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
——楊潔篪外長接受《人民日報》年終專訪
2010年即將過去,回顧一年來的國際形勢和外交工作,您認為有哪些主要特點?
一年來國際形勢的變化主要有5個特點:
一是世界經濟繼續緩慢復蘇,但脆弱性和不平衡性進一步顯現。全球經濟金融風險猶存,保護主義加劇,發展問題更加突出,各主要經濟體加緊反思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和管理模式,圍繞新的發展制高點的競爭和調整不斷加強。
二是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漸趨均衡的方向發展。一批新興經濟體加速崛起,形成了梯次跟進和群體崛起的強勁勢頭,同發達國家實力差距進一步縮小。“金磚四國”、“基礎四國”等合作機制不斷加強,國際影響力和發言權得到提升。
三是世界經濟治理機制改革深入推進。發展中國家以較平等的身份參與到世界經濟治理機制中,國際體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二十國集團峰會正處於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經濟治理機制的轉型之中,作用和影響得到各方重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改革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四是國際安全形勢更趨複雜。世界總體和平的大趨勢更加鞏固,但傳統安全問題與非傳統安全問題相互交織,安全威脅更趨多樣複雜。亞洲地區總體穩定,但面臨的安全挑戰增多,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熱點問題時有升溫,一些國家政局波動,影響安全的因素更加複雜。
五是國際思潮更趨活躍。隨著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進一步顯現,國際思想文化領域的反思、交流與調整十分活躍。各國紛紛提出新理念、新主張。不同文明和發展模式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借鑒的趨勢更加明顯。
國際形勢的複雜深刻變化,給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今年的中國外交可以説是挑戰之年,也是進取之年。
“保穩定、促發展、調結構”是今年我國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請問外交為服務發展做了哪些工作?
外交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全力為國家“保穩定、促發展、調結構”,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服務。今年以來,我們積極參與應對金融危機的國際合作,堅決反對保護主義,協助推動實施“引進來”、“走出去”和自貿區戰略,促成了一大批對外重大合作項目。我們大力支持和參與周邊國家等基礎設施建設,並取得階段性成果。我國承辦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天津會議,積極引導坎昆會議,為促進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發揮了建設性作用。新形勢下,外交越來越依靠發展、服務發展、促進發展,為維護全方位對外開放條件下我國的發展利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推動我國與主要大國、周邊和發展中國家關係健康發展方面,今年的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
今年,我國同大國、周邊和發展中國家關係全面健康發展。高層交往日益頻繁,政治引領作用更加突出,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化,全方位合作取得積極進展。
我們同各大國關係平穩推進。中美關係保持總體穩定發展,沿著兩國元首確定的積極合作全面軌道向前邁進。胡錦濤主席同奧巴馬總統3次會晤,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取得積極成果,各領域交流合作繼續推進。中美還就朝鮮半島局勢、伊朗核、全球經濟治理、氣候變化等重大國際地區問題保持溝通協調。中美關係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我們敦促美方遵守中美3個聯合公報和《中美聯合聲明》,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妥善加以處理。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化。胡錦濤主席同梅德韋傑夫總統6次會晤,溫家寶總理正式訪問俄羅斯並舉行中俄總理第十五次定期會晤。兩國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協調合作進一步加強,中俄原油管道順利竣工,經貿、科技、人文等領域合作邁上新臺階,兩國人民友好感情不斷深化。
今年是中歐關係發展之年。胡錦濤主席、吳邦國委員長、溫家寶總理等領導人成功訪歐,中歐舉行第十三次領導人會晤,歐洲多國政要訪華,雙邊經貿合作穩步增長,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內涵不斷充實。
我們不斷深化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分別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國與東盟(10+1)領導人會議、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東亞峰會、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會議等。今年,中國同幾乎所有亞洲國家都實現了高層互訪和交流,累計超過60起。這些重大外交活動增加了同周邊國家政治互信,深化了各領域互利合作,促進了本地區和平與發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使世界上近1/3人口得到實惠。10+3合作在應對金融危機中呈現出強大生命力,中日韓三邊合作也邁出新步伐。
針對“天安”號事件和朝韓黃海交火事件引發的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我們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大力勸和促談,努力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對日本在釣魚島海域非法抓扣我國漁民漁船進行了堅決鬥爭,捍衛了國家主權。我們高度重視海外利益保護工作,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成功組織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地區嚴重騷亂期間大規模撤僑等行動,有力維護了我國海外公民和財産的安全。
我國同發展中國家傳統友好關係進一步深化。胡錦濤主席出席“金磚四國”領導人第二次會晤,推動了我國與發展中大國的務實合作。我國領導人遍訪亞非拉地區,接待許多發展中國家領導人訪華。我們積極落實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成果,成功舉辦“中阿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與發展中國家互利合作取得新進展。
今年是世界經濟治理機制改革的重要年份,請問我國外交上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
今年以來,我們繼續深入參與和引導世界經濟治理機制變革。胡錦濤主席等領導人成功出席一系列重大國際會議,全面闡述我國有關立場主張,展示了我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積極參與並推動世界經濟治理機制改革邁出重要步伐。世界銀行通過了投票權改革方案,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的投票權整體增加3.13%。二十國集團首爾峰會確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在2012年年會前,將份額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以及份額低估國轉移6%以上。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發言權和代表性得到實質性提升。
上海世博會等大型國際活動也是舉世矚目的外交盛會,圍繞這些活動我們開展了哪些外交工作?
上海世博會是繼北京奧運會之後我國舉辦的又一次國際盛會,近百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參加。今年,我們以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等為契機,深入開展首腦外交、經濟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全方位促進了我國與各國的友好合作。這些大型國際活動成為促進中外相互了解和友誼的重要平臺。
請展望一下明年的外交工作並談談外交如何為“十二五”規劃服務。
明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們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許多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困難,挑戰更加嚴峻,責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榮。我們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領會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強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全力為“十二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國際有利條件。
具體來講,就是要穩定發展與各大國關係,繼續構築總體穩定、相對均衡、合作共贏的大國關係框架。不斷深化周邊友好合作,擴展政治、經濟、人文等各領域交流,鞏固和平穩定、共同發展的有利周邊環境。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誼,繼續深化同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多邊機制的合作,夯實發展中國家在我國外交全局中的基礎地位。積極推動二十國集團等國際機制的建設,促進國際秩序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大力開展經濟外交,協助推進“走出去”戰略,努力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服務。積極開展安全外交、公共人文外交等各領域外交工作,努力提高海外利益保護能力。不斷豐富和充實中國特色外交理論體系。
一次友誼與合作之旅
——楊潔篪談溫家寶總理對印度、巴基斯坦進行正式訪問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2010年12月15日至19日,溫家寶總理應邀對印度、巴基斯坦進行正式訪問。在訪問結束之際,陪同出訪的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向隨行記者介紹了溫總理此訪的有關情況和成果。
楊潔篪説,溫家寶總理此訪是我著眼于加強周邊睦鄰友好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動,具有深遠戰略意義。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南亞重要國家,也是我重要鄰邦,中印、中巴關係的發展對南亞、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繁榮有著重要影響,今、明兩年分別是中印、中巴建交60週年,如何繼往開來,鞏固友好,增進互信,擴大合作是中印、中巴的共同願望,也是溫總理此訪的主要目的。在不到5天時間裏,溫總理開展了密集而富有成效的外交活動,出席30多場重要活動,並在兩國分別發表重要演講。訪問期間,中印、中巴分別簽署多項合作文件,分別簽訂逾百億美元的商業合同。溫總理以真摯、友好、坦誠的態度,同兩國領導人深入交談,共謀合作;與兩國各界人士廣泛接觸,真情互動。印巴兩國政府和人民熱烈歡迎溫總理往訪並給予高規格接待。此訪增進了中印、中巴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彰顯中國以鄰為伴,與鄰為善的周邊外交方針和團結、合作、負責任的形象。這次訪問內容豐富,亮點突出,成果豐碩,取得圓滿成功。 >>>詳細閱讀
藍廳論壇首屆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楊潔篪發表演講
2010年12月1日,主題為“亞太地區形勢和中國政策”的首屆“藍廳論壇”研討會在外交部南樓“藍廳”舉行。外交部部長楊潔篪、70多位外國駐華使節以及國際組織駐華代表、在華外國工商界人士、知名專家學者、中外記者等共180多人出席。研討會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主辦,曲星所長主持。
楊潔篪發表題為《用信心與合作共築亞太未來》的主旨演講,全面回顧亞太地區進入21世紀以來的發展歷程和經驗啟示,並就亞太未來合作提出建議和主張。楊潔篪指出,回顧過去10年,亞太戰略地位從未像今天這樣重要,亞洲發展勢頭從未像今天這樣強勁,中國與亞太關係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儘管亞太地區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和挑戰,但謀和平、維穩定、求合作、促發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亞太正在成為一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地區。 >>>詳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