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富民、興邊、強國、睦鄰”為宗旨的國家戰略——興邊富民行動,離不開國家有關部委和軍隊有關部門的積極參與。10年來,各部委和軍隊有關部門根據自身的職責,分頭行動又集中統籌。興邊富民行動,猶如一記組合拳,使長期制約邊境地區發展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落後狀況得到根本扭轉,邊境一線的茅草房、危舊房基本消除,貧困邊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邊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如期建立,邊民教育、衛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條件明顯改善,邊境貿易得到較快發展,商貿往來與中外合作健康有序,睦鄰友好關係進一步鞏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全面發展。
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交通滯後,一直是制約邊境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興邊富民行動開展10年間,交通運輸部加大對邊境的投入力度,邊境9省區交通建設投資額由2000年的510.8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2552.6億元。邊境9 個省區公路通車里程由2000年的45.7萬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111.7萬公里,公路網覆蓋範圍不斷擴大,路網等級不斷提高。特別是高速公路里程由2000年的3495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14652公里,增長了4.2倍。
水利部在水利規劃工作中,始終把支持邊境地區水利發展放在突出位置。10年來,共安排邊境地區水利投資326.62億元,包括新疆喀臘塑克水利樞紐、遼寧三灣水利樞紐等水利工程得到建設。
工業和信息化部圍繞中央有關服務“三農”、改善民生、建設新農村的戰略部署,在邊境地區大力實施村村通電話工程,新疆、西藏、內蒙古等邊境省區在“十一五”期間完成近2萬個行政村和7197個20戶以上自然村開通電話,使得各邊境省區農村通信基礎設施和通訊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信息下鄉”活動在邊境省區的2230個鄉鎮實施,共建成鄉鎮信息站1575個,鄉鎮信息庫1024個。
國土資源部 在2006至2010年共審查通過報國務院批准邊境省區單獨選址建設項目用地570件,批准用地總面積207881余公頃,有力地保障了邊境省區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等用地。
廣電總局組織建設了直播衛星節目上行平臺,安排了包括中央和各省第一套節目以及蒙古語、藏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朝鮮語等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節目在內的40多套廣播電視節目在“村村通”平臺上播出。同時,繼續實施廣播電視“西新工程”,完善邊境地區廣播電視監測網建設,加強民族語言廣播電視節目的譯製、製作能力,使少數民族邊民能聽(看)得到、聽(看)得懂中央和省的節目。
國家邊海防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總參作戰部)自2000年以來,按照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的陸地邊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協調國家有關部門投資30多億元,在我國遼寧、吉林、黑龍江等9個陸地邊境省區修建了1.5萬餘公里邊防巡邏路、200余座邊境橋梁、4600余公里邊境鐵絲網和3400余座邊境管理標誌牌等邊防基礎設施。
促進邊境口岸建設與對外合作
邊境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對外交流的前沿陣地。外交部為了架設好我國邊境地區與周邊國家合作的橋梁,協助邊境地區建立了全面參與中國—東盟、大圖們江流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泛北部灣地區合作等區域合作機制,支持有關省區繼續用好“南博會”、“西博會”、“中博會”、“昆交會”、“東北亞經濟合作論壇”、“哈洽會”等經濟交流平臺。
為了推動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建設,外交部把重要的跨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列入雙邊高層會晤議題,協助邊境地區推進涉外交通運輸和通關便利化,與多個鄰國協議開放邊境口岸近100個。外交部還推動外國知名政要到邊境地區參觀訪問,與周邊11個國家簽訂了互免簽證協議,在部分口岸實施了一日免簽措施,方便了邊境地區與周邊國家人員往來。
海關總署支持邊境地區口岸開放力度,10年間,國家口岸辦報請國務院批准開放邊境口岸10個,擴大開放增加口岸功能6 個;同時,在邊境地區設立了憑祥綜合保稅區、綏芬河綜合保稅區、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區)共3 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成為當地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同時,積極落實邊境小額貿易按法定稅率減半徵收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政策。截至2008年底,累計為邊境小額貿易減免稅款近250億元左右。對符合國家減免稅政策的邊境地區各類企業和項目,海關積極辦理減免稅手續,10年間累計減免進口稅收約875億元。
商務部為促進邊境地區貿易發展,制定下發了《商務部關於加快民族貿易發展的指導意見》;落實邊貿出口人民幣結算辦理退稅試點工作;適當放寬進出口方面的限制,進一步支持邊境地區發展加工業,支持邊境地區利用周邊國家資源發展加工貿易;研究擴大邊民互市免稅商品範圍,推動邊境地區邊民互市進口免稅額度從每人每天3000元提高到8000元,研究擴大免稅商品範圍。
