力能對抗耐藥細菌嗎?是如何起效的?
人體免疫系統只針對病原菌,可以通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對抗各種感染,但免疫系統不能克服細菌耐藥。
11. 我國是否存在細菌耐藥問題?
細菌耐藥是全人類所面臨的公共衛生挑戰,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倖免,只是耐藥形式在不同地區有所差異。我國也存在細菌耐藥問題,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比較嚴峻,需要政府、專業人員、全體公民共同努力加以遏止。
12. 衛生部門採取了哪些措施防控耐藥細菌?
衛生部在控制耐藥方面採取了以下措施:
1)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制訂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頒布了“醫院藥事委員會管理條例”、“處方管理辦法”,建立了“臨床藥師制度”,要求各醫院建立感染病科,專業處理各種感染性疾病,其他還有“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
2)建立了“細菌耐藥監測網”和“抗菌藥物使用監測網”,發現細菌耐藥,評估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情況;
3)開展了諸如“星火計劃”“萌芽計劃”等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培訓教育的項目。
4)開展國際合作:與細菌耐藥控制良好的國家(如瑞典)進行合作,與世界衛生組織也有良好協調。
13. 耐藥細菌目前在世界上的情況如何?
由於各地區各國在抗菌藥物應用管理上的差異,細菌耐藥在不同地區也存在較大差異,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等)、南美各國、東歐以及部分西歐國家細菌耐藥較為突出,形勢嚴峻;美國、加拿大、北歐國家細菌耐藥情況控制較好,特別是北歐國家是值得全球學習的榜樣。
14. 一種耐藥細菌會把耐藥基因傳播給非耐藥細菌嗎?
由於長期進化,細菌所獲得的耐藥能力已經根植于細菌基因之中,存在於細菌染色體上,代代相傳,或者存在於染色體外的一種基因物質—質粒。耐藥細菌會通過耐藥質粒把耐藥基因傳播給非耐藥細菌,導致耐藥擴散。這也是細菌成為超級耐藥的主要途徑。
15. 什麼是NDM-1?
2010年8月11日《柳葉刀》雜誌一篇文獻報道發現産“NDM-1的腸桿菌科細菌,對絕大多數常用抗生素耐藥。該報道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媒體稱之為“超級細菌”。研究發現,該細菌內存在一種β-內酰胺酶基因,該基因發現者認為其起源於印度新德里,因此將其命名為“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1”(NDM-1)基因。帶有NDM-1基因的細菌,能水解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如青黴素G、氨芐西林、甲氧西林、頭孢類等抗生素),因而對這些廣譜抗生素具有耐藥性。
16.哪些細菌帶有NDM-1基因?
目前,發現帶有NDM-1的細菌主要為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陰溝腸桿菌、摩氏摩根菌、鮑曼不動桿菌、糞腸球菌等。這些細菌有的是條件致病菌,有的屬於人體正常菌群成員,其本身通常不致病或致病性不強。
17. 帶有NDM-1基因細菌對所有抗生素都耐藥嗎?
帶有NDM-1基因的細菌對臨床常用的大多數抗生素都耐藥,如:亞胺培南、美羅培南、氧哌嗪青黴素-他唑巴坦、頭孢噻肟、頭孢他啶、頭孢匹羅、氨曲南、環丙沙星、慶大黴素、妥布黴素、阿米卡星、米諾四環素等,但對多粘菌素E和替加環素這2種抗生素敏感。
18.哪些人群容易感染帶有NDM-1基因的細菌?
該類耐藥細菌感染主要發生在醫療機構的住院病人中,特別是機體免疫力低下、正常菌群失調的病人,感染部位通常為血液、尿道、肺部和傷口等。
19.帶有NDM-1基因的細菌能在人群中引起廣泛傳播麼?
目前研究發現帶有NDM-1基因的細菌主要在住院病人中引起感染,不會在社區的普通人群中廣泛傳播。
20.感染帶有NDM-1基因的細菌後的症狀和後果如何?
目前發現帶有NDM-1基因的細菌多為致病力弱的條件致病菌或人體正常菌群,這類細菌帶有NDM-1基因後,其致病性和傳播能力並無改變,但患者感染帶有NDM-1基因的細菌後,會使治療變得更加困難。感染該類細菌的患者的臨床表現及疾病的嚴重性,主要取決於感染部位、感染的細菌種類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健康狀況等因素。
21.目前哪些國家和地區發現了攜帶NDM-1基因的細菌感染者?
目前,報道發現帶有NDM-1基因細菌國家有印度、巴基斯坦、英國、比利時、荷蘭、奧地利、法國、德國、肯尼亞、澳大利亞、日本、美國、我國香港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
22. 世界衛生組織對NDM-1的評估與建議是什麼?
2010年8月20日,針對攜帶NDM-1基因的細菌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做出以下評估和建議:雖然多重耐藥細菌並不屬於一個新問題,並且今後也還會繼續出現,但攜帶NDM-1基因的細菌的出現,表明細菌耐藥性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各國加強細菌耐藥性監測;嚴格執行預防和控制措施,實施醫院感染控制措施,控制多重耐藥菌株的傳播,同時,強化醫務工作者和公眾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相關政策,嚴格執行有關停止無處方銷售抗生素的法規,減少耐藥菌的産生。
23. 我國應對措施有哪些?
1)密切關注國際上NDM-1耐藥基因的研究報道,及時獲取信息,評估其對我國的影響。
2)開展NDM-1耐藥基因的監測與研究,了解我國攜帶NDM-1基因的細菌種類與數量,研究評估其對醫療服務以及公共衛生造成的影響。
3)進一步強化各級醫療機構臨床抗生素藥物的規範使用,減少耐藥細菌的産生。
4)加強醫院感染控制,減少患者醫院感染的風險。
24. 公眾應該怎麼做才能減少耐藥細菌的産生?
公眾要慎重使用抗生素,對抗生素的使用要堅持“四不”原則:
不隨意買藥:多數抗生素是處方藥物,不能到藥店隨便購買,而應憑處方購藥。
不自行選藥:抗生素是用來對付細菌的,抗生素需對症方有療效,選擇哪類藥物,需專業醫師或臨床檢驗後做出判斷,不宜根據廣告自行選藥。
不任意服藥:對於家庭小藥箱中儲備的抗生素類藥物,要謹慎使用,最好到醫院確診後,根據醫囑服用,千萬不要盲目亂用。類似感冒等日常小病,不要動輒就服用抗菌藥物。
不隨便停藥:一旦使用抗生素治療,就要按時按量服藥,以維持藥物在身體裏的有效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