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土地總督察辦公室通過梳理總結,形成《從200期雙保快訊看地方破解“兩難”的土地管理制度創新成果報告》。《報告》透露,各地在實施“雙保工程”中,持續探索創新,形成23項創新成果。
這些創新成果涵蓋耕地保護、徵地補償安置、用地審批供應、節約集約用地、用地批後監管、土地執法監管六方面。在嚴格耕地保護方面,各地著力建立責任追究、共同監管等機制,創新監管方式。如:湖南省衡陽市出臺《衡陽市領導幹部耕地保護責任審計實施辦法》,規定各縣(市、區)長、鄉(鎮)長為本行政區域內耕地保護責任目標管理第一責任人;北京市朝陽區將基本農田納入“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進行管理,實時監督基本農田變化情況,及時制止、查處各類新增違法佔用基本農田行為。
在完善徵地補償安置制度方面,湖北省荊州市出臺《關於加強徵地補償費監管的通知》,要求被徵地村集體經濟組織將徵地費用使用情況,每半年一次報當地國土資源部門備案,確保各項補償費用按時、足額發放到被徵地農民手中;瀋陽市沈北新區探索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使被徵地農民全部住上達到城市社區標準的高品質農民新居。
在保障建設用地審批供應方面,天津市寶坻區實行用地預審關口前移,項目用地先預審、後審批,實行“批前、批中、批後”全程管理,確保建設項目符合用地政策;河北省建立建設用地計劃執行預警制度,對計劃執行接近95%的區市進行預警,達到100%時不再接受該區市用地上報材料。
在促進節約集約用地方面,各地積極探索節約集約用地考評機制。如:浙江省開展區域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考核,完成對包括GDP和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增長的新增建設用地等在內的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的統一核算,成果應用於省委組織部對黨政領導幹部年度考核。
在強化用地批後監管方面,黑龍江省建立現場公示制度,凡新增超過500平方米的建設用地現場,除涉及保密項目用地外,均須懸挂《建設用地批准書》或《國有建設用地劃撥決定書》公示牌。
在加強土地執法監管方面,雲南省制定《雲南省國土資源違規違法案件掛牌督辦實施辦法》,逐級對國土資源重大、典型違規違法案件實施掛牌督辦,接受社會監督;江蘇省鎮江市組織土地執法季度、半年、年終考評,將考評結果作為幹部評先評優、選拔任用、獎勵懲處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