對邊境地區企業申請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和參與資源領域開發,商務部給予降低門檻、貸款貼息等支持。將吉林、遼寧、內蒙古、黑龍江等省區納入我國與周邊國家雙邊經貿聯委會機制,在各類多雙邊會談中,積極反映邊境地區訴求,提出合作建議,促進邊境地區對外經貿合作的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積極拓展邊境地區金融開放合作新空間,努力推動邊境地區與周邊各國在資金清算、國際結算、貿易融資、銀團貸款、股權投資等方面開展合作,如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大力推廣保稅監管區域外匯管理操作先進經驗,促進廣西外匯主體不斷擴容,推動與東盟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的儘快開展。
總參謀部在2005、2006年陸續對全國因軍事設施保護原因未開放地區,提出了擴大開放的意見,配合國家機關辦理了一批邊境地區縣(市、旗)和航空、陸地邊防口岸對外開放,完成了全國軍用通信線路保密改造工作,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創造了條件。
維護邊疆安全穩定
邊疆寧則國家寧。總參謀部為了維護邊疆地區的安全穩定,按照黨中央、中央軍委部署,認真做好軍事鬥爭準備,組織部隊參加維護穩定、邊境管控、反恐等行動,配合地方深入開展反分裂、反滲透、反顛覆鬥爭,打擊邊境走私和毒品犯罪活動。他們組織部隊參與了處置西藏拉薩“3·14”事件、新疆烏魯木齊“7·5”事件,以及應對緬北武裝衝突等行動,維護了國家領土主權和邊境穩定,配合了國家政治外交鬥爭。
外交部積極與有關鄰國推進邊界管理法制化與機制化建設,與越南等國完成陸地邊界線劃定工作,並與7 個鄰國簽訂了邊界管理制度或條約。同時,妥善處理跨界水資源糾紛等問題,為邊境地區社會安寧創造了良好條件。
海關總署針對我國與“金三角”、“金新月”等毒源地接壤的特點,突出打擊毒品、槍支彈藥等非涉稅走私。10年間,邊境地區海關共計查獲走私毒品案件540起,繳獲各類毒品6537.4千克。此外,查獲走私槍支、彈藥案件26起,將一大批槍支、彈藥等危險物品攔截在國門之外,有效地維護了邊境地區的安全穩定。
推進經濟快速發展
經濟加快發展,是改變邊境地區貧困面貌的前提。近年來,農業部多次深入邊境地區開展調研,梳理農牧業發展思路與重點。2007年,農業部在和田、喀什、阿勒泰地區調研的基礎上,完成了“新疆農業發展專題研究報告”。2009年,農業部牽頭開展了廣西、西藏、新疆等邊境省區農牧業發展專題調研,系統提出了新時期支持上述地區農牧業發展的政策措施。2010年7月,農業部還相繼參加了支持雲南省加快建設我國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聯合調研、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初步統計,僅2006至2009年,農業部累計安排邊境9省區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業基本建設項目資金150億元,重點實施了種養業良種、動植物保護、農村沼氣、退牧還草、遊牧民定居、漁政漁港等一大批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國務院扶貧辦在確定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時,對邊境地區適當放寬了標準,在592個重點縣中,有42個邊境縣,佔我國陸地邊境縣總數的31%。同時,在扶貧開發重點工作安排以及試點工作中,向邊境地區進行了傾斜。
國務院扶貧辦2007至2010年共安排邊境9省區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包括以工代賑)280億元,在納入《興邊富民行動“十一五”規劃》的136個邊境縣中,2007至2008兩年共安排扶貧資金17.84億元,支持發展整村推進、基礎設施、産業開發、勞動力轉移培訓等項目1萬多個。
總參謀部積極支持邊疆經濟建設,組織指導有關部隊參加了地方重點工程建設、生態環境工程建設和扶貧幫困,承辦了地方在軍事禁區內勘探鐵礦、開發鉀鹽礦,以及新疆哈密至羅布泊鐵路、嘉峪關至策克口岸鐵路穿越軍事禁區等事宜。支持內蒙古、新疆、雲南、西藏等機場建設,為西部地區擴大開放和發展航空、旅遊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科技部大力支持邊境地區特色農業創業鏈建設。在新疆支持紅色(番茄、辣椒等)、白色(棉花)及民族醫藥産業發展;面向西藏牦牛産業,加大良種選育高效養殖及産業開發研究;在廣西支持亞熱帶優勢農作物、水産養殖、特色林化産品開發;在內蒙古立項支持現代草原畜牧業發展等。同時,支持邊境地區工業特色産業發展和資源利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2004至2009年,利用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支持邊境省區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中小企業技術進步項目和擔保機構業務補助項目共計896個,佔全部項目數的20%,補助資金7.46億元,佔全部補助資金的17.6%。
保障民生,讓人民安居樂業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邊境省區各民族群眾就業採取扶持政策,在中央財政就業專項補助資金撥付時給予重點傾斜,並陸續與吉林、遼寧、雲南、內蒙古、廣西、新疆共建了6個國家級人力資源市場。目前,邊境省區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約6000家,從業人員近4萬人。
為了加大邊境地區社會保障制度建設,2009年新農保制度首批試點中,中央財政對西藏、新疆、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廣西、雲南等邊境省區納入國家新農保的試點縣實行全額補助。2010年,西藏全區和新疆所有邊境縣全部納入新農保試點,其他邊境省區也將普遍擴大試點面。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方面, 2009年,在邊境省區全面建立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中央財政每年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對邊境省區給予補助,並逐步提高財政補助標準,從2007年人均20元提高到2010年人均60元。
民政部10年來不斷完善對於邊境地區的社會救助體系。2007年以來,積極推進邊境地區全面建立農村低保制度。2006至2009年,民政部本級彩票公益金用於支持邊境9省區農村五保供養機構建設1.57億元。同時,擴大邊境城鄉醫療救助範圍,2006年至2010年,中央財政共安排邊境地區醫療救助補助資金91.2億元,佔全國資金總量的34%,邊境9省區累計救助城鄉困難群眾6899萬人次,支出救助資金85.7億元。
