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部分完建項目和生態保護、移民搬遷等工作發揮綜合效益,惠及沿線省市和人民群眾。
發揮水資源調配作用
東線江蘇段完建工程積極投入淮北抗旱工作。去冬今春,江都抽水站啟動抗旱運行101天,抽水20.05億立方米;改造後的江都三站、四站泵站機組安全性明顯提高,運行效率提高10%以上,抽引江水16億立方米;淮安四站、淮陰三站2月下旬首次投入抗旱運行,12天抽水達1.68億立方米;其他如寶應、劉山、解臺、藺家壩等4座完建泵站全面做好運行準備。此次開機抗旱不僅有效地緩解了淮北地區的旱情,充分發揮了南水北調工程效益,而且檢驗了泵站的抽水運行能力和每台機組的運行工況和效率,對在相關程序加以改進;同時鍛鍊了一線職工隊伍,為泵站安全運行提供了很好的實踐經驗,也為將來南水北調全線運行提供可靠的參考數據。
東線山東段充分發揮南水北調截污導流工程對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功能,利用攔蓄水資源灌溉農田80.6萬多畝。棗莊市小季河截污導流工程攔蓄水量達105萬立方米,各灌溉泵站相繼開機提水,灌溉農田總面積4.06萬畝。濟寧市境內7項截污導流工程全部發揮抗旱效應,累計灌溉農田27.9萬畝。其中,金鄉縣截污導流工程為充分發揮中水回用功能,新建灌溉渠道16.43公里,維修改造提水站13處,更換水泵13台,攔蓄達標中水量達526.98萬立方米,為1.99萬畝大蒜、小麥等農作物春灌,成本由原來的每畝15元降至5元。菏澤市遭遇200年一遇的大旱,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將攔蓄水源為2.6萬畝冬小麥解旱。臨沂市邳蒼分洪道中水截蓄導用工程攔蓄來水3000多萬立方米,為50多萬畝農田灌溉提供補充水源,大大緩解當地旱情。濟平幹渠工程、臺兒莊泵站、萬年閘泵站等也全力支持沿線抗旱工作。
中線渠首工程通過週密協調採取引水灌溉施工導流的方法,于2月20日開啟陶岔老閘,灌溉河南境內引丹灌區麥田。每天提水能力為10立方米每秒,累計提水8天,共計690萬立方米,灌溉10.2萬畝麥田,有效緩解了當地旱情。
中線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持續發揮效益,從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1日,累計調引河北水源3.87億立方米,北京實收3.18億立方米。高峰時段,京石段日供水量約佔北京城區自來水供應總量的65%,大大緩解北京水資源短缺狀況。
生態環保示範效益顯現
東線治污規劃確定的426項治污項目全部開工,已完成404項,完成率95%。黃河以南36個考核斷面,2010年12月監測顯示有30個斷面水質達標,達標率從2009年的71%提高到83%,水質與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生活用水安全得到可靠保障,生物種類逐漸恢復,曾經絕跡多年、對水質要求較高的毛刀魚、白鱔和小銀魚等魚類以及白鷺、鷓鴣等鳥類重現,沿線政府和人民群眾給予高度評價。東線治污工作對其他流域污染治理的輻射帶動作用得以顯現。
中線丹江口庫區水源繼續保持地表水Ⅱ類水質,用於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的資金下達規劃投資達81%,地方産業結構調整日趨健康合理;水源區生態保護的財政轉移支付機制更加完善,從2008年起向43個縣市下達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累計約57.47億元,使庫區周邊地區感受到南水北調工程帶來的機遇和實惠,生態環保示範作用逐步顯現。
移民搬遷惠及民生
丹江口庫區移民河南第一批大規模搬遷和湖北外遷安置任務已全部完成,搬遷移民12.8萬人(河南6.2萬人,湖北6.6萬人)。加之試點搬遷移民,已累計搬遷14.9萬人,佔庫區移民總數34.5萬的43%。整個移民搬遷過程平穩、順利。已搬遷移民在當地黨委、政府和各部門的幫扶下,住房、交通、醫療、教育等方面都有了顯著改善,遷入地社會實現和諧、平安、穩定。目前,移民群眾已逐步融入新的環境,開始新的生活。