邊境省區自然災害頻發,民政部平均每年向受災的邊境省區安排中央救災資金約20億元。自旱災救助機制建立以來,平均每年向邊境省區安排中央旱災救助資金約1億元。在廣西、雲南、西藏和新疆等省區設立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庫。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注邊境地區群眾住房建設,2009年將陸地邊境縣全部列入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範圍,中央對9省區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補助16.95億元,用於完成33.5萬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含節能示範1萬戶)。2010年,中央安排75億元,支持完成120萬農村(含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團場連隊)貧困戶危房改造,中央補助標準為戶均6000元,在此基礎上對陸地邊境縣(團場)邊境一線貧困農戶、建築節能示範戶每戶再增加2000元補助。
社會事業發展加速
教育是邊境地區的大事,教育部將其放在優先、重點發展的戰略地位予以保障。10年來,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國家教育專項工程實施、中央財政扶持教育重點、公共教育資源分配等均向邊境地區傾斜,有力地促進了邊境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部利用中央專項工程,支持邊境地區寄宿制工程、初中工程、特教項目等基礎教育發展,僅寄宿制工程,2007年至2009年,就建設校舍面積118萬平方米,滿足了14萬學生的寄宿需求。
2005至2010年,中央財政共計投入31.837億元,重點支持了9個邊境省區的1139所中等職業學校建設。2006至2008年,中央對西藏投入新機制資金3.26億元,中央財政先後安排約34.2億元專項資金用於支持新疆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
科技部圍繞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提出的實際需求,從政策和經費投入上不斷加大支持力度,累計投入科技經費119.97億元,有力地促進了邊境地區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科技能力建設。通過“星火科技12396”等專項工作,促進了邊境地區信息鴻溝的縮小。通過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安排“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處理共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等項目,提高了邊境地區使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保護了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和發展。同時,全面提高邊境地區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強基層科技工作。將科技進步考核工作作為民族地區基層科技工作、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有效手段,確保各項科技惠農政策和措施落實到基層。
文化部積極支持邊境地區文化建設, “十一五”期間,邊境地區已建成縣級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鄉鎮文化站等基層文化設施,利用圖書閱覽、文藝演出、科普培訓等各類文化,形成了各族群眾廣泛參與、共享公共文化服務的生動局面。各級文化部門在邊境地區利用重大節慶和民間傳統節日組織各種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和活躍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衛生部高度重視邊境地區衛生事業發展。“十一五”期間,對邊境地區省區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共投入衛生經費657億元,包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重大疾病預防與控制等都得到加強。2000至2010年,積極爭取中央安排專項投資247.22億元,支持邊境地區3萬多個省地兩級緊急救援中心和省、地、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級醫院、縣婦幼保健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麻風病院村和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等醫療衛生機構業務用房建設和基本設備配置,邊境地區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
為邊疆發展提供信貸保障
中國人民銀行充分利用興邊富民行動優惠政策和扶持資金,加大對“三農”、交通、水利、能源等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重大項目的信貸支持,如雲南省先後實施了兩輪興邊富民工程,投入資金達254億元,25個邊境縣2000年以來新增中長期貸款379.17億元,年均貸款增速為24.48%。
“十一五”期間,人民銀行調增邊境地區為主的西部地區再貸款(再貼現)限額663億元,其中,對廣西調增再貸款、再貼現限額100.9億元,對新疆調增支農再貸款限額近34億元,有力地支援了邊境“三農”發展。對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産貸款實施優惠貸款利率政策,“十一五”期間,全國累計貼息34.09億元,帶動金融機構向民貿民品企業發放貸款1200多億元。
國家開發銀行將邊境地區“兩基一支”和民生作為重要的投資領域,如最早支持的內蒙古滿洲裏口岸,累計發放各類貸款12.59 億元,使該口岸的通關能力增強,2009年口岸貨運量比2000 年增加3倍。國開行還將泥草房改造、人畜飲水和産業項目建設,作為融資重點。“十一五”以來,僅支持吉林省就為該省邊境地區改造泥草房4573 戶,幫助邊境鄉鎮34個村21189 戶各族群眾吃上了自來水,建立産業項目基地112個,輻射帶動39655 戶農民家庭發展生産。
商務部10年來從中央外貿發展基金中向邊境9省區累計撥付94.6億元,其中,撥付新疆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合作區建設專項資金2億元;為支持雲南的禁毒工作,2006至2010年安排2.5億元禁毒境外替代種植發展專項資金。為擴大先進技術、重要裝備和資源性産品進口,2007年起,會同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實施進口貼息政策,3年來,邊境地區累計獲得貼息支